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前不久的一则讯息牵动了不少魔兽粉丝的心。又一批《魔兽》电影中的道具将被上架拍卖,其中就包括不少武器、胸甲、地图和半身像等本可以继续利用的重要道具。

这已经不是官方的第一次拍卖了,早在2018年,剧组就曾拍卖过一批电影道具。此番再度卖掉道具,也从侧面表明了魔兽系列电影现在的境遇,计划搁置,续作无望。

那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影响了一代玩家的超级IP,姗姗来迟,又在仅仅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就放弃了挣扎,从电影行当销声匿迹呢?下面一起来探究。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游戏改编电影的尴尬

在以商业电影为主流的当下,改编电影对于一个IP的影响力相当看重。但具有广泛受众和拥趸的游戏IP,在改编电影中的地位始终是不伦不类。

叫座不叫好,甚至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成了游戏改编电影的常态,而“圈钱”、“卖情怀”也是其难以甩掉的标签。而关键正是在于游戏改编的难度。

不同于小说或是漫画改编作品,其本身与电影就有很大的交互度,而小说或是漫画改编作品也是佳作频出。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但将游戏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却要大得多,游戏最注重的是实时反馈的机制,能够为玩家带来充分参与感、体验感,甚至是满足感。而电影则是要用镜头的感染力来刺激观众,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可能明明在游戏中剧情优秀,人物形象丰满,但到了电影中就变的空洞乏味起来。

因此游戏改编电影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原本游戏中的场景与人物形象照搬,但在剧情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却又不能完全跳出原有的框架。畏手畏脚之下,影片的最终质量就很难有所保证。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不可借鉴的“前辈们”

下面说几部知名的游戏改编作品。

《寂静岭》是改编作品中少有的佳作。作为一部恐怖片,在气氛烘托和场景的还原上做的都还不错,甚至在一些隐晦的宗教寓意上,也保留了不少原作的精气神。

但即便如此,寂静岭在当年也受到了不少游戏粉丝的批评,特别是在结局的处理上。反倒是后来逐渐在非玩家的影迷间流传开来。

但此片近五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让看似不俗的近亿票房,成了赔钱货。在随后的续作中,制作方将成本锐减至两千万,却迎来了口碑票房双扑街的命运。从此寂静岭在影坛归于寂静。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再说一个在玩家中更具影响力的系列——《古墓丽影》。游戏中性感美艳的劳拉是不少玩家心中的女神,在她的视角下,玩家躲避机关,解开谜题最终完成冒险。

而电影的关键词就十分的明确,美女与冒险。无论是旧版中的安吉丽娜·朱莉,还是新版中艾丽西亚·维坎德,导演都是在尽可能的打造一个符合众人心目中那个惊艳的劳拉形象。

此时在配上惊险的冒险旅程,是否再度还原游戏中的其他情节,已经并不十分重要了。因此它更像是超脱游戏之外的商业片,受众也早已不只是原有的粉丝玩家了。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而游戏改编电影中最绕不开的《生化危机》同样也是如此。影片将角色爱丽丝单独的剥离出来,成为系列影片的绝对主角,只不过此番变成了美女对抗丧尸的冒险而非身处古墓。

同样脱离了改编作品局限性的生化危机系列电影,自然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即便续作口碑一路下跌,但也算在影迷们咬牙切齿,爱恨交织的情绪下,完成了一场历经十四年的长跑。

而相较之下,魔兽积累下来的更为斑驳庞大的文化,显然不能借鉴这些体量更为轻盈的“前辈们”。魔兽的电影化,面临着更大困难。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三、魔兽的改编难度

初版魔兽游戏发布于1994年,而魔兽电影上映的时间则是2016年,而者相隔时间超过二十年。即便以更知名的《魔兽争霸3》或《魔兽世界》为基准,电影也“迟到”了超过十年的时间。

难道早年间魔兽的制作公司暴雪,就没有将魔兽电影化的想法么?事实并非如此。

暴雪因持续输出超高水准的游戏宣传片,而被玩家们戏称为“暴雪影业”。但实际上作为一家游戏厂商的暴雪,并没有制作商业级别电影的能力。为了魔兽电影,暴雪早在2009年就曾找上传奇影业,也就是后来魔兽电影的制片公司。但最终传奇没能拿出令人满意的剧本,这一计划才被搁置了下来。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同于一般的游戏,魔兽在历经从单机到网游,数个版本和资料片的更迭,早就形成了独有的体系,世界观甚至是编年史。涉及到的历代人物更是多如繁星。

