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之《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

话说明朝明治年间,有一年轻俊才,名叫蔡需,自幼聪慧,熟读经书。经过十年苦读,在十八岁那年,考中进士,十九岁就被任命为“正七品知县”。因过于年轻,故当地居民多称其为“少年知县”。真可谓“十年寒窗读书苦,一朝成名天下扬”,而我们的故事,也就从此开始。

大话明清之《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

蔡需在收到朝廷的任命后,就赶往了陕西临洮府河州县,也就他要就职的地方。自己年少有为,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景幢,所以立志造福一方才行,对得起父母官的称呼。然而在和县衙交接完毕后,虽入主了县衙,然而总感觉到一丝丝怪异。经过细心观察,终于发现了问题根源所在,原来自己过于年轻,故衙役们表面对自己恭恭敬敬,实际上,认为自己就是一黄毛小儿,对自己甚是看轻。然而知道归知道,但是面对可以做自己叔叔伯伯的下属们,确也无可奈何。

因为初来乍到,无亲无故,工作上又面临下属轻视,所以心情就比较郁闷。在一天下衙后,就寻思找个地方舒缓下心情,游山玩水一番。但是也不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所以在街上闲荡,无意间听人说起“梨园”一词,忽然想起,在前几日入职交接之时,记载在城北二里处,有一片梨园。就心想“此正是谷雨时节,正是梨花盛开之时,不如就去那片梨园转转。于是就加快脚步,奔北城而去。刚出城门不久,就远远望去,在不远处白花花一片,正是梨园所在,梨园映衬着蓝天白云,外加渐落的斜阳,一副美丽的田园春色映入眼帘,煞是漂亮。面临此美景,压抑的心情豁然开朗,恨不得现在就身在其中,于是就加快脚步,不一时就来到了梨园旁边。看四下无人,就快速潜到梨园内,打算以花为友,诉说心中的苦闷。刚进梨园发现梨枝甚是茂密,就准备摘枝梨枝把玩一番,一赏其花香,看与书中所载是否相同。正行走间,忽然感觉脚下一软,身体瞬时失去平衡,还好由于年轻,努力协调身形才勉强站稳,心想“还好我身轻体健,不然准会摔了个大跟头”。但是也不由暗自嘀咕一声“倒霉”。扭过身来,就查看到底是什么,让自己差点摔跤。然而经过观察之后,越发的感觉奇怪,梨园其他位置都无动土痕迹,而仅有此处为新翻动的痕迹,而且有明显的人为整理痕迹。因无任何工具,在观察一段时间后,也就径然离去了。

大话明清之《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

第二天一早,相邻们在衙门外忽然听见,衙内出现惊案和怒斥之声,以为有什么大案在审理,就有人前来观望。正巧衙役们疾步而出,问其何事?这才知道新到任“小知县”的乌纱帽在夜间无故被盗,于是盛怒之下,怀疑为衙内之人所为,就限令三日内找出乌纱帽,不然所有人均按照杖责处理。

众人见县太爷发怒,虽对县太爷有轻视之心,然而均知此事严重,均应诺而去。此时有一衙役叫魏忠,上前禀报县令,说“在城北有一案情需要调查,请求先进行处理此案后,在回来调查乌纱帽遗失一事”,知县盛怒之下,回了一句速去速回,就打发众人离去了。

魏忠出了衙门后,立马起身赶往城北,此时因时辰尚早,路上还无行人。走到城外两里左右,忽见路旁梨园上方有一黑色物体,心想“满树梨花,怎么会有一黑色物体悬挂起上,”不由心中好奇,就快步过去查看缘由,走近一看,竟然是一件乌纱帽,拿起树边的树枝将其打落,捡起乌纱帽一看,正是县令丢失的乌纱帽。心中一喜,拿去乌纱帽就快步折路而返,此时见城内乌纱帽丢失一事已经被传的沸沸扬扬,四处都在讨论此事,魏忠不敢耽搁,急忙赶回县衙,将乌纱帽交到县令处。

大话明清之《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

蔡需详细问明其缘由,就通知召回所有差官,准备亲自出巡前往查看。但命令众人按照官制前往,故前有鸣锣开道,随后就是上书“回避”、“肃静”“文林朗”等六块大牌,乘坐轿子,前呼后拥前往事发地点,出行排场煞是威风。本身乌纱帽丢失一事,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此时又见此架势,不少人纷纷好奇,都跟随上前一探究竟。不一时,一众人就来到了梨园现场。蔡需一看正是昨天游玩来的地方,就下轿走到梨树边,抬头仰望魏忠所指的梨树之处,深思了片刻,就呼叫属下官吏过来,不时扫了眼四周,此时四处已是人声鼎沸。等众属吏走上前来,就对众人说“乌纱帽无故而飞,却挂于此处,此处必有冤情,你们四处查看,寻找是否有可疑之处。”众人虽不信其事,但见他说的煞有其事,就赶紧四处查看,这时有一衙役,看树下有新土松动痕迹,就找周围围观群众借了把锄刀,将其挖开,发现地底竟然埋有一具男尸,男尸赤身裸体,仅穿一条丝绸材质的内裤。知县看到异常,急忙上前观看,并安排人传来仵作前来验尸,另外传唤此间地的主人及里甲长前来。其实保里长和此间地主人,听县太爷至此,早已闻风而至,忽然听县令传唤,急忙从人群中走上前,拜见县令,经过一番询问后,发现此男尸竟然无人认识,确认此人多半为外乡人士。不一时仵作来报,确认死者为钝击伤致命而亡,死亡时间就在近几日之内。蔡需点了下头表示知道。然回身后,就对着那梨园地主人,大喝一声“你这奸人,竟然谋人钱财,害人性命,还不赶快从实招来”。地主人一听,顿时魂飞九天,连忙伏地而拜,大呼冤枉。这时保里长赶忙上前,对知县说“此人家里多有薄财,无害人性命之机,谋人钱财之理,请县太爷明查,我可为此人担保”。县令一看保里长都前来求情,怒气稍缓,就对地主人说“看在有人为你担保的份上,暂不对你收押,但限你三日内找出凶手,不然连同里甲长一同收押”,众人有怒不敢言,只好应诺,安排人手四处访问。蔡需看天色不早,就让下属们收拾现场,驱散人群,打道回府。

