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军事天才么?白起是如何评价赵括的?

用户5801289552819


大家好,我是喜欢先秦史的胖关,史书上记载赵括第一次与秦国白起相遇这就是冷兵器时代最大的一场战役长平之战,结果是赵括战死,赵国大败,秦国大胜。

赵括是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奢在阈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被赵王封为马服君,其子赵括被称作马服子。赵括自小聪慧,熟读兵法,其父自叹不如,但从未战场杀敌,满腹的军事理论,没有实战经验,纸上谈兵便由此而来。

当时秦国夺取上党,赵国廉颇主防守,被认命为前方统帅,赵括和平原君主战,但没有被赵王采纳。

老将廉颇修葺三道壁垒防线与秦国相守三年有余,秦军不得往前进一步,三年秦赵两国由于粮草消耗巨大,相持不下,明显赵国国力不如秦国,补给不足。

赵王决议速战速决换掉廉颇认命赵括为主帅,但赵括不知道秦国也换上了白起为主帅,赵括盲目冒进主动出击,进入了白起的口袋阵,20万大军被围困在长平40多天,由于粮草不够维系降兵和秦军,白起坑杀赵军20万降卒,赵括被乱箭射死,秦国再无对手。

长平一战赵国失败的黑锅都让赵括来背有点说不过去,当时形式所迫赵国无将可派,军事理论侃侃而谈,但确实没有作战经验。

自古以成败论英雄,赵括算不上军事天才,中了秦国的计谋,赵国的综合国力比起秦国还有所不足,秦国倾尽全力拼死一战,经过千辛万苦从巴蜀之地将粮草运到长平,也算是个奇迹。

白起与赵括并无谋面,白起只知道赵国换将,赵括从壁垒处出来就料定有赢的胜算了,赵括在明处,白起在暗处,虽然赵括全军覆没,但秦国经此一战,死伤无数,惨胜!


胖关vlog


千年依旧,鉴往知今!


赵括谓谁?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活跃于战国后期,想当年,其父于公元前269年阙与一战大败秦军,使得秦军数年不敢侵赵,可以说真正的虎父。但是赵括 在长平一战中作为赵军主帅,指挥赵军一败涂地,是惋惜?是纸上谈兵?是虎父犬子?其实都不是。

接下来笔者带你走进一个真实的赵括。

年少识兵书

赵括的军事理论知识强是有史料记载的:长平之战前,赵孝成王准备启用赵括为赵军主帅,他母亲前去求情赵王,说赵括如果有差池,饶恕其家人。接下来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赵奢在世的时候,常和赵括讨论兵法,说到激动处,连其父都争不过,但是他太局限于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战争缺乏考虑,所以也许会导致此战失败之类云云!

但是真的这样吗?有如此深厚的理论知识,稍加锻炼不是成为一代名将?所以这基本是后世文人的春秋笔法,渲染情节的!

取代廉颇后,迅速进入状态

要知道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启用赵括时,他才第一次出征。而到了赵军大营,就迅速掌握了全军,并且指挥全军改变廉颇固守态势,迅速出击,连胜秦军,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应该展示的能力?

当包围之后,多次组织突围,四十多万大军弹尽粮绝坚持整整四十六日

当赵军被秦军临阵换帅后的白起包围后,面对这个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战神,不仅没有慌乱,而且在赵括的指挥下,继续多次给予秦军重创,使得秦昭襄王尽起国中十五六十老幼,悉发长平来包围赵括,但就是在秦军源源不断增兵,己方弹尽粮绝的情况,数十万赵军还能坚持整整四十六日不散,并且多次组织突围?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应该展现的实力?


因此,我始终认为在战国这个稍不注意就被灭国的大争之世,孝成王能顶着压力临阵换下廉颇,并非没有考虑,也许就是看清了赵括之才,可堪一用。绝不是所谓的反间计,包括之前的楚怀王被张仪欺诈也远非如此简单。

故赵括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天才,而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白起对赵括的详细评价!


