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又到年关,很多回家过年的同学,都会参加同学聚会。

聚会时,常常发现,当年同一批的同学,在毕业几年后差距越来越大。一些读书时看似普通,不那么显眼的同学,现在事业风生水起。而一些当年名列前茅的同学现在却还是普通上班族。

在感慨落差如此之大的同时,大家都会去分析原因。选择、际遇、视野、背景、能力、性格、运气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交织。而到最后,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一定是避不开的话题。

富人思维可以归纳为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的共同特征。比如:

富人都懂得投资,尤其是自我投资。

富人都能够积极拥抱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

富人懂得合作,懂得整合与借力。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除了这些所谓的富人思维,还有诸如战胜拖延、时间管理、自律等鸡汤和教程也早已是数不胜数。

这些富人思维和道理,很多穷人也都知道,可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变现状,仍然还是穷人呢?

这就涉及到富人和穷人一个本质上的区别:行动力。

行动力并非天生,后天可以培养。今天我们主要分享如何才能培养良好行动力,摆脱穷人思维束缚,实现各类目标,逐步改变现状。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01 富人行动力很强,穷人则很差

富人敢想,更敢干。面对挑战、机遇、抉择,富人往往会用行动告诉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再说。

富人行动力极强,一旦目标确定,会采用各种办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去实现目标。并且富人不但行动力强,对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充满信心和激情,不认为有办不到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管是写作还是理财,富人肯定也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但他们更懂得要积极地去行动,去实践。因为富人明白,你不写,就不会有清晰的逻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水平自然上不去。你不去理财,财自然不理你。

相比富人,穷人的行动力却差很多。因为欠缺行动力:

穷人意识到机遇很重要,却总在机遇来临时瞻前顾后,错失良机。

穷人意识到学习很重要,却缺乏自律,不能长期坚持学习。

穷人意识到目标很重要,却总是每年定目标,每年完不成目标。

穷人意识到需要打破常规,跳出舒适区,却无法战胜内心恐惧,无法抵挡眼前利益的诱惑。

刚毕业时住单位宿舍。因是体制内,工作压力小,相对清闲,入职3个月后,有个一起进单位的同事,开始对现状不满,想要做出改变,不想混吃等死,打算离开体制。于是开始提升自己。从学习到自律制定了若干计划。

每天要坚持早起,每天都要坚持跑步锻炼,每天晚上都要阅读。

室友喜欢打游戏,下班经常要玩很长时间。工作后又交了女朋友,晚上约会有时很晚。为了完成每天的读书计划,常常是凌晨后才开始看上一两个小时。为了第二天早起,闹铃都重复好几次,我住隔壁房间都能听到。

因休息不够,导致第二天状态不好。而又不能有效减少打游戏的时间,所以在2个月后除偶尔心血来潮跑跑步外,早起和阅读也就不了了之。

所以穷人即使懂得再多的道理,学习了再多的知识,拥有再远大的理想,无论制定多少目标和计划,没有行动力,也仅仅只能是停留在知道、懂得、想、打算的阶段。这些除了纸上谈兵,不能带来任何变化。

富人的行动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的。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想成为一个富人,那就停止抱怨,停止幻想,努力行动,改变现状。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02 为什么改变很难?一只脚油门,另一只脚刹车

每当新的一年来临时,我们都会有新的计划、目标,下决心要实现一些改变,但又到了新的一年时,计划仍然然还是计划。

内科医生告诉心脏病患者,如果不改变一些个人习惯,将必死无疑,但只有大约七分之一的人能够真正改变个人习惯。难道剩下的人不想活了?不是,而且他们也知道要做什么,但依旧无法改变。

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太常见了,我们都希望做出改变,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却经常被现实打脸。明明知道拖延不好,就是改不了;运动会让你更健康,但就是做不到。

改变为什么这么困难?我们结合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中,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分析的改变困难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

对于改变,理性提供方向,感性提供动力。

而感性受强化了的经验支配,只承认经验的好处,而不承认期待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比如,我们都能想到,每天早起跑步,会更有精神;不拖延会更有效率;坚持健康饮食,身体会更健康。

但这些好处都是想象出来的,我们并没有真正深刻体验过这种好处。

与此相反,睡懒觉时被窝的温暖,打游戏时的快乐,胡吃海喝时的感官刺激,是我们具体体验到的,都是经验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是未来的、是被教导的。

