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讀書論

曾國藩的讀書論

曾國藩的讀書論

話說,曾國藩在23歲那年考中舉人(比他爸強多了,曾老爹43歲才中秀才),但是他在北京的會試中,連續兩次落榜。因為第二年是皇太后的生日,所以朝廷加開恩科,多給天下的舉人一次會試的機會。不過曾國藩都沒有把握住機會,連考兩回,都失敗了。

這還不算什麼,他還出現了財務危機,把自己的盤纏也用得差不多了,就連回湖南老家的路費,都不夠用了。要說到底還是年輕人有活力,敢想敢做,就是這個窮的叮噹響的曾國藩,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先不回家,去窮遊祖國的大好河山!

當然,那時候的交通極不發達,所以他主要還是以江浙為主。路線也是從大運河而下,到江浙一帶。

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再怎麼窮遊,還是要花錢的。而曾國藩身上此時是真的沒有錢。所以他先到了江蘇的雎寧,因為這裡的縣令易作梅,是他父親的朋友。據說,倆人的交情還不錯。那曾國藩的盤算就是先跟這位縣太爺借點錢,用他老爹的面子作擔保哈!

誰知道這位易縣令在和曾國藩聊了幾次之後,發現曾同學雖然長相不咋地,但是內在的學識,還有志向和信仰,都非常的高遠和堅定。預測此人將來必定大有所為。(不得不說,易縣長的眼光還是非常厲害)。

所以二話沒說,還沒等曾國藩開口,就主動借給他一百兩銀子。這裡稍作解釋一下哈,當時一個縣令的標準年薪,才四十五兩銀子。當然,這沒算那些灰色收入啦!

但是對於此時的曾國藩來說,這一百兩銀子已經算是一筆鉅款了,所以曾同學一下子就闊氣起來了哈!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的窮遊了,而且還一路來到了六朝古都,龍蟠並虎踞的南京。

或許這就是天意吧,在南京曾國藩考察的很仔細,走遍了整個南京城的大大小小的地方。

要知道,後來太平天國定都在南京,而曾國藩作為大清主力軍的指揮官,在戰爭的後期,就是在這南京城下,與太平天國對峙的。甚至在剿滅太平天國之後,曾做了兩江總督,他的官邸就在這秦淮岸邊的南京城。

不過,也就是在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金陵城裡,小曾同學一下子就把易縣長的一百兩銀子給花得精光。別誤會哈,並非是曾國藩迷戀上了秦淮河兩旁,花天酒地的生活,從此墮落放蕩了。

曾國藩的讀書論

圖片來源於度娘

而是他在南京城裡的一家書店裡,看中了一套精刻版的《二十三史》,標價一百兩銀子,並且老闆死活都不降價。

結果,小曾同學一咬牙一跺腳,把自己冬天的衣服全都典當了,再加上易縣長的一百兩,不但把書買下來,還從水路運回湖南老家。估計當時買書的那一刻,曾國藩是非常興奮開心的。

但是快到家的時候,他的內心會變得忐忑不安。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和自己的老爹交待。要知道,此時的曾國藩,不但兩次高考失敗,還在外面欠下鉅額債務,只帶回來一堆《二十三史》。

當時的曾家是不富裕的,掙點錢也很不容易的。曾老爹雖然是個私塾老師,也算是讀書人吧,但對於花鉅款買一套《二十三史》,也不一定會贊同的。

就好比你家境一般,只能維持普通的生活,但你卻想要花費巨資,甚至是舉債,去學習一門藝術類的課程。這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在衝動之下的風險是巨大的,會讓自己的家庭跌落到貧困的境地。

曾國藩的讀書論

圖片來源於度娘

那麼,老爹曾麟書見到兒子曾國藩之後,到底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出乎意料的是,什麼反應都沒有,沒有發火憤怒的指責曾國藩亂花錢,也沒有抱怨曾國藩給家裡增加債務負擔,更沒有無原則的溺愛,告訴兒子:無所謂的,只要你開心,爸爸會幫你解決一切問題的。

曾老爹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借錢買書,不是壞事,我樂意替你還清所有的欠款。但希望你能用心研讀,不忘記買書的初衷,這借的錢,也就不算白費了。

說得真好,這是中國式好爸爸,一位嚴父外表下,包裹著一顆慈愛的心。真的應了那句:父愛如山。.

