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我的身在異地他鄉

我的心在我出生的地方

如果有輪迴轉世

請讓我生在我今世的故鄉


——西藏民歌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都說西藏來一次就會讓人終身難忘

和她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融入到她律動的血脈裡

當我們離開她的時候

她又總是讓我們魂牽夢繞

請讓我們把在西藏的故事

重拾

與往事幹杯

與今日對唱


《週末:西藏故事》

沐浴在拉薩春天的陽光裡,我們將在週末閒暇的時光裡,一起傾聽你深情的講訴。講述您的西藏故事,講述您平淡生活的眼淚或微笑,講述您的愛情、親情和友情,講述那些凝固在記憶裡早已泛黃的人和事。

您有需要講訴的西藏故事嗎?請聯絡我們,讓我們一起記錄、分享,讓歲月——流金。


《週末:西藏故事》第四篇


我在西藏當“菜農”

文圖:吳微

20世紀50——90年代,由於西藏的公路交通不發達,好多的生活物資運輸困難,一些我們今天看似簡單的蔬菜水果,要說成為餐桌上的常品,真是太難了。

緣於西藏的高海拔,大概一年種植蔬菜只一季,餘下的時候基本是吃凍窖裡的圓根、大白菜、土豆或根本就見不到菜。所以,我的不少同事和朋友患結腸炎、便秘、皮膚粗糙、臉上長痘、眼睛乾澀、嘴角潰瘍、身體燥癢等現狀的很普遍。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要改善身體上的諸多不適,就得自己種菜。那時經常聽到一則事蹟:1951年修建川藏公路犧牲在雀兒山的張福林烈士,生前帶有菜籽,嚮往著車通到拉薩後,要親手種下內地的蔬菜,搞一個菜園的創新。所以,種菜對我們不僅是生理的需要,還成了向楷模學習的機會。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文革期間,我隨父母住在昌都行署大院,一排平房前面有一些空地,星期天休息時,一家人在空地上墾種,因為從來未做過農活,對於刨土、撿石、碎泥、下種,就像伺候嬰孩那樣,細緻認真得不得了,生怕土圪墶大了長不出菜來;待到菜地撒下了小白菜、菠菜種子,又遇到了一個澆水問題。那時候大院的自來水基本是擺設,家家戶戶要吃水用水,都得擔上自制的鐵皮桶,到印刷廠外的扎曲河去挑。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印刷廠離我家有一兩裡,從河堤下到河灘高差約兩百米,坡度比較陡,只有一條盤旋式的簡易小路連接。我擔著及膝高的水桶在河邊打水,看著水浪渾濁湍急、泥沙翻湧,經常是頭暈心悸,生怕掉倒河裡去。曾聽說有一個大女孩來挑水,就因為頭暈掉到河裡沖走了。所在,我在河邊舀水不敢往河心看,打好水我挺腰鼓勁,挑著和體重相等的水桶往坡上走,走不了幾步就要停下來喘氣,汗水慢慢順著額頭往下滴,腿腳開始發顫,風一吹,感覺天地在晃動,看著河水浩浩蕩蕩東流,無私地任人取用,卻不知我們用水挑水這般難,可又不能不堅持,否則就得乾渴自己,菜地也會荒疏。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高原的氣候乾燥,將兩桶水挑回去後澆地,只是溼了一下地皮。即便我百般不願意,但這一天挑水澆灌是難免的了,甚至在菜們的生長期,挑水的活兒我全包了。