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是当下的、是切身感受到的。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设计过一个斯金纳箱。

箱子里有一群鸽子,起初鸽子漫无目的地走,可是当它用脚踩了笼子里的杠杆或者用嘴啄了实验员画的圈时,可能会有食丸掉下来,几次以后鸽子就会不断重复这类动作。

我们就说,鸽子的动作被食丸强化了。

再比如,亮红灯时,啄了圈没有食丸,绿灯亮时则有,鸽子很快也能掌握这个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灯光可以看做刺激,而食丸就是强化。

人的某些行为也是由这样的原理塑造的。强化可以看作是经验的好处。一个行为一旦获得好处,就会被保留到经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带来他想要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加强。

负强化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能够避免不想要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加强。

比如为了获得奖金努力工作,是正强化。

为了奖金不被扣也努力工作,是负强化。

情感是被经验的好处支配的。情感之所以不由自主地转向经验的好处,就是因为经验的好处通过强化塑造我们的行为,所以行为很难改变。

从本质上讲,改变是获取新经验,并用强化行成新的习惯的过程。通过新的行为创造新经验,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

这样看起来改变似乎很简单,但为什么在真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

因为旧经验太根深蒂固。

旧经验根深蒂固的原因是:心理舒适区。

说起心理舒适区,我们往往认为就是的熟悉的环境,比如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虽然成就感不大,但是比较稳定、舒适,时间一长就不想挑战自己了。

其实,这是误解。

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

改变应对方式才是真正走出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为什么让人明明想要改变,却总是改变不了呢?

心理舒适区最大的好处是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越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

而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放下以前用来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方法。

这正是我们的情感难以忍受的。

对控制感的需要,会让大脑重新回到它熟悉的应对方式,也就给行为的改变带来巨大的困难。

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提出过一个概念和心理舒适区很相似,叫做心理免疫系统。

人有生理免疫系统,排斥外界微生物。凯根认为,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统,为维持心理结构平衡和稳定,它排斥人采取新的行为方式。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心理免疫系统其实就是焦虑控制系统,当我们采用新的行为方式时,就会让我们感到焦虑。于是为了避免焦虑,我们就用回了老办法。

所以,改变的愿望和动力之间存在着冲突。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我们想要车子运行,却一只脚踩着油门,另一只脚却踩着刹车,能量和动力就在这样的空转声中痛苦地消耗着。

如何培养行动力呢?可以从个人选择、目标、自律三个方面行动。

03 三个方面提升行动力

一、选择:基于特长、爱好,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

让你去做一件你感兴趣并且由擅长的事情,通常你都能把它做得很好。

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你能获得强大的内驱力,发挥你的内在潜力,也就更容易实现成功。

与大多数普通人不一样,成功人往往非常清晰自己的追求,知道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并且内心笃定。

很多人生开挂的人,从事的都是自己热爱的事业。

摩拜80后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不管是问她喜欢北京么,还是问她喜欢做记着么,她的回答都是:非常喜欢。

胡玮炜说:我做的事情,一直都是我当下最喜欢做的事情。

粥佐罗在《套现15亿现金后,摩拜80后创始人留下2条人生潜规则》一文:

“一个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他会变成时间的朋友,最终他得到的也远比逼着自己做哪些不喜欢的事,更好更多。”

如果你在制定职业规划、成长计划,在考虑前途、金钱等的同时,尽量不要忽略特长和爱好。即使现在觉得自己没有爱好、特长,也可以尽量多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兴趣爱好、特长是可以培养的。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二、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且可操作性强

为什么我们制定的很多目标都无法实现呢?因为很多目标超出能力范围。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调查,就是大多数的汽车驾驶者都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同理,我们也会高估自己对坚持早起、坚持减肥、坚持学习的行动力。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过于自信,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很多目标都是假大空,且缺乏弹性空间。完不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缺少有效反馈,是我们无法完成的另一个原因。

很多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却对当前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就是缺少有效反馈。

比如很多人都喜欢讲阅读和写作列为目标,一年要读50本书,输出30万+的文字。但往往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是因为你看上几本书,写上一个月,几乎不会给你带来多少变化。

