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究:“十四五”消费升级的五大趋势

丨诸建芳 程强 玛西高娃

“十三五”以来,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消费结构也呈现出线上化、服务占比提升等特点。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推进下,“十四五”期间的中国消费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消费升级将呈现出五大趋势,1)消费市场规模成长为全球第一;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转向国内;3)医疗养老服务消费呈现巨大潜力;4)“宅经济”前景广阔;5)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生活”等。

“十三五”以来,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线上化、服务占比提升等特点。

“十三五”以来,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已经从2016年初的33.2万亿增长到41.2万亿,且年均社消增速高达9.4%。除了消费总量维持高增长外,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1)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居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2)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相关消费显著提升。社消中通讯器材的零售额增速持续高于总体商品零售额增速;3)直播带货等开启线上消费新业态,居民线上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2016年至2019年,居民网上零售额占比从10.8%上升至20.7%。

“双循环”主导下的“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消费升级的趋势。

“双循环”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出发点,涉及到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诸多生产要素的制度性改革。在此背景下,消费将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1)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提高;2)分配制度改革为低收入人群增收;3)储蓄率下降与消费率提高。更完善的再分配政策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居民收入分化情况将有所改善,中产收入群体有望进一步扩大。收入的增长将带来消费结构的调整,促使消费向高端化、高品质、智能化方向升级。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消费特征不同,到2025年,我国的消费将主要由“四类人群”主导。

根据联合国预测,再经过“十四五”时期5年左右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显著。届时我国将有3亿老年人、5.6亿中产阶级、1.8亿“90后”以及大量的“00后”和“10后”,这四类人群对应着巨大的市场规模并各自具有鲜明的消费特点,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终端需求。因此他们不仅是未来消费政策重点支持的对象,也是供给侧的消费类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产品种类所主要面向的群体。

“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国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且消费升级将呈现五大趋势。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中美消费市场规模差距不断减小。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已经达到了41.2万亿元,按照平均汇率6.9计算,中国社消的规模达到接近6万亿美元的水平。同期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是6.2万亿美元,总体来说差距较小。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消市场的增长潜力,预计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从消费细分领域的变化来说,预计发展趋势有:1)消费市场规模成长为全球第一;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转向国内;3)医疗养老服务消费呈现巨大潜力;4)“宅经济”前景广阔;5)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生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