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入“重大災難狀態”,新冠病毒將把美國“一分為二”

繼美國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成為“世界第一”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12日批准懷俄明州宣佈進入災難狀態。

這是美國曆史上首次全美50州及海外領地全部進入“重大災難狀態”。

本期推介文章來自《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流行病將把美國一分為二》(The Pandemic Will Cleave America in Two),作者 Joe Pinsker仔細分析了在美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疫情為什麼會對經濟社會造成極大影響。

全球經濟一體化,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也影響著全世界。

美國進入“重大災難狀態”,新冠病毒將把美國“一分為二”


作者表示,由於美國明顯的貧富差距和社會階層分化,美國人在應對這場危機時存在明顯差異。

其中一些差異可能是巧合,比如人們碰巧去過哪裡、選擇了什麼行業或者住在哪個城市。但是,更多的不平等早已存在,即貧困、低教育水平和種族歧視。

在未來的幾年裡,美國將會有兩次大的流行性問題。一種是可怕的病毒,另一種是經濟社會上的影響,將徹底變更多人的生活軌跡。

病毒所帶來的不平等來自於年齡和有基礎病的人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早期數據顯示在美國,死於新冠病毒的風險在55歲左右開始上升,對於85歲以上的人來說尤其嚴重。

這看上去像是客觀影響因素,但是受教育程度低、收入少、獲得醫療保健機會少的人群承擔的後果更為嚴重。

對於那些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來說,不平等才是真正的死亡原因。

比如黑人和低收入人群的經濟狀況可能會改變他們在患病時尋求治療的方式,因為沒錢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尋求幫助,這在傳染病暴發期間尤其危險。

其次是經濟社會方面的影響。美國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你還能工作嗎?你能在不接觸病毒的情況下工作嗎?”

要知道,三週前,約有330萬美國人在一週內申請了失業救濟,這一創紀錄的總數幾乎是此前最高紀錄的五倍,最近三週的失業總人數接近1700萬。

雖然很少有經濟活動能夠倖免,但迄今為止受到特別嚴重打擊的是那些有實體店和需要面對面互動的企業,如零售商店、餐館、酒吧和酒店。

這些行業有很多低薪和兼職工人,靠工資過活。在經濟衰退時,他們遭受的打擊最嚴重。

哪怕沒有失業,對於美國目前的大部分勞動力來說,掙工資就意味著把自己暴露在病毒之下。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估計,只有不到30%的美國勞動者能夠在家辦公,學歷越高,這一比例越高。

在較溫和的經濟衰退時期,失業的人可能會在另一個行業找到工作。

但是現在由於大範圍業務縮減或關閉,跳槽更難了,感染的風險也更大。

即使疫情結束,企業的招聘就像“搶椅子游戲”,現有的工作崗位將供不應求,最脆弱的人群仍將承擔後續呈指數級增長的負面影響。

作者稱,根據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數據,不到40%的美國成年人手頭沒有足夠的儲蓄現金來應對意外,雖然美國聯邦政府通過了經濟救助計劃,仍是杯水車薪。

除此之外,許多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因為沒有穩定的互聯網信號,無法上網課,可能會擴大現有的教育差距,家庭教育資源也明顯不同。

低收入家庭成員大多共享有限的居住空間,增加了傳染危險。這裡尤其反映出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富人大多已經撤退到度假屋,或者在遊艇上安營紮寨了。

根據紐約市衛生官員最近的數據,幾個家庭收入中值最低的社區是確診的COVID-19病例最多的社區。

而流感在城市最貧困地區的爆發,也推動了疾病的更廣泛傳播,許多社區還在應對警力過剩、警察暴力、過度汙染和失業等問題。

難以想象的是,截至2017年,大約有30%的美國家庭沒有寬帶互聯網連接,數百萬人只通過手機信號連接互聯網,可用流量不多。人們不能立即獲得有用的信息,對應對疫情及經濟社會危機十分不利。

最後,美國不同州政府在對當前危機的反應速度和應對策略完全不同,因此不同州的美國人3月份呆在家裡的人數存在明顯差異,流行病在不同地區造成的損失也不一樣。

綜上,美國社會的許多分歧並非孤立存在,它們相互交織、重疊,增加了大多數人們承受疫情、經濟危機這兩大更具毀滅性問題的風險。

除去偶然因素,造成現在這種局面不是完全偶然的。美國的不平等產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因素,最終可能對整個經濟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放眼全球,一些國家將從這場危機中擺脫出來,雖然受到了衝擊,但最終將保持穩定。一視同仁的冠狀病毒正在警醒美國人,其中的很多人會伴隨更持久的傷痕走出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