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背叛曹操,反而卻留了個好名聲呢?

腐攸


兩個方面表現

其一是劉備方面的,劉備眾所周知,以仁義為旗幟才漸漸發展壯大的,平時的話一直也注意這方面的影響,再被曹操大軍追殺的過程中,也是帶著百姓,心繫百姓安危。最重要的是劉備的對外宣稱的是恢復漢室正統,這也得了很多人心,被奉為正義之師。

另一方面就是曹操自身方面的原因。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讓身邊的陳宮都遠離其而去,更何況平常百姓。並且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曹操並沒有擁戴漢王室,反而挾天子以令諸侯,讓原本擁戴他的人也心灰意冷。

從三國小說的角度人們對於正義的人背叛非正義的人,當然不會用背叛形容,更可能覺得這是棄暗投明吧!


古人事今來用


這也正是曹操憋屈的地方:我曹某人乾的好,不如劉大耳生的好。

都說呂布是三姓家奴,但實際上,說到跳槽頻率,劉備若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但人家無論怎麼更換陣營,卻次次都能落得好名聲,關鍵就在於人家姓劉,而且還扯起了匡扶漢室的大旗,這就充分體現了根正苗紅、政治正確、輿論導向的重要性。

關於時代“正統”心理

無論是看《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東漢末年,幾乎所有地方勢力都認為漢室“氣數已盡”,但卻沒有一個人敢公開喊出替代漢室的口號。哦,不對,有一個袁術,不過下場慘不忍睹:一見他稱帝,周邊本來互相間打得頭破血流的諸侯們立即空前團結起來,瞬間將其分食得乾乾淨淨。

這跟戰國時期頗有些相像。在戰國前期,雖然早已“禮崩樂壞”、周王室的實力還比不上一個小諸侯;但周天子仍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大強國的君主甚至還多次前去朝拜。比如在公元前370年,“周室微弱,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當時強大的齊威王獨自朝拜周天子,引起了各方的敬重:“天下以此益賢威王”,以至於其後很多國家跟著他同去。而在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初步強大起來後,也是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後才徹底揚眉吐氣:“王致伯於秦,諸侯皆賀秦”。

東漢末年與戰國時期的狀況極為神似:周王朝已存在600多年,兩漢也持續了近400年,此時雖已日漸虛弱,但名義上仍是各位諸侯的大老闆;各諸侯雖然強大,但畢竟沒有強到能夠吃下其他各方的地步,所以暫時沒人敢打破局面、取老闆而代之。這個時候,表面上豎起“堅決擁護老闆的統一領導”的大旗、實際上悶聲發大財擴充實力,反而是最有利的方式。

一言一概之,在東漢末年,對外號稱“擁護漢室的統一領導”,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確,在士大夫階層中很有市場。而劉備則是扯起這面大旗的最有利人選之一。

劉備的頂級輿論包裝

在《三國志》中,劉備的祖宗被認定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但在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中,漢室的宗親並不只有劉備一人:劉焉、劉表都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劉虞則是東海恭王劉強之後;而且與“販席織履”的劉備相比,這三位一登場就是地方大員,起點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正是因為起點低,才讓劉備具備了獨特的優勢:敢於旗幟鮮明的喊口號。大家也許都聽過一個段子:

記者採訪路人:如果你中了1000萬,願意拿出一半捐給有需要的人嗎?幾乎所有人都斬釘截鐵的回答:願意;當記者再問:你願意捐1000塊嗎?回答再次很一致:不行,因為我真的有1000塊!

無論劉備,還是劉焉、劉表,這三位“漢室宗親”,其實都是上述心理;當漢獻帝一行為了躲避李傕、郭汜等人的脅迫,如同乞丐一般往洛陽流浪時,劉焉、劉表這二位確實有實力的宗室,壓根沒想過前去救駕,無一例外的選擇了擁兵自重、自立山頭;而劉備正是由於一窮二白,才敢四處義正言辭的振臂高呼:匡扶漢室。

所以,當劉備因形勢所迫,不得不流浪於公孫瓚、陶謙、袁紹、劉備、劉表等各路勢力時,正是由於他以自己特殊身份樹立起的輿論優勢,使得各方都有一絲“投鼠忌器”的顧慮,不但不會嫌棄他當牆頭草,反而紛紛客客氣氣、禮遇有加;而當他真的翅膀硬了以後,立馬置仍舊活著的漢獻帝於不顧,在蜀地自行稱帝。而即使到後世,出於對“漢”這一符號的尊敬,人們仍會自然的對劉備另眼相看;他的跳槽經歷,反而成了為振興漢室而不得不忍辱負重的大丈夫行為。


正史漫談


劉備叛曹卻落個好名聲的原因,在於他參加了“衣帶詔事件”,欲“為國除奸”,代表了正義力量。

劉備領徐州牧後,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又助其敗呂布。“先主(劉備)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呂布被消滅後,劉備“從曹公還許。”曹操對其很夠意思,“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甚至公開對他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可是,“車騎將軍董承稱受帝衣帶中密詔,與劉備謀誅曹操”時,具有皇族血統的劉備義無反顧毅然加入了反曹集團,因為,漢獻帝的處境令天下人心寒。

漢獻帝被曹操迎奉許都後,成為標準的傀儡皇帝,受盡曹操欺侮。漢獻帝忍無可忍,用鮮血寫成詔書縫在衣帶中,秘密送給嬪妃董貴人之父、車騎將軍董承,“使(之)結天下義士共誅之。”董承遂聯合劉備等人謀劃共誅曹操。事洩,“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身還小沛”,公開與曹操決裂。此舉獲得東海義軍及一些郡縣的支持,“多叛操為備。備眾數萬人,遣使與袁紹連兵。”曹操親自東征,劉備戰敗歸袁紹。

顯而易見,劉備為皇室而背叛恩人曹操,而曹操又是逼得漢獻帝走投無路的權臣。所以,劉備奉衣帶詔反曹,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獲得天下漢民擁戴,故能使“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從此與曹操分道揚鑣,走上對抗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