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李明(上海大学)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在作者《标准不具有引领作用,构建高阶底线才是王道》(点击打开链接)一文中明确提到“标准是底线”,可是,做标准的人又确实需要极高的水平,似乎有点矛盾。

事实上,底线的寻获是何其难,在底线上运作又是何其难,要坚守底线更是何其难。所以,什么样的人才能制订标准已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关键。

ISO对该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思考和研讨,于2019年10月发布了ISO’sInternational Workshop Agreements (IWAs)(ISO标准的国际研讨会协议):

  • 《IWA 30-1Competence of standards professionals Part 1:— Incompanies》(标准专业人员能力第1部分:公司内部人员)
  • 《IWA 30-2 Competence of standards professionals Part2:— In standards-related organizations》(标准专业人员能力第2部分:与标准相关组织的人员)

这二个文件给出了公司内部和与标准相关组织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其中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其中包括了标准化人才在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的通用能力、标准策划和评估能力、标准研发能力、在外界标准化组织中的标准研发能力、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应用外部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的能力等,涉及到整个标准化的全生命周期。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此外,这二份文件还给出了标准化从业人员在组织(企业)内和与标准相关组织内的职位职责,以及进阶的路线图。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标准是底线,但做标准又需要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材?

看了这二份文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人材,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合格的人材,就不会有合格的标准,而标准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更是未来工业的基础。

专门上网查了一下,中国高校设有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学校仅有二个,中国计量大学和广东理工学院,专业人材的培养力度明显不足。是不是与ISO的要求相符还有待核实。同时,高校的课程中是否可以,或者需要加设与标准化相关的专业课程。

而在企业,以前的标准化人员许多是由情报室人员或其他技术人员转岗而来,绝大多数人员并不真正熟悉标准的专业工作。同时也缺乏专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好在ISO给出了标准化人材的基本要求,给出了标准化人材培养和标准化人材成长的努力方向。中国制造能否正真提升能力,也许就应该从人材培养抓起,从重构中国标准化人材培养体系做起,这个体系是由学历前(高校)、学历后(社会)、标准人材标准和标准实践过程等方面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