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與逆勢上揚並存:從“三新”經濟中尋找突破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我國一季度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這是四十多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下,第三產業下降幅度低於第二產業,頗令市場意外,特別是第三產業中部分行業呈現較快正增長態勢,同樣令人想探個究竟。我們想知道:在經濟受到短期衝擊期間,為何仍有行業能逆勢上揚?未來靠什麼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經濟恢復增長?

一、第三產業表現超預期

在疫情初期,由於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社會經濟活動處於停擺或半停擺狀態,消費和投資都大幅度下滑;同時,由於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我國的對外貿易也受到影響。因此,我國一季度經濟出現大幅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就業形勢不甚樂觀,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同比上升了0.7個百分點。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在政府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下,疫情期間我國的基本民生生產沒有受到太大沖擊,整個社會仍在有序運行,尤其是3月經濟明顯改善,讓市場看到經濟回升的希望。當然,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第三產業整體表現超預期。

在一季度經濟數據發佈前,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這次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應該是第三產業,即服務業。這些研究幾乎都是以2003年的非典來對標的。在受非典衝擊的當年,第三產業二季度的增速由2002年第4季度的11.3%降為8.7%,與第一、第二產業相比受影響最大。但是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我國第一產業同比下降3.2%,第二產業同比下降9.6%,第三產業同比下降5.2%,第二產業受影響反而更大,這似乎與過去的經驗不一致。


下行與逆勢上揚並存:從“三新”經濟中尋找突破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在於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更強、影響範圍更廣,爆發時間又恰逢春節期間,除了消費、娛樂等人群密集的場所無法營業,也阻礙了工業、建築業等企業和工廠的復工復產,嚴重影響了第二產業的生產;另一方面,雖然第三產業中的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等對線下業務依賴較大的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信息服務業、金融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等行業的線上業務的開展有效對沖了損失,減弱了疫情對第三產業的影響。

特別地,第三產業中金融業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經濟下行過程中表現出逆勢上揚。拿金融業來說,雖然金融服務中的線下服務受到了衝擊,但是金融科技在抗擊疫情中的發揮出重要價值作用,線上服務、遠程服務能力經受住了考驗:整體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金融業2020年第1季度保持了同比6%的增速。同時,我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延續了近年來的持續成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疫情中展現了強健的抗疫能力:2020年第1季度保持了同比13.2%的增速,拉動GDP約 0.6個百分點。此外,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教育業、餐飲業、傳統零售業等一些傳統服務行業也加速轉成線上服務模式,對有效抗擊疫情起到重要作用。以零售行業數據為例,全國網上零售額22169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536億元,增長5.9%。

綜合來看,第三產業表現超預期主要原因體現在信息化技術與服務業的不斷融合。

二、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助力經濟發展

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不難發現,在疫情的衝擊下,一些服務行業正在加速形成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無論生產性服務業(比如電商零售、在線金融服務等)還是生活性服務業(比如在線教育、在線文娛、在線醫療、在線金融服務、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遠程辦公等)都在線上服務領域蓬勃發展,推動了整體服務業的創新發展提速和擴容,這也才有了第三產業第一季度超預期的表現。如何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答案也在於此,即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全方位激活“三新”經濟。

所謂“三新”經濟,即是指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孕育“新產業”、形成“新業態”、打造嶄新、高效、獨特的“新商業模式”。在激活“三新”經濟方面,服務業一直走在前頭。2018年“三新”經濟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227億元,相當於GDP的比重為0.7%;“三新”經濟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2453億元,相當於GDP比重為6.9%;“三新”經濟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6689億元,相當於GDP比重為8.5%。此次新冠疫情,雖然對一些傳統產業衝擊較大,但同時也為企業創新、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


下行與逆勢上揚並存:從“三新”經濟中尋找突破


線上化在拓展服務場景、延伸業務邊界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依託信息化技術,服務業已經形成了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新業態、新模式,2020年3月份網上零售商品和服務已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2%。疫情也讓更多製造業加速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這是疫情帶來的意外好處。當然,我國製造業仍面臨著數字化程度低,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程度遠遠不夠等問題。如何推動製造業數字化、利用工業互聯網為製造業企業精準調配生產、物資供需對接、遠程設備管理提供便利,是改造提升製造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報告顯示,中國數字化進程正從消費互聯網為主導轉向產業互聯網主導。信息化技術與第三產業的融合如今看來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推動製造業數字化升級則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更主要的動力與方向。總之,促進信息化技術與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推進傳統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助推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成長、壯大,不僅是

情之下推動經濟復甦的一時之選,更將長久地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劉曉曙 張馨月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源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不代表本網站立場,轉載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