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李白、苏轼身上积极入世与归隐相矛盾的思想看中国古代文人

通过李白、苏轼身上积极入世与归隐相矛盾的思想看中国古代文人


积极入世与归隐山林、田园,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封建文人内心深处最根本的矛盾。 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等 , 无疑是积极入仕的代表文人, 他们在入世之后也能够一展自己的 才华, 得到满足;东晋时期的大文人陶渊明似乎走向了另一 个极端, 他选择了“独善其身” 、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 达到了许多文人梦寐以求却很少达到的一种境界 。 然而, 更大多数的文人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做了官, 产生了归隐思想 , 却又在传统儒家积极入仕的思想下未能实现。 这样, 就产生了这一入世与归隐的深刻矛盾。 李白、杜甫和苏轼就是这一矛盾作用的典型代表。

一、李白

通过李白、苏轼身上积极入世与归隐相矛盾的思想看中国古代文人

是选择道家的仙风道骨还是儒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李白“本有济世志”但壮志难酬的内心冲突, 使他将愤懑、狂放、幻想皆化为诗, 展现在其诗歌多重的精神世界中 。 李白的一 生是矛盾的一生, 是儒道两派出世、入世思想交错的一生。积极入世建功立业, 成就一番可以光宗耀祖的事业是每 一个男子的价值所在, 李白这样不一般的人就更加如此了, 既然如此才华横溢, 而且自我评价也极高, 当然希望能够借助一些资本和自信的热情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从而完成儒家 可令人获得极大成就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诱人 理想。

通过李白、苏轼身上积极入世与归隐相矛盾的思想看中国古代文人

他借历史人物, 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热烈追求 “终与安社稷” (《赠韦秘书子春》)“谈笑安黎元” (《书情赠蔡居人 雄》)的政治理想始终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 “逢时壮气思 经纶, 风期暗与文王亲”(《梁甫吟 》), 诗人羡慕姜子牙, 希望 自己能像姜子牙一样遇贤主, 成就伟业。 “武侯立岷蜀, 壮志 吞咸京”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诗情同上。 在这一类诗歌 中, 李白以贤人为歌颂对象, 幻想君臣之间能够互相礼让, 以 成就大业。 “剧辛乐毅感思分, 输肝剖胆效英才 ” (《行路 难》), 报效贤主, 虽死无憾。李白的极大自信让他极度的渴望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建立功业。

清平调(应制诗)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支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将进酒》一诗中, 李白深刻地表达了自己政治上受挫后 的忧和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忧愁 之深重, 表露无余。 在此种情况下, 诗人只好借酒消愁:“将 进酒, 君莫停”、“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千古愁” ,

诗人此时正不得志, 忧和愁十分深重, 却仍然有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感叹, 仍然对入世抱着一线希望。 由此可见李白的内心矛盾有多么深刻! 诗人著名的诗句“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也同样体现了他的忧愁。 此时诗人已年过半百, 看到朝廷日益衰败, 自己却无能为力, 少年时期 的伟大抱负也未能实现, 因此发出了这一千古的愁叹。 在这里, 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却得以体现。

二、苏轼

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 , 但仕途的坎坷 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又由于浸染儒、道的思想而 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 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自 22岁进士以来, 苏轼一直在宦海中沉浮。

通过李白、苏轼身上积极入世与归隐相矛盾的思想看中国古代文人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 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 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 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此词比较突出地体现出了苏轼当时的心情, 充满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如 “琼楼玉宇” 般, 但却是 “高处不胜寒”。 只能以月下起舞为胜境, 千里婵娟为祝愿。


通过李白、苏轼身上积极入世与归隐相矛盾的思想看中国古代文人


总结

们经过了当世之志的受挫, 经过了怀疑、困惑、矛盾甚至舍弃的内在动荡和 “壮心 ”、 “忧心” 、“倦心”、“归心”的心路历程 , 其中灌注着现实政治内涵的“归隐情结”, 也折射出中国文人入世与归隐相互矛盾的心理文化。

李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苏轼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李白身后有安史之乱,苏轼身后有靖康之耻,虽然他们在世时乱局已埋下祸根,可他们处在入世施展抱负遭受挫折与归隐又不甘心这种相互相互矛盾之间。其实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上讲没有成熟的条件能让他们力挽狂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