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病妇长期照顾瘫痪双亲面临绝望,失能老人成压垮人生幸福稻草

本号致力于促进改善中年老年独居及空巢人士的生活状态,您的关注是作者的动力。

六旬病妇长期照顾瘫痪双亲面临绝望,失能老人成压垮人生幸福稻草

理想中的幸福家庭是这样的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

生之为人,谁不渴望幸福?

然而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本来应该幸福的家庭,因为一些意外而跌落深渊。

意外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家人罹患绝症,有的是遭遇安全事故,有的是因为沾染赌博等,有的是因为投资失败,有的是因为被坏人陷害……

而很大比例的家庭,是家里有失能老人。几乎绝大多数的老人,晚年都避免不了一个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的阶段。这个阶段有长有短,长的可达十几年、二三十年,短的一般也在三年以上。

六旬病妇长期照顾瘫痪双亲面临绝望,失能老人成压垮人生幸福稻草

实际生活是这样的

说一个失能老人,可以消除一个家庭的幸福,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北京有一位姓李的士司机,妻子是工人,单位不错,孩子上大学,夫妻二人和老李的母亲一起生活。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收入还可以,家庭和睦,生活感到很幸福。如果新闻联播采访他,一定是说幸福的人。

然而一次意外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老李的母亲外出时摔断了股骨头,因为老人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做手术。随着时间过去,慢慢地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后来就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长期卧床,一切需要别人伺候。

起初老李和妻子轮流照顾,可是时间长了,妻子的单位不答应了。领导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安心工作,就请另谋高就。

妻子找个不错的工作不容易,老李做了妥协,一个人肩负起照顾老人的担子。这样他的出租车就不能正常开了,老李几乎没有了收入,家里一下子减少了快一半的收入。

收入少了,但是支出不减。老母亲吃的药越来越多,物价也涨了很多,生活压力太大了。总是困在家里,老李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暴躁,两口子经常争吵,差不多走到了婚姻破裂的关头。如果电视台再去问老李幸不幸福,说不定摄像机会被砸了。

六旬病妇长期照顾瘫痪双亲面临绝望,失能老人成压垮人生幸福稻草

人到老年,面对困境显得那么无能为力

我的一篇关于养老的文章在头条发表后,收到大量网友评论。

一位女士说,我是奔六十的人了。不幸的是,我父母双双瘫痪在床。

父亲患脑梗塞,瘫痪8年后,再次遭遇脑溢血,走了。我母亲瘫痪在床已经11年了,还在耗着。

我自己患有高血压和类风湿,身体也不好,根本就抱不动瘫痪的母亲。

几个妹妹也是要养家糊口去工作,不能专职照顾父母。想请个好点的保姆,很难请到。

母亲连人都不认识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伺候,成了一具活死人。

但是她求生的本能非常强烈,经常不停地念叨:我不想死。

说真的,看着母亲的样子,我连死的心思都有。如果能用我的死,换来她瘫痪前的健康好身体,我宁愿自己死去。

老人失能,最大的问题是:谁来照顾?

家人照顾,负责照顾的人就没有经济来源。

请人照顾,那也还要面临负担不起护工费的问题。一个照顾老人的保姆,一线城市8000多元,普通城市也得四五千元。去养老院护理院也是同样的费用问题,收费低的民营养老院条件很差,公办养老院没有床位,高端养老院普通百姓望尘莫及。

很多护工素质低,缺少爱心,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虐待老人的事非常普遍。更过分的是在子女面前装好人,子女不在就殴打老人,老人受了虐待也不敢给子女说。

因此,家里有一个失能老人,一天24小时忙碌,出门在外也得牵挂着,身心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绷得紧紧。人没有舒心的时候。幸福从何谈起?很多子女为此身心疲惫。

为什么人抚养自己的小孩从不嫌弃,照顾自己的老父母就身心疲惫?

有人指责有怨言的儿女,为什么当初你小时候,父母含辛茹苦地照顾你,把你拉扯大,从未嫌弃过你。而你现在大了,父母年迈不能自理了,你就不能高高兴兴地照顾老人呢?

六旬病妇长期照顾瘫痪双亲面临绝望,失能老人成压垮人生幸福稻草

有一位做儿媳的和我说,带小孩和带老人的区别太大了:

小孩身体轻,身体软,很容易抱起来;老人身体重,帮老人翻个身都很难,照顾失能老人绝对是个体力活,一个身体弱的干不了。

小孩人小,大小便量少,好收拾。老人大小便多,而且年老失智,弄得大便到处是,让人崩溃。

更重要的是,带小孩有盼头。小孩充满生命力,属于成长过程,越来越懂事,带孩子过程中乐趣多多。做父母的越来越轻松,很有成就感,充满希望。

而老人越来越衰弱,子女越来越累,付出再多,都阻止不了老人死亡的结局,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希望。带父母是尽孝心尽责任,和带小孩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六旬病妇长期照顾瘫痪双亲面临绝望,失能老人成压垮人生幸福稻草

养老是个社会问题,凭个人真的很难解决,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夫妻两人面对4个老人,更加苦不堪言。还记得当初的宣传口号吗?独生子女好,政府来养老。政府应该向西方发达社会学习,勇于承担照顾老年公民的责任。

本作者认为,目前参加养老互助组肯定是比较好的方法

(虽然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人的自私、斤斤计较导致互助小组办不下去。笔者认为这需要靠乐善修行来解决,觉悟的就参加,不悟的继续单干。毕竟都是民间的,不存在强制别人接受,只能靠自觉。)

能自理时抱团养老,互相帮助,拼住、拼饭、拼玩。健康安全方面互相监护,组员生病其他人陪同就医。特别是没有亲人的独身者(有子女的也不一定靠得住),更需要朋友之间的照顾和感情慰藉。

即使去住养老院,不能自理了,也有人去看望,帮自己监督服务质量,说句公道话不是?

本人观点,不代表别人,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

我计划中的老年阶段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尽可能参加互爱互助行动

当生活能自理时,多去乐善修行,帮助别人,也接受别人的帮助

相互扶持,做些有意义有意思的事。

当生活不能自理,被各种医疗手段折腾不已,仍然阻止不住生命暗淡

就没必要再受罪了,主动放弃,选择安乐S,豁达地告别世界

但是,这在很多国家是不合法的,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别人的互助

快乐地活着,安乐地离开,就是老年生活的最好写照

本号致力于促进中年老年独居及空巢人士生活状态,您的关注是作者的动力。

如果您觉得作者文章对您有所益处,请在文章顶端作者。非常感谢!

如果您有兴趣加入互爱互助群交流,请作者加群。

加群交流方法:手机顶端>点作者头像及名称>私信。热诚欢迎大家参与交流。

点击阅读

最怕孤独:不住养老院,独居工程师求人收养,愿上交月6千退休金

身为住高级病房、月入2万的离休干部,免不掉老年失能被虐待的命

一位女儿的痛苦:老人失能,保姆不愿照顾,我还要工作,怎么办?

未来的单身及空巢人士,特别是女性朋友,考虑独自养老了吗?

什么是互爱互助?我为什么说互爱互助需要乐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