月明如昔


赵括父马服君赵奢曰:括不可为将。国不用括,乃社稷之福耳!言讫而终。赵孝成王念奢之功,以括嗣马服君之职。及拜为上将,赐黄金彩帛,归见其母。母乃上书谏曰:括徒读父书,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王召其母至,亲叩其说。母对曰:括父奢为将,所得赏赐,尽以军吏,受命之日,即宿于军中,不问及家事,与士卒甘苦,每事必博咨于众,不敢自专。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所赐金帛,悉归私家。为将岂可如此?愿王别选良将,切不可用括!王曰:寡人意已决矣。母曰:王即不听妾言,倘兵败,妾一家请无连坐。王许之。括之天才如此,古人曰:知子者,莫如父母。诚斯言也。

赵括遂持节复益劲军二十万,引军往长平代廉颇。括所惧者,白起也。闻对阵秦大将王齕,谅其何足道哉。遂将廉颇“坚壁”约束,尽行更改,军垒合并大营。又以自己所带将士,易去旧将。严谕:秦兵若来,各要奋勇争先。如遇战得胜,便行追逐,务使秦军一骑不返。

秦昭襄王君臣在咸阳,备细打听尽知,计议:非武安君不能了此事也!乃更遣白起为上将,王齕副之,传令军中秘密其事:有人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

白起既入秦军,闻赵括更易廉颇之令,先使卒三千出营挑战。括出万人来迎,秦军大败奔回。白起登壁上望赵军,谓王齕曰:吾知所以胜之矣!正是:安排天罗地网计,待捉龙争虎斗人。

再说赵括平明列阵前进。遇秦先锋接战,败走;复遣将,又遇秦将,又败。括见赵兵连胜,自率大军追奔十余里,及至秦壁,秦兵绕营而走,秦壁不开,括麾军连打数日,秦军坚守不可入。

赵括使人催取后军,移营齐进。只见赵将飞骑来报:后营被秦将冲出遏止。括大怒:如此无礼,吾当亲往。麾军从东路而转,秦将蒙骜一军从刺斜里杀出,大叫:赵括你中了我武安君之计,还不投降!括以为欺他,大怒,挺长戟欲战蒙骜;王翦一军又至,赵兵折伤颇重。括料难取胜,鸣金收军,择水草处安营。筑成长垒,坚壁自守。

赵括一面飞奏赵王求救;一面摧取后队粮饷。谁知运粮之路,又被秦军塞断。白起大军遮其前,蒙骜等大军截其后,秦军每日传武安君将令招降。赵括此时方知白起真在军中,唬得心胆俱裂。

赵括被秦军围困,凡四十六日,军中无粮,士卒自相杀食,括不能禁止。乃将军分四队杀出。谁知白起预伏射手,凡赵垒中出者,不拘兵将,皆环射之。四队军马,冲突三四次,俱被射回。又过一月,括不胜其愤,精选上等锐卒五千人,俱穿重铠,乘坐骏马,括握戟当先,二将帮后,冒围突出。王翦蒙骜二将齐上,括大战数合,不能透围,复身欲归长垒,马蹶坠地,中箭而亡。

白起竖起招降旗,赵军皆弃兵解甲,投拜呼:万岁!白起使人揭赵括之首,往赵营招抚。营中军士尚二十余万,闻主帅被杀,无人敢拒战,亦皆愿降。甲胄器械,堆积如山,营中輜重,悉为秦有。

白起与王齕计议:秦前拔赵地野王、上党在掌握中,吏民不乐为秦,而愿归赵。今赵卒先后降者,总合来将近四十万之众,倘一旦有变,何以防之?当尽杀之。秦军奉令,一齐发作。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受戮。四十万军,一夜俱尽。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

武安君白起收赵卒颅,聚于秦垒之间,谓之头颅山。因以为台,其台崔嵬傑起,亦号白起台。——台下即杨谷也。

后来,大唐玄宗皇帝巡幸至此,凄然长叹,命三藏高僧,设水陆七昼夜,超度坑卒亡魂,因名其谷省冤谷。此是后话。

通计长平之战,前后斩首虏共四十五万人,连王齕先前投下降卒,並皆诛戮。止存年少者二百四十人未杀,放归邯郸,使宣扬秦国之威。这就是白起对赵括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