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來襲,造價工程師何去何從?

你想過自己的工作有一天會被AI取代嗎?

AI浪潮襲來,人類該何去何從?

工程行業,一直是一個特別垂直且專業性極強的行業。行業的壁壘,總是讓我們覺得,人工智能離我們很遙遠,至少離我的工作和生活很遙遠。

AI浪潮來襲,造價工程師何去何從?

01 時代已經悄悄改變

每天埋頭在成堆的圖紙和方案中間,讓我們很難抬頭去看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當下世界發展的速度已經讓你還來不及說再見,就再也不見了……

前20年,工業發展時代,給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大量的宏利,也催生了我們整個工程行業的蓬勃發展。而今後,工業發展時代已經過去,一個新興的時代正在到來,再好的記憶,再厲害的算術也比不上人工智能機器人。憑藉讀書和文憑就業,是工業時代的事。而未來比的是創造力,想象力和核心競爭力。


AI浪潮來襲,造價工程師何去何從?

未來30年,人工智能可能帶來太多人類目前還不太理解的社會現象,不理解就可能會帶來麻煩和災難。當“機器們”開始真正走出實驗室,走進我們的生活和家庭的時候,它就不僅僅是科學發展的事情了,而是掀起我們人類經濟社會變革的動力了。

它們的學習能力會更強,更高效,所以,它可以做出比人類更精準的決策和判斷。

李開復老師的《AI未來》提到“華爾街的交易員,這個曾經很光鮮的職業很快消失了;未來的保安也會部分消失,因為攝像頭的監控,加上一些機器人巡視,已經不需要保安了;司機可能也會消失,還包括一些非常高端的白領,比如說放射科醫生,他們的看片能力不如機器人。”


AI浪潮來襲,造價工程師何去何從?

各種數據表明,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在在來臨的路上。本質上說,深度學習其實是一種神經網絡算法,使用了大量來自特定領域的數據,為想要的結果做出最佳決策。其方法就是隻要我們有足夠完整的數據,機器就可以訓練自己識別數據和期望結果之間的關聯性。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尤其是低技能、結構化的工作。

但是人工智能似乎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極速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解放出更多勞動力。另一方面,又催生了個人危機。人工智能的發展必然導致失業率上升。而當我們維持家計的工作被機器所取代,就會嚴重傷害到我們的認同感和價值感。

所以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的時候,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一下,我們自己的職業應如何升級才不會被AI浪潮所擊垮。人工智能為來如何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類如何採取行動。

造價工程師,何去何從?

從我自己所在的行業來說,工程造價師這個職業如何去融入AI時代的變革當中呢?信息不對稱一直以來都是造價行業最大的痛點,而隨著大數據的出現,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就不是問題。誰能掌握這個技術基礎,誰就掌握了這個時代這個行業最大的宏利

我們一面滿心期待著它的出現,能極大緩解我們的工作強度,降低工作的難度。但是,它真的足夠強大了,我們是不是就要失業了?

造價這個職業目前市場上的人員構成實質上是一個金字塔結構


AI浪潮來襲,造價工程師何去何從?

第一層是預算員。也是人數佔這個行業從業人員比例最大的。大概70%的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畢業後流向了施工單位、建設單位、諮詢單位等,從事著繁瑣而複雜的算量、計價的工作。而這部分恰恰也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

隨著建築業BIM技術的蓬勃發展,不久的將來造價人員一定會從繁重的算量工作中解放出來,實現設計院出圖後立即出量,比人工計算的更為精準。甲乙雙方不會再因為對於工程量的信息不對稱而發生爭議。甚至對於價格的套用,也可以實現一套算法,讓對應部分的工程直接與價格庫對接,最終得到初期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工程造價。

第二層是成本控制人員。大概有20%的工程造價師在從事成本控制工作,成本控制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計算出工程造價的問題了。而是要在計算出造價的基礎上,解決如何歸集、分配建設成本的問題,其核心內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企業達到成本最小化,從而達到合理利潤最大化。

這部分人員需要的技術水平會比預算員更高,不僅要知道如何算量計價,更要清楚瞭解建設工程各個環節的構成,以及成本分配,將成本目標分解到各個子項目上去,對各項支出都要進行明晰核算,才能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這部分人員的工作可以部分被機器所代替,由機器根據建造模型對實際施工得費用、工期、質量進行糾偏識別,分析出哪些超出成本控制目標,造價人員更多的是給出一個糾偏指令,和給出糾偏措施,保證工程按照既定成本目標進行。

AI浪潮來襲,造價工程師何去何從?

第三層是全過程造價管理專家,也是金字塔的頂尖。這樣的人既懂技術,又懂財務、經濟和法律。可以從項目前期,給出可行性建議。俗話說,工程造價70%由設計階段確定。真正的高級造價師應該是可以指導設計方案。“三會”是他們的標籤,會算,會寫,還會說 。會算造價,會寫報告,會為甲方出主意解決問題。

算量計價是他們很少做的工作,但是他們能在項目前期為業主或者施工企業進行成本策劃,從可研階段就介入,協調各方關係;在合同擬定階段,抓住造價控制的要害;在工程實施階段,進行優化控制和成本分析;結算階段,將利益最大化——進行全過程的造價管理和諮詢。除了專業的知識,還具有高水平的談判能力,以高級諮詢顧問的身份進行工作。

這部分人的工作,是無法被機器所取代的。因為這是一個複雜和非結構化的工作,除了自身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背景,還需要其他行業的綜合知識和能力,以及有高情商及領導力。

因為大部分計算和體力性質的工作已經可以由機器完成,但是關鍵的社交互動部分是難以自動化的。

所以,當一個人機共存的時代必然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優先看到我們的“逃生島”在哪裡,在浪潮來臨前,提前登島。造價師這一職業可能不再是一個純技術職業,會全新升級為服務類的技術行業。

比起恐懼,我們更應該去直面它們。我們需要理解人工智能,不要把他們看成搶我們飯碗的對手,而要把他們看成把我們從繁重工作中解放出來的幫手。由人工智能負責例行的、重複性的優化任務,而我們去負責有創意和戰略思維的工作和處理人際關係,讓人類和機器聯手提供高效率且人性化的優質服務。

人工智能固然強大,而人類獨有的愛才是我們生活中最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