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壮丽史诗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承载着亿万人民梦想的全面小康即将迎来梦想成真的时刻。

(一)

滚石上山,唯有奋力才能登顶;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驶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但也应看到,打赢脱贫攻坚战重任在肩,时不我待,亟须进一步集中力量,以决战决胜之势攻下最后堡垒。当此之时,唯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兢兢业业、苦干实干,千年梦想才会更加清晰可见。

以“最难啃的硬骨头”为重点,持续攻坚克难。行百里者半九十,愈近成功愈艰难。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收官阶段,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经过几年大规模持续作战,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干部中出现了“疲劳症”和厌战情绪,出现了放松一下、减减压力、歇歇脚的想法,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坚决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始终“绷紧弦、加把劲”,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乘势而上、趁热打铁,把各项政策、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最难啃的硬骨头”集中,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打、一个堡垒接一个堡垒攻,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抓手,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目前,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唯有化为制度,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机制,打好脱贫攻坚“下半场”。

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这要求我们在脱贫摘帽后,要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做到既要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又要以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脱贫摘帽了仍不能松劲,要继续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新问题新矛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向着乡村振兴目标冲刺。

(二)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辉煌的扶贫成就背后,有哪些重要的原因和引人瞩目的秘笈?

辉煌的扶贫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扶贫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一路跋山涉水、一路砥砺奋进,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与担当。试问古今中外,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是否还有哪个政府敢为自己定下限期实现全体国民“消灭绝对贫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没有。聚焦这个目标,我们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打响一场扶贫开发的人民战争,推动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辉煌的扶贫成就来源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调研扶贫必谈精准,不断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到细处、落到实处、引向深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这一基本方略的指引下,坚持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对致贫病因进行“把脉问诊”,追根溯源,找准“穷根”,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运用“靶向治疗”,拔除“穷根”,推动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成为我们进一步战胜贫困、摆脱贫困的强大思想力量。

辉煌的扶贫成就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当一些国家的政党忙着为吸引选票而彼此恶斗时,中国共产党却坚信,“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到处演绎着,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誓言。光荣归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人民在创造历史。

(三)

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讲好,是为了做得更好。越到紧要关头,越要认真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以促成新动力、形成新合力,凝聚起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讲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决策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阐释、宣传宣讲,让更多干部群众了解脱贫攻坚在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大意义,了解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了解我们党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的为民情怀,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讲好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经验是永不停歇的播种机。”在扶贫实践中,各地从实际出发,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好经验好做法,解决了以前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些来自基层的成功的鲜活的脱贫经验不能束之高阁,要将其升华为规律性认识,加以宣传推广,让各地受启发、找差距、找方向,条件相似的地方照猫画虎来做,条件不同的地方领会精神、得其方法、因地制宜,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点上的经验在面上遍地开花,变“一枝独秀”为“春色满园”。

讲好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最是真情动人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天动地。他们的故事来自基层,扎根实践,离老百姓最近、老百姓最熟悉,最容易触及人的心灵。要用心用情讲好这些感人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帮扶的路上,大量扶贫干部无畏风霜,不惧困苦,甚至流血牺牲,与贫困群众一道,把穷山僻壤变成美丽田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他们的辛苦换来了贫困群众的笑脸。讲好他们的典型事迹,既是对他们的最大肯定,也是在激励着其他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书写爱民情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航程中,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携手书写更加壮丽的扶贫史诗。(陈立欣)

(来源:南方日报)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壮丽史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