細細品來,這番話的高明之處在於,首先卸除了曾國藩兩次落榜的負面情緒,因為曾麟書壓根不提科舉考試失利的事情。

其次表示借錢買書,作為父親是支持的,會幫兒子還欠款,這樣可以消除曾國藩的心理負擔,不用擔心債務的壓力。

最後,也是最厲害的地方,那就是告訴曾國藩,買書不是壞事,但是買來之後,要堅持讀書,去認真研讀,把書中的知識

化為己用,才是好事。即買書的初衷是讀書,讀書的關鍵是用心研讀,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我們都知道溝通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叫作“三明治法則”。就是當你要去批判對方時,要像一個三明治那樣,第一層是認可對方,第二層才是提出錯誤和問題之所在,第三層再次肯定對方能夠把事情做好。

曾老爹這番話就非常高明的展現了這個法則。先是肯定買書讀書是好事,再提出買書就是要用心研讀,最後希望曾國藩不忘初衷,認真讀書,不白費錢財。

回到當下,我們捫心自問,當自己買了書之後,或者在電子設備上,下載了電子書,有幾本是讀完的,又有幾本只是翻翻而已,還有哪些就只看了一個開頭,甚至還有一些書連塑封都沒有拆掉,就放在書架上,被一層厚厚的灰塵給覆蓋著。

所以,有人把買書和婚姻做了一個類比,買書的初衷是讀書,結婚的初衷是愛情。可是當我們得到了之後,把書買了,婚也結了,漸漸地就忘了那個初衷了。書被束之高閣,愛情也被生活的瑣事給磨滅了,忘記了戀情中的那份甜蜜與憧憬。

最後,書買了很多,卻沒有得到任何的提升和進步;愛情在婚姻中慢慢的消失,把曾經親密無間的愛人變成了像睡上下鋪的兄弟。

在當下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曾國藩的讀書論

圖片來源於度娘

那麼,曾麟書的這番話對曾國藩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四個字“毅然決然”。曾國藩當即發下誓願,要把這套《二十三史》用心讀完,要不然自己就是一個大逆不道的不孝之子。

此後,曾國藩每天無論有多忙,都會讀數十頁,還要寫下讀書筆記。結果,在兩年的時間裡,把這套史書,認真研讀完畢。

同時,又一次會試開始了,曾國藩再次上路,赴京趕考。由於家裡要還外債,所以這次的路費盤纏,真的是捉襟見肘,才幾十吊錢兒。以至於曾到了北京之後,還沒考試,就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

正所謂:貧困是人生最大的試金石。就是在這種情境下,曾同學及第折桂,成為整個家族第一個高中進士的人。

不但如此,曾國藩把父親希望自己讀書,仔細研讀,化為己用的態度,傳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當時,滿清政府開始大搞洋務運動,曾國藩的大兒子曾紀澤受到西學的影響,表示自己不想參加科舉考試,想學習英語,研究西方的社會科學。而小兒子曾紀鴻,喜歡數學,也不想學八股文章。

作為一代大儒的曾國藩,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抵住了家族的壓力(主要是曾國藩的幾個弟弟),全力支持兩個兒子的選擇。

結果曾紀澤後來成為滿清著名的外交家,在與沙俄的談判中,不辱使命,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和利益。而曾紀鴻成為了數學家,還寫出了中國第一本電學專著。

那麼,曾國藩認為的讀書是什麼呢?《曾國藩家書》中說道: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

意識是說,讀書有兩個作用,一是進德,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自己的信仰,不愧對自己的人生;二是修業,即學習專業特長,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在社會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生活的安定富足,還能照顧好他人。

甚至讀書還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其的氣質自然是與眾不同的。

曾國藩的讀書論

圖片來源於度娘

具體而言,曾國藩的讀書方法又是哪些呢?有三條。

第一,讀經典。

經典書籍,也就是經過時間的沉澱,經過無數人的閱讀,經得起檢驗的,也是普世的學問和價值觀,能夠馬上實踐的。就像《論語》,歷經二千多年,還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思想指引,與處世的準則。

哪怕就是小說類的閒書,讀經典的四大名著,也能讓你受益匪淺,從中汲取到處世的哲學,看到人情社會的世間百態。

所以買書讀書,一定要讀知名作家,大咖學者的書,至少是要被學術界所認可的書哈,這樣才不會浪費,費時費力費錢。

拿我自己來舉例吧,年初的時候,我在看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其的後半部分內容比較晦澀難懂,看得很辛苦。

我就穿插著閱讀,有歐洲金庸之稱的肯.福萊特的《聖殿春秋》,一下子就從主人公的人生追求中,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如何指引著一個人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無論有多少困難挫折,都無法阻擋他的前行。

尤其是當下,網絡資訊發達,各類書評信息比比皆是,比如某瓣讀書哈。在自己下單之前,看一下別人的觀後感,還有度孃的百科。這樣就能幫你篩選掉不少沒有價值的書籍。

曾國藩的讀書論

圖片來源於度娘

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

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讀完一本書,再讀另外一本新書。而在當下這個時代裡,由於資訊信息過於發達,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變得浮躁,讀書也貪圖多又快,一下子買了很多書,包括電子書。但往往只是翻幾頁,看個開頭。然後遇到別的事情,就把這本書丟在一邊了。這也是當下所謂的快速閱讀盛行的主要原因吧!