人是情绪性动物,需要刺激和反馈。

而游戏却根本不需要坚持,并且相当多的人都玩得欲罢不能。就是因为游戏中,会一直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奖励,获得反馈。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明白了很多目标无法完成的原因后,你再制定目标或计划时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

目标要清晰、明确、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步骤。这样不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力,也不需要多少意志力,就可完成每一步。

《21一天训练营中》中的助教老师Leo,在练习写作的时候,把目标具体到每一句话。开始阶段每天仅仅练习写好一句话,一段时间后在过渡到写好一段,最后循序渐进地把握如何从整体上写好一篇文章。

很多程序员常自嘲为“码农”、“IT民工”,尤其是刚入门的初级程序员,只要能够看懂代码,就可以编码。

这是因为软件开发过程中,在编码阶段,详细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了,具体每一步怎么操作,都非常明确,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然语言或者伪代码,翻译成编程语言就可以了。就像建筑工人在施工阶段垒砖,把砖头一层一层往上摞就好了。

逐步完成每个小目标,大的目标自然而然就能够完成。从具体的步骤到一天的目标,到一周的目标,到一个月的目标,再到一年的目标,直到梦想。

小小的每一步,都蕴含着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的力量。

(2)目标要有优先级,优先完成重要目标。

四象限法则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

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既紧急又重要。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第三详细:紧急但不重要。

第四象限: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有调查显示,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二、三象限。

前者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第二象限,不断提升自己,同时避免使自己陷于第一象限,而后者则集中于第三、四象限,要么就是为了工资、为了生存,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疲于应付,要么就是无所事事。

前面提到的同事,喜欢打游戏,要长期坚持阅读,因为他认为读书可以给他带来积极影响。那么为了完成目标,他就可以考虑要么压缩打游戏的时间用来读书,要么读完书,再打游戏。

在制定和执行目标时,我们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意志力、注意力优先分配各哪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做好这些事情,可以有效避免突发状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一直不断提升自我。

看到这四个象限,你大脑中有没有浮现出这句话: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

(3)目标要有反馈和监督。

游戏之所以不需要坚持是因为游戏过程中一直有源源不断地回馈。执行目标也需要回馈。除回馈外,也需要监督,通过监督倒逼自己去完成目标。

怎样获得回馈和监督呢?

你可以结合目标,加入一些社群,因为加入社群的人基本都有共同目标,这样更容易获得有效反馈和监督。在社群里每天都完成一定的任务,并且每天都要坚持打卡。

最近我报了一个写作班,粥佐罗老师的《21天写作训练营》。在训练营,每天都有作业需要完成,而且有时作业量还挺大的。

每天作业打卡后,都会有助教针对作业给予点评,学员之间也可相互点评。

除点评外,训练营还有排名、分享、微信群等。这些都可以帮你获得外部回馈和监督。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另外,目标不要太满,要留有一定弹性,这样可以跟反馈,在执行过程中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自律:不是假“自律”,而是基于实现目标的自律。

自律在网上都已经烂大街的词了,人人都知道自律很重要,做到的没几个人。更甚至很多人陷入了“假自律”的怪圈。

“假自律”的人经常说“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认为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改变。

很多人的坚持早起和坚持跑步,能很好的诠释什么“假自律”。

有一个做电子商务的女孩,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后,还有再学习,几乎每天都要到凌晨1、2点。但是她自律要早起,每天早上5:30闹铃准时响起。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直接导致了神经衰弱。

为了减脂,许多人选择跑步。在跑了一段时间后,腿开始疼,但因为“自律”,仍然坚持,后来腿越来越疼,去医院一查,膝盖已经受损。

“假自律”的人,每天都用强大的“意志力”逼自己完成任务,完成打卡,而不注重效率和结果。

成功人士往往都真自律,都是围绕自己的战略和目标,坚持自律。

自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为了自律而自律。

真正的自律,是为了帮我们完成目标,用自律促使我们不断行动,通过自律形成有效闭环,达成目标。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生活中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你无法去预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数。

但是不管怎样变化,我们只要抱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步去完成目标,这就是自律,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形式。

为什么无法改变?做好这3件事情,实现新年目标

富人将思维体现在行动上,越来越富,而穷人即使知道造成现状的原因,却不去行动,则只能还是穷人,甚至更穷。

培养良好行动力,突破穷人思维束缚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必须要行动起来。

把那些富人思维转化为行动,培养成良好习惯,这样人生才有可能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