基岩資本:中概股未來或遇融資困難,優質公司還會受到資金追捧

如今“被做空”這一圍繞在中概股身上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漸顯著,去留美股、做空因素也被企業納入到考量因素中。

實際上,2010底曾出現過一次類似的中概股被做空浪潮。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增長緩慢,各國政策向內傾斜,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逆全球化趨勢興起,再加上全球疫情影響,做空機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攻擊。

在全球經濟下行的態勢下,中概股板塊難以獨善其身。基岩資本近日發佈的《2019年全球中概股發展研究報告》,回顧2019年中概股的成就與困難,也展望今後的機遇和挑戰。基岩資本認為,短期看,中概股公司會被看空、做空;中國公司短期上市會更難。而對於創投行業,或產生長期影響,國外資本市場質疑中國公司、中國創業者、投資人的職業道德,中國公司、創業者融資難,中國的投資公司在美國募資也會遇到挑戰”。

1. 未來或遇融資困難

基岩資本認為,中概股做空事件頻出,對企業未來海外融資有影響,特別是融資上市時發行的估值會有個折扣,另外融資量或不達預期,甚至遇到發行困難的問題。

2012年出現做空潮之後,發生了兩個變化,一個是從2013年開始,很多公司去美國上市,會遇到發行失敗或者募資時估值被壓得很低,即所謂的“流血上市”。第二是出現中概股迴歸情況,像分眾傳媒、360迴歸A股。

受做空影響,對企業在海外上市選擇地的選擇上確實會有比較大的影響。現在確實有很多內地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比如小米、美團,未來內地企業在上市地的選擇,可能更傾向考慮香港市場。

做空事件或會對整個中概股的估值體系會有一定影響。不過影響不會太大,瑞幸、愛奇藝、好未來三個公司裡,除好未來市值較大以外,其他兩個市值較小,交易量不是很大。中概股裡面,主要還是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公司作為估值的參考標準。目前,市場上優質標的稀缺,中國未上市的一些優質公司(字節跳動),應該還會受到海外資金的追捧。

對於近期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愛奇藝來說,愛奇藝屬於輕資產,股價回調的壓力小,對於公司運營或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好未來的歷史財務數據較穩健,商業模式可驗證,預收款較多,教育行業亦是朝陽行業,受影響較小。對它的做空過程,也許是二級市場投資買入點。

2. 中概股破發原因

細究原因,中概股破發的現象,其實主要是受到上市機制、上市公司自身以及一二級市場估值邏輯的差異影響。

一方面,中概股缺乏估值及發行規模的上限。海外證監會和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既沒有估值上限的限制,也沒有對IPO發行規模的限制,這個就給企業和承銷券商留下了足夠的發揮空間。承銷券商希望IPO發行規模越大越好,因為發行規模和業績提成息息相關,自然會勸說企業多多益善;上市前,券商會與企業方溝通,聲稱能夠為企業介紹各類長線的資金方,以完善企業股東結構以及提升流通籌碼的穩定性;同時券商還會告訴企業上市後,研究部門會相應發佈一些研報,從而吸引美國的機構買入。於是企業方會對IPO的發行充滿信心,在IPO價格和規模方面也會相應地高於心理價位,尤其是在券商的鼓動和IPO超額認購的情況下,管理層產生“市場高度認可”的錯覺,從而提高IPO發行價格和規模。

另一方面,一二級市場估值邏輯的差異。首先,能走到IPO階段的企業,基本都是萬里挑一的公司,再加上之前各輪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的壓力,一級市場B輪估值比A輪高,C輪估值比B輪高,IPO估值比Pre-IPO高,基本都是約定俗成的市場規則。於是,為滿足大部分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的套現需求,不少企業會事先進行一輪高估值的Pre-IPO輪,給IPO定價,藉此打開IPO認購局面。但是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有著決然不同的交易體系與估值邏輯:一級市場的流通份額,凡是知名項目,先不管以後能不能賺錢,拿到投資份額是首要任務,這個就造成一級市場的估值只會一輪比一輪高,估值看起來只漲不跌,導致買入機會稀缺。但二級市場從來不缺買點,市場上永遠有籌碼在拋售,因此企業一旦進入二級市場,籌碼便變得不再稀缺,股價也會相應的縮水,企業前幾輪為抬高估值所做的融資往往得不到市場的認可;

其次,鑑於一級市場業績彈性高,估值容易抬升,企業為充分享受一級市場的紅利,更傾向於在一級市場進行多輪融資,相對應的也將更多的業績在一級市場釋放。而IPO之後,企業一方面因為自身規模較大,另一方面是行業紅利有限,從而收入增長開始放緩,增長邏輯受到市場質疑,估值提升難度增加;

最後,一級市場融資的企業一旦有了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背書,各路私募都會對其投資份額趨之若鶩。但二級市場上的公司,缺的不是知名投資人,缺的是投資人的持續買入,具體表現為一級市場上獲得了BAT投資的公司,面對市場時便自帶某某系的光環,在融資的規模和估值上都具有主動權。而二級市場上從來都不缺少某某系的投資公司存在大額浮虧的現象。

而且,A股與美股的交易機制存在差異。雖然這些中概股是在美股的市場交易,但畢竟是中國公司,長久以來A股的交易機制,讓這些中概股的管理層無形中認為只要上市成功,股價大概率會漲。等到IPO解禁期過後,就是老股東套現的時刻。然而絕大多數的情況是:IPO後股價大概率會跌,IPO解禁期過後,無論是股價,還是交易量都不足以支撐大部分股東的套現。但是即使這種情況下,仍有不少股東選擇拋售,公司股價更是難以支撐大規模的拋壓,常有在美股上市幾年的中概股,估值回到A輪、B輪的情況。其實這些根源所在,就是沒能理解美股市場的估值邏輯:沒有高增長,就沒有高估值,不是行業龍頭,就不可能享受估值溢價。

美股市場需要的是企業在二級市場上實現自身的業績增長,讓更多的投資人有機會充分參與到公司的成長中,而不是一心只想著套現。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投資熱情也比較有限。首先,在傳統行業,海外發達國家的企業普遍要優於中國的企業,相對於中國傳統企業的股票,海外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其本土相應領域的公司。其次,對於新經濟的企業,大多數中概股是虧損企業,而海外的投資者更是無法深入地瞭解其商業邏輯。因此導致相對保守的投資人也對這些企業不感興趣,買盤自然也會相對稀疏。最後對於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等公司,其一方面是行業的領跑者,另一方面還能保持快速的增長,甚至跟美國相關領域的公司不相上下,因此能夠獲得海外資本市場的青睞,IPO之後股價都是大幅上升。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只要是好企業,海外投資人一樣會給予高估值與高溢價。

基岩資本:中概股未來或遇融資困難,優質公司還會受到資金追捧

*END*

編輯:鄭利鵬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

[版權說明]

本文為原創報道。如欲轉載,請聯繫後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