說來慚愧,這個惡習,我本人也是有的。經常下單五、六本書,尤其是當下電子閱讀盛行,在我的手機和kindle上面,下載了數百本書,會同時閱讀。還美其名曰:一本書看久了,換換腦子,換另一本書看嘛!

想法很豐滿,但是回到現實,卻是被“啪啪”的打臉。那就是會把其中的一本閒書,大都是小說類的,看得津津有味。而那本學術性很強的致用類書籍,因為內容枯燥,就被不知不覺的放棄了。而大腦還自欺欺人的認為,自己很用功,一直在讀書。

雖然看小說,也能陶冶情操,但是對於人生目標、工作技能的提升,還是有限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得哈!

就拿我自己來說,前面看的那兩本書,心理學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我幾乎看了大半年,中途幾度差點放棄,實在太枯燥難懂了。而《聖殿春秋》一套三本,我只花了一個月不到,就看完了。

所以說,泛讀並不是一個怎麼好的閱讀習慣。雖然看了很多的知識點,但是做到真正的精通,能夠對自己有實質性的提升和幫助,卻是不夠的。

還是要學習曾國藩的讀書習慣,讀完一本書之後,再讀另一本書。並且每天都要規定自己閱讀的時間,時刻剋制自己“喜新厭舊”的衝動,把自己手頭的這本書讀完。

說心裡話,自我的感悟是,讀紙質書會好一些,在電子設備上閱讀,由於切換方便,很容易造成看會兒致用類書籍,就想著要放鬆一下,去讀小說類,結果就沉浸在小說的虛構世界裡了。

那麼,閱讀唯有精讀,沉浸於書中,邊讀邊做筆記。還不止是簡單的摘抄,還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心得體會,將來如何去運用,都要寫下來。甚至在看到不明白的地方,更要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才是真正的好的讀書法。

這裡再次推薦拆書幫的鎮幫之寶《這樣讀書就夠了》,其中的RIA便籤法。(在我之前的文章裡,有過相關的介紹哈)

曾國藩的讀書論

第三,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這裡的興趣是指,你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然後再去尋找相關的書籍來閱讀,並非是閱讀的本身。不要為了閱讀而讀書。

就像之前說得,曾國藩的兩個兒子,想要學習西學,而不願意讀四書五經、八股文章。作為一代大儒,自己就是從科舉考場出來的曾大人,卻沒有擺出父親的權威,逼迫兒子一定要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而是非常開明的請老師來教授孩子們西方語言和社會科學。

甚至還推己及人,選拔民間的孩童,公費送到國外,去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其中就有我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學的奠基人詹天佑。

是啊,我們很多時候,覺得看書看不進去,就是因為書中的內容,自己不感興趣,並不是自己發於內心熱愛的知識。哪怕就是死記硬背,應付完了考試,立馬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所以,曾國藩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就說道: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

意思是說,讀書,不要去死記硬背。要沉浸在文章中,反覆玩味和推敲,所以今天看幾篇,明天看幾篇,堅持的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有收益。

當然,曾國藩這裡所指的看書輕鬆愉悅,並不是指看閒書,看小說類的書籍,而是真正有用的書籍,能夠提升自身修養與能力的經典好書。估計是曾國藩當年在老屋背《岳陽樓記》留下的心理陰影,從而特別反感死記硬背哈!

如何去培養自己的讀書興趣和方向呢?這裡不要狹隘的認定,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是要把自己不怎麼感興趣的知識,去轉化為自己願意為之付出時間與精力的事情。

這裡再次推薦RIA便籤法中的Appropriation1.聯繫經驗Appropriation2·規劃應用。

因為只有當你把書中的知識點,與自身的過往經驗聯繫起來,就會產生認同感,做到真正的理解。同時再去運用到生活的實踐中去,在操作的過程中,得到外界的反饋,無論是正向的,還是反向的。尤其是反向的,效果其實更好,這樣就會反思如何去改進。

這樣就能慢慢的增加自己的興趣,從而有恆心,堅持閱讀下去,最終收穫成長和提升。就拿專業書來說,在外人看來是非常的枯燥乏味,但你卻看得很投入,這就是因為你看了之後,就能馬上運用到工作中去,並且及時得到反饋,讓你不由自主的沉浸在“學習——運作——改進”的良性循環中。

曾國藩的讀書論

圖片來源於度娘

曾國藩在晚年時,曾經跟自己的兒孫們說,自己一生是“無一日不讀書”。哪怕是在與太平天國交戰最激烈的時候,自己也堅持每天早起讀書,臨睡前也要看一會兒書,並且以此為傲,認為就是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所以,也希望當下我們這一代80、90後,不要把學習曾國藩掛在嘴上,而是真真切切的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上去,就是從早起讀書,讀好書,讀經典的書籍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