種子在地裡等待慢慢萌芽,也招來麻雀啄食,看它們嘰嘰喳喳飛來飛去,我的幻想也在跳躍,滿腦子都是鮮嫩的綠葉……

當地裡的種子真的發了芽,我欣喜地蹲在地邊看不夠,不時輕撫嫩黃的芽苞,一片清新流動心中。

我的鄰居們也都紛紛開菜地,在那些暖人的季節,吃上自種的新鮮蔬菜是很開心的事,吃不完的送人,也算是一份好禮物。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但是到了秋天,時令蔬菜消失了,整個冬天至第二年的仲春,餐桌上的內容顯得單一。這個時候,跑運輸的師傅特別吃香,因為他們可以在內地買上許多果蔬回來。昌都運輸公司所屬車隊的貨運司機們,長年在川藏線上拉進出藏物資,能夠捎帶新鮮蔬菜都不是難題,難在不是跑運輸的我們,對新鮮果蔬之所向所求,可用望斷天涯路來形容。所以,這個時代的司機們,是人人主動巴結的搶手貨,多少貌美如花的女子投懷送抱,嫁給了一輛車,嫁給了方便的運輸。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一旦認識了司機及家人,託司機從內地捎菜、買東西就很容易。有時候司機會把大車開到行署大院裡從車上卸下禽蛋肉、掛麵、果蔬、傢俱等等,守候在車旁的接收者有時是一家人有時是幾家人,臉上呈現出一種優越自得和喜悅,圍觀的羨慕者有認識他們的,不免陪著小心要求分得一些蔬菜,甚至將被扔掉的、已經快乾枯的蔬菜如獲至寶地撿回家,洗淨了泡在水中使其復鮮,還為此沾沾自喜。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有些大單位如行署、地委、昌運司機關等自辦有食堂,獲得蔬菜的途徑就去吃食堂,但這很適合不做飯的單身漢,而有家室的職工,吃食堂就得精打細算,到認識的當地老百姓那裡買野生菌類、豆腐、人參果等,增加餐桌上的品種。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我在扎木修公路那些年,因為山那邊常吃沒有營養的脫水菜,從墨脫翻嘎隆拉山回扎木,為飽口欲當了回“菜偷”。這事很不光彩,但在艱苦環境被一種簡單的生活需求折磨,我們把青春期的躁動讓給了幾欲瘋狂的渴求,以各種理由美化這種不安分,以此降低良知的譴責,還發誓只幹一次。決定偷菜之前,我和幾個朋友在扎木四隊、機械廠、縣委、運輸站一帶“偵察”,看哪裡的菜多、路線好走、不易被發現記下來好實施行動。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在一個深秋寒霜如冰的凌晨三四點鐘,天晦影暗,我和另一個朋友分頭行動,拎著兩條大麻袋,懷揣鋼絲鉗,潛行到扎木機械廠,用鉗子剪掉鐵絲網進入菜地,靜立眼前的蓮花白、大白菜、蘿蔔,閃著朦朧的輝光晃得心裡陣陣激盪,我連拔帶扯裝滿麻袋拖出菜地,結果因為裝得太滿扛不動,只好分兩次搬了回去。事後不知是心虛後怕還是因為冷,我癱坐好久身子才止住顫抖還過魂來,想起小時候在昌都地委大院偷摘蘋果,覺得自己本性良善,雖一身充滿理想正直,但管不住嘴的事實,總是讓我做出一些無格行為……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調到昌都工作後,新鮮蔬菜仍然是生活中的奢侈品。因為需求旺盛,當“菜農”的不僅是個人,在我們行署的機關單位或其他部門,集體種菜、分散種菜、片區種菜、專人種菜成為常態。我們單位的園子有一片荒地,大家利用空餘時間開荒鬆土、上糞、澆灌、除草,種植白菜、大蔥等,也栽花美化環境。到了收穫時節,人人分得一點自種的菜,嚐了鮮也從勞動中得到了集體榮譽感。到上個世紀90年代,部分單位經費稍有好轉,就租輛大車或本單位的大車,在年底跑一趟內地購買生活品。車才出門幾天,我們就急切地盼著大車回來,買回果蔬禽蛋肉類,趕在春節前享受一番。每到這時,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時光荏苒,昌都的“朵朵卡”農貿市場也悄然改變著,蔬菜的品種漸漸豐盛起來,從內地湧來租地種植蔬菜的大軍如雨後春筍,“大棚菜”這個新詞橫掃了整個地區,再也不愁買不到新鮮蔬菜和其他農副產品了。雖然時令菜品價格比較貴,但至少一年四季有保障,曾經被食客巴結的那些跑長途運輸的司機們,漸漸淡出視線,身價一落千丈,美貌女子追索的眼光轉向更有含金量的商賈;個人和單位的菜地讓位給了花和樹,家庭的陽臺、單位的庭院五彩繽紛。過去種蔬菜難,為蔬菜激發最強大腦的許多做法,已經隱退在繁榮的經濟後面,化為老時光中的片段,成為我們身體的一滴血、一脈養分,流淌於記憶西藏的往事裡,彌久歷新……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作者簡介


吳微,18軍後代,藏二代,曾在西藏工作20多年,後內調回成都。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化傳播促進會副秘書長、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協會員、金牛區作協會員,曾任四川省文聯《文藝報》副刊編輯,現任微刊《船波文藝》《在場微散文》《天府影視》文學平臺編輯,有作品見諸報刊,並獲得中國散文、四川散文優秀獎、四川省級單位徵文三等獎及其他單位舉辦的徵文獎項;出版有《奔向墨脫的靈魂》散文集。

【週末:西藏故事】我在西藏當“菜農”


2018年5月3日 於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