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時代的迷茫

黑暗時代的迷茫

老舍的《貓城記》寫於1932年的濟南。要看懂此書首先要對1932年前後的歷史有一點了解。

1928年5月,為阻止北洋軍閥收服濟南,日軍制造了五三慘案,殺入濟南城,燒殺搶掠,瘋狂屠城。濟南政府公署官員被殺光,而國民黨政府選擇忍辱偷生,北伐軍避開濟南,繼續北上。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1937年12月27日,日軍2萬兵力進攻濟南,國民政府軍主動撤出,舊軍閥馬良等人迎接日軍入城,濟南淪陷。

1932年的中國已經是搖搖欲墜,1932年的濟南雖然還在國民政府的手中,可實際上已經是千瘡百孔。

可笑的是1932年6月,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對上海各影片公司發出了禁拍抗日影片的“通令”,宣稱:“以後關於戰爭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攝之列。同時限制進步思想刊物的發行。

黑暗時代的迷茫

在這樣的環境下,《貓城記》誕生。老舍以虛構文學的寫作方式抒發對時代的悲哀。在當時的環境下,與其說是文學藝術的一種選擇,不如說是白色恐怖下的不得以而為之。而也正是巧合,造就了一本獨特的佳作。

《貓城記》的故事很簡單,“我”墜落在火星,這裡有人,有國。其中有一國叫貓國,而我以外國人的身份進入貓國,短短數月,看著這個國家無奈地亡國。身在其中,我也沒幫上什麼忙,最終只能無奈的離開火星。

黑暗時代的迷茫

貓國毋庸置疑暗指中國,而“我”則是在中國享有特權的外國人。這裡的外國人有兩種,有一種是親貓國的,有一種要打貓國的。而“我”應該是親貓一派。而事實上不論親貓打貓,外國人的本質均是想從貓國獲取更多的資源。

黑暗時代的迷茫

在貓國,我看到很多奇怪的現象。貓人之間可以互相砍殺,打死人是自然現象,沒什麼好奇怪的,大家似乎麻木於這種自相殘殺。貓國的主要食物叫迷葉,所有