回归途中,衙役等人均私下讨论,破案抓凶,本为朝廷之事,怎能把责任胡乱归于他处。对于此事处理感觉有欠妥当,但县太爷命令以下,也不好反驳,所以就悄悄的讨论。但坐在轿子里的县令,听到后,也不训斥,倒是嘴角漏出笑容,真不知是何深意。

大话明清之《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

众人不时回到衙里,收拾停当正准备下班。忽然收到命令,让所有衙差立即厅堂待命,只见县令正坐于公堂之上等候,见人员到齐,就拿出四张白牌,交于四名衙役,各带七名衙役,连夜潜出城外,于城外四下埋伏,将自晚间到明日早晨出城之人全部扣押,但不许走漏任何风声,不然按照杀人同谋论处。到此时,众衙役才知,原来蔡县令另有安排,远非众人所想那般不负责任。一切安排就绪,待第二天一早,在城外,一共扣押出城人员两百余人,浩浩荡荡全部押至县衙看守。所有人员均由知县亲自审理,但自白天至晚间,总共才审理完毕四名嫌犯,此时有下属向蔡需提出疑问“如此众多人员,一天仅能审理四人,如此长期关押不是长久之策,望县太爷三思”。蔡需听到后,哑然一笑,对此人说,立刻通过下去,允许所有衙役受贿,所有关押人员,如果能交满一两纹银,即可释放,但所受银两必须上交至我处,经我同意后方可,另我给于其双份奖励。

众人一听,主官下令可以受贿,下属都莫名其妙,但一两纹银还是很大的一笔钱财。就通知众人,只要交钱之人,都可以当天放其回家。然而因一两纹银对于普通人毕竟不是小数目,另外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也不愿意这样不明不白的花钱买平安。两百多人中,最后仅有一人偷偷找到衙役,此人为大车店老板,叫丘通,表示因家里有事,需要回家,愿意上交一两纹银。衙役收到钱财后,连忙到县令处领赏。县令将早已准备好的银两,交给衙役,并嘱咐衙役待晚间放他回去后,安排人员进行尾随其后,观其动向,一旦发现其出城,立马再次扣押带回,扣押后安排人员先行前来报告。同时让衙役们多准备火把灯笼,均悬挂于正堂两侧,然后等候命令。

大话明清之《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

时至晚间,就见一衙役匆忙而回,果然在半夜时分,再次出城,已被扣押,正在押回的路上。这时蔡需立马召集在待命守候的衙役们,点燃火把灯笼,衙役站立两旁,自己则打扮成阎罗王模样,做于大堂之上,坐等他们丘通到来。待丘通其走入大堂后,发现公堂内寂静无声,中间只见灯火忽明忽灭,抬头一看,正堂中间端坐一人,满脸青红相间,不正是地府阎王嘛,登时两腿一软,伏拜于地。正在此时,忽听一声大喝“尔等奸人,谋财害命,还想逃脱,尔等罪行,已有小鬼报于我知,还不快快如实招来,以免受那油锅之刑”。丘通因尸体被发现后,本就心虚,此时一听,自己罪行已经被阎罗王知晓,因惧怕油锅之刑,希望阎王能够宽容自己。立即将事情经过如实招来。原来“被杀之人,本是外籍客商,在大车店住店时,不慎将包裹里的银两漏出,丘通观其包裹内部银两竟多达几十两,因此见财起意,就悄悄在其熟睡后,潜入屋内用铁锤将其击杀,然后趁夜色掩护,匆匆将其尸体埋于城北梨园处,而所有脏银现埋于家内床脚下部”。蔡需安排人员到现场搜查,果然找出脏银。至此梨园杀人一案水落石出。

之后知县立即通知衙役释放关押人员,并亲自为宽慰关押的众人。自此事之后,衙内众人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个“少年知县”。然而乌纱帽为什么会出现在梨树上,众人都不知其理,口耳相传,故有了“乌纱帽鸣冤”一说。

然乌纱帽到底是如何挂于梨树枝头的,是真的是冤魂拿去的吗?这个大家不妨来猜上一猜

END

我是头条小蜗,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奔跑ing的蜗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