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满地黄金,90%的人,也看不见金子的光芒

即使满地黄金,90%的人,也看不见金子的光芒

木子一读

谁都知道,金子会发光。

但并不是所有金子的光芒都能被看见。

有些被深埋地下,无数年,不见天日,等待挖掘。

有些被锁在金库,静悄悄地被搬来,又静悄悄地被搬走。

有些被我们拿在手里,去发现已经不能使用,需要被替换后,才能实现价值。

现实是,绝大多数金子,发不了光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其解释很简单,就是只要有能力,迟早是会成功的。

我们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我从未否认,

我们要努力,不顾一切地成为金子。

我想说的是,

我们的光真的能被人看见吗?

小时候,父母老师说,大学生就是金子。

只要考上大学,就能改变人生,过上好日子。

但大学毕业后,很多人,连工作的找不到,甚至有些更过分的,开始“啃老”。

以前说一技傍身,有技术总不会过的太差。

但现在有一技之长失业的,比比皆是。

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努力成为金子。

一回头,

发现身边到处的黄橙橙的亮光,

自己的光,早被同质,泯然众人矣

可能会有人说,

这是因为你的成分不好,杂质太多,成为最亮的那束光,就行了。

但古往今来,历史和现实向我们展示的例子证明,

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

一大批人类最顶尖的人才,依然怀才不遇,苦闷一生。

成为金子,也不一定就能发光。

发了光,也不见得就能被发现

有人将默默无闻,吃苦耐劳的人,

比喻成深埋于地下的地基。

人们唯有等地基失效了,才能发现它的重要。

所以,过去那种,单纯的,等待被发现的金子观,早就与时代脱节。

现代社会,即便是酒很香,也要广而告之,告诉所有人。

本领大,更要自己主动发光发亮

我们这个年代,同质化太严重,

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找出一大批有学历,有荣誉的人才。

加上,一些社会精英名称,比如教授,老师,师傅等,被滥用。

单纯靠头衔,搞定一切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

即便本领通天,也要自己主动告诉别人。

也要自己主动去证明自己,自己主动去争取。

我们今天享受着淘宝天猫的各种便捷,可谁能想到,当年的马云,四处推销阿里巴巴,以至于连雷军都认为他是骗子。幼小的阿里巴巴也在马云的一次又一次自我推荐中,逐渐为世人所熟知。

现如今,一个人要想学什么,要想知道什么,轻而易举。

有人说,人生90%的问题,都可以在百度和谷歌上找到答案。

知识的获得,基本没有障碍,

但如何发挥已获得的知识,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2000多年前,一个叫范雎的人,小有名气,满腹经纶,却被魏国丞相打个半死,如丧家之犬般,逃入秦国。与秦王相见,第一句话便是“秦国哪有大王啊,只有穰候和太后”。这对于被架空权力数十年的秦王来说,无疑是知音啊。正是这句话,开启了范雎辉煌的人生。

反想一下,秦王被架空,世人皆知,有才华的人也是比比皆是,为何独独范雎能为秦王重用?

还有就是凭借一份《谏逐客书》,成功得到秦始皇的看重,从此官运亨通的李斯。当初被驱逐的六国之人,有很多,能被秦国所用的人,才华也不会差,但唯有李斯,主动出击,抓住机会,展现自我。

主动出击,才是迈向成功,发光发亮的第一步。

本领通天,也需要告诉所有人,你能行。

能力强,更要做好每一个舞台的主角

每个人都渴望大舞台,

但狼多肉少,资源有限。

如何向范雎,李斯一般,登上人生和历史的舞台?

要命的是,

很多人往往临门一脚,轻而易举的机会,

就是踢不进球,赢不来喝彩。

所以,

我觉得,做好每一个舞台的角色。

有些人看到这句话,可能又会说是心灵鸡汤,大道理。

事实却真如我所言。

郭德纲,家喻户晓,当年德云社窘迫的时候,只能在天桥小剧场表演,观众也是寥寥无几,据他自己说,有一次,只有一个观众在台下。即便如此,郭德纲依然为这一个观众卖力表演。数年后,郭德纲和德云社大火。

有人问我,你不会游泳,却掉水里,眼前只有一根稻草,而100米的地方却有一棵大树。你会怎么做?

我说,我会拼命地抓住这个稻草。

是的,我会选择死死地抓住那颗救命稻草。

因为那棵树离我太远了。

回想过去,困窘多于顺畅,苦难多于欢乐。

当我们抱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观点,等待那颗大树时,

稻草已经离我们远去。

一次又一次的错过稻草,不得喘息。

即便大树真的来了,你也没力气抱住它了。

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钢七连的连长形容他:

他每遇到一棵救命稻草就死死抱住,有一天,我回头一看,嚯!他抱着的,已经是一棵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电影《机械师》中讲“Victory always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s”。胜利青睐有准备的人。

我并不担心,每个人的努力。

我只是害怕,需要你闪光时,你却依然黯淡。

做你能做的。

做好你能做好的。

如此,更能发光发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