选择怎样的故事?敲定那些人物?故事又怎样进行?人物关系又要怎样交错?电影不是游戏宣传片,宣传片只需要将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最精彩的部分成功的展示出来,就算成功的完成任务。大量的留白,足以吸引玩家,在随后的游戏中慢慢去探索更多的剧情。

电影则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整而又精彩的展示一个故事。再此之上还要让那些对魔兽文化了解不深的吃瓜群众同样能够看懂。而想要将魔兽的世界讲给一个“小白”有多难,这里无需多言。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四、电影《魔兽》的缺憾

说了魔兽改编的难度,也就能够了解魔兽电影为何姗姗来迟。传奇的新剧本最终还是打动了暴雪,影片的蓝本来自初版的魔兽争霸,讲述人类与兽人间的冲突。

随着《魔兽》的上映,内地首映的午夜场以接近五千万的票房刷新了影史记录。这是一场属于玩家们祭奠青春的仪式,但狂欢之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影片后续乏力,高开低走,最后在内地的票房定格在了接近十五亿之处。而更可怕的是,内地贡献的这些票房,已经占到了全球票房的一半。《魔兽》在北美这一重要票仓惨遭滑铁卢,而口碑同样不佳。

相较之下,内地影迷对于此部影片似乎更加的宽容,大多数人将重点放在了“景点”的还原,甚至是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能够容忍或是选择忽视的,是这背后苍白无力的主线剧情,和过于扁平化的人物形象。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导演试图兼顾玩家与非玩家之间的感受,即介绍背景给“非玩家”,又还原场景给“玩家”。这就大量的压缩了推进剧情和塑造角色的时间,导致整个影片更像是一部有关魔兽的纪录片,宏大的世界观下,只有七零八落的几个小人,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观影体验。

这让影片成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情怀”作品,相信“硬核”的粉丝观众仅凭场景与人物就能轻松的脑补出大量的剧情,因此影片的剧情在此类观众面前并不重要。

但影片失去的是更关心故事的粉丝观众,和大量试图通过电影了解魔兽的观众。因为影片羸弱的表现力让其失去了后续的吸引力,也失去了它作为商业片的价值。而单单靠死粉根本无法支撑后续一部部的魔兽电影,因为它的制作成本过于高昂。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五、成本与票房

电影魔兽上映之时,已经错过了魔兽世界的鼎盛之年,在联动和宣传上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因此魔兽最终追逐的还是商业上的利益,也就是票房收入。

魔兽全球总票房为4.3亿美元,仅内地贡献了接近一半的票房。单从这一数字上看,似乎还算理想。但这背后却是其高昂的制作成本。

为了还原出游戏中的魔兽世界,电影绝大部分场景均采用电影特技合成,而兽人方面则是清一色的动作捕捉。再加上道具的独特性,全部需要定制,而为了保证真实,更是纯手工打造。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些无疑都成为了影片制作时一道道的关隘。因此即便影片在演员阵容上尽量的“节俭”,最终制作成本仍旧高达1.6亿美元。再加上影片在本土的票房扑街,最终电影版魔兽亏损了超过一千万美元。

如果票房理想,暴雪与传奇将会有底气制作续集。但在制作成本很难下降的前提下,已经经历了一次失败后,金主们已经很难有勇气继续下一次投资了。因为在已然消耗了粉丝热情的情况下,推出续作,面临的极有可能是更加严重的亏损。

初作难产续作无望的魔兽电影,到底经历了什么?

结语

电影《魔兽》本就诞生于一次困难重重的豪赌。改编难度大,制作成本高,试图兼顾更多的观众,结果却是能力没能大过野心。

并不优秀的口碑,和不够理想的票房大大的打击了暴雪的信心。再加上近几年,暴雪在游戏这一核心领域也是外忧内患,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下,哪敢再次抛下自己大笔的筹码。

无论如何魔兽续作在现阶段而言,绝不是什么明智之选。

玩家们可以高喊为了联盟,为了部落,抛洒一腔热血。但作为厂商而言,为了利益才是不二之选,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