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捐骨髓救媽媽,我把幹細胞給媽媽,媽媽就可以回家了

幾天前,7歲的小女孩琳琳做了一個夢,在夢裡,媽媽的病好了,回家後帶著她去吃了她最喜歡的炸雞。“我希望媽媽病好後,能帶我去海灘玩。”昨天,這個眼睛大大的、笑容甜甜的小姑娘告訴記者。

140公里之外的杭州,李月夜還住在無菌病房裡,因為嘴巴潰爛只能喝稀粥。醫生對她的情況進行了評估,移植骨髓後目前沒有排異反應,等嘴巴潰瘍好了就可以轉到普通病房了。

女兒捐骨髓救媽媽,我把幹細胞給媽媽,媽媽就可以回家了

7歲的琳琳和媽媽。


就在一個月前,是琳琳捐骨髓救了媽媽。今年30歲的李月夜老家在新昌縣儒岙鎮治古塢村,從小被父母送給別人撫養,今年5月,她被查出患有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一種發病急、進展快的惡性疾病。在一些親人不願意進行骨髓配對時,7歲女兒琳琳站出來:“媽媽我救你!”李月夜和丈夫董海勇的小家,是新昌許多普通家庭的一個,丈夫上班,妻子在家帶孩子,錢不多,至今住著租來的房子。 “我們想通過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董海勇說

女兒捐骨髓救媽媽,我把幹細胞給媽媽,媽媽就可以回家了

琳琳用畫筆勾勒出一家三口幸福的畫面

發病

5月12日晚上,李月夜在衛生間刷牙,牙齦出血怎麼都止不住,夫妻倆隱隱覺得不安。第二天一早,李月夜去當地醫院做了一個血常規,結果一出來,醫生一臉嚴肅地讓他們去杭州再做個檢查。董海勇帶著妻子趕到浙一醫院,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

醫生告訴他們,李月夜得的是一種叫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發病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皮膚黏膜及內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身體上會出現大片大片的淤斑,口腔裡還會有小血泡,牙齦、眼睛會充血。

夫妻倆沒有聽懂醫生的專業術語,醫生換了一種簡單的說法告訴他們,李月夜身上的血細胞、血小板每天都在減少,如果不及時治療,生命將很快終結。

最後,李月夜轉到浙江省中醫院治療。從發病到確診再到轉院,李月夜備受煎熬,丈夫董海勇一刻不離地在她身邊照顧。

“你老公對你可真好。”無論是病友還是醫生護士都會這麼誇。李月夜能感受到這份溫情,每每講起兩個人的故事,她臉上都會浮現難得的笑容。董海勇是新昌縣回山鎮賢輔村人,和李月夜家相距幾十公里。10年前,兩人一見鍾情。到現在,已經走過8年婚姻生活。

婚前,李月夜在一家膠囊廠上班,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幹到晚上七八點才能回家。懷孕後,李月夜放棄工作,女兒出生後選擇在家照顧孩子。董海勇在當地一家制冷配件廠做工人,按件計費,月收入4000多元。小日子不富裕,但也平淡幸福。

“她嫁給我時,我一窮二白,她沒有嫌棄我,我只希望我們還像以前一樣過日子。”董海勇話不多。在醫院裡,除了照顧李月夜,董海勇不是一個人坐在樓道里發呆,就是去找醫生問病情,“醫生,無論花多少錢都要給她治,她才30歲,我們不放棄”。

治療

看著躺在醫院病床上的妻子,除了每日高昂的醫療費用,董海勇還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骨髓移植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可是,上哪兒找配對的人呢?

親人配對相對而言匹配率更高,可李月夜卻是一個被認養的孩子。30年前,親生父母生下了她,這是家中的第三個女兒,一心想要兒子的他們,最終將李月夜送到養父母家。

思慮再三後,董海勇向妻子提出聯繫她親生父母的想法。病床上的李月夜沒有說話,董海勇便當作默許。

幾天後,親生父母帶著弟弟和一萬元錢,來到了李月夜的病床前,跨了30年的親情再次相連。聊天中,他們傾訴著彼此的生活。李月夜不僅見到了親生父母和弟弟,還通過微信聯繫上了遠方的兩個姐姐,在微信中,她也時常收到來自親生家庭的噓寒問暖。

醫生給董海勇拿來一份治療方案,涉及到匹配的骨髓和高達30萬-50萬元的費用。看著妻子的身體在藥物調理下有了好轉,董海勇覺得一切都在轉好。

可是骨髓移植卻讓董海勇夫婦發愁。“孩子也可以的。”醫生的話,給了董海勇夫婦最後的希望。7歲的女兒,幾乎成了最後一根稻草。“最小的捐獻者只有3歲,現在恢復得也不錯。”醫生的話彷彿是定心丸。

“我把幹細胞給媽媽,媽媽就可以回家了嗎?”父親肯定地回答,女兒琳琳勇敢地站了出來。

9月13日,琳琳從新昌出發前往杭州準備骨髓移植。每天,琳琳除了跟隨父親給母親送飯、探望母親,早晚還要專門到醫院打兩針細胞動員針,琳琳卻從沒退卻。

9月17日,醫生從琳琳脊椎裡抽取了200毫升的骨髓血。第二日,採集幹細胞,琳琳需要在病床上躺4個小時,大部分時間她都很安靜,因為她知道只有她可以救媽媽了。“頭天晚上8點就斷食,第二天早上8點開始抽乾細胞,到下午兩點多才開始能進食。“就是有點疼,但我忍住了。”小姑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