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29條街巷因“繡花”工夫變得更美

臺海網11月20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作為泉州市2020年度重點項目之一的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管線綜合提升工程,29條街巷均為泉州古城傳統的生活街區,總長7.14公里。工程於8月22日正式開工,目前累計開工建設22條街巷,已基本完成玉犀巷、花巷、帽巷、螺珠巷4條巷主路面,完成街巷改造1800米。

多方發力 全面推進

昨日在項目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該項目對泉州古城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重大,得到了泉州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為做好該項目,多方發力,全面推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康濤書記、市政府朱啟平副市長等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視察指導。泉州市政府召開會議,明確29條街巷的市政管網設施提升工作,由泉州水務集團作為業主牽頭單位,按照企業投資項目立項備案,以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市城建委成立泉州中心城區組團開發建設指揮部(包含古城保護髮展指揮部),負責組團內的指揮協調、組織實施工作,由市政府朱啟平副市長任指揮長。

施工中牢固樹立施工質量責任意識,通過健全質量管理體系、進場設備材料檢查、嚴格把控施工工藝工序,加強品質管控,抓好過程管理,打造標準化工地和示範工程,確保工程建設項目質量合格率100%。不斷加強安全管理,全面貫徹落實“六微六保”工作要求,保障群眾生活,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因“巷”制宜 分類施策

古城項目以高標準建設、高標準施工,29條街巷的施工思路一致,項目部制定了一套標準規範工藝流程,統一施工,但每條街巷的實際情況又有所差異,各有難點,需要——攻克。比如各條街巷的寬度不同,街巷最寬有七八米,最窄的不足1米,例如帽巷最窄寬度只有90釐米,對改造的要求也不同,根據街巷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定位,分類施策,有所區別和側重,施工中結合交通組織、管線路由,分為主次街巷,實行分批建設,劃分重點提升項目和一般提升項目。

其中,花巷、承天巷等14條為重點提升項目,會通巷、帽巷等15條為一般提升項目。在標準工藝流程前提下不同街巷根據各自特點實施差異化的施工方案,有的是兩邊往中間中間往兩邊,有的是單邊行進,做到分類施策,因“巷”制宜。

在29條街巷中,最為狹窄的是帽巷,在不到1米的巷子中施工,難度可想而知,施工方拿出“繡花”的工夫,利用小型機械操作、減少佔用空間等方法,精雕細琢,完成了帽巷的保護提升。

項目部在推進古城改造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僅最求工期效率和項目質量,而且注重對古城歷史文化的保護,細心呵護古城的一草一木,留存古城風貌。

這次綜合提升的內容包括道路提升、給排水綜合管線提升、電氣工程提升、照明工程提升,以及古城街道雨汙分流、防洪排澇能力提升等,29條街巷會因此變得更美,更宜居。(來源:泉州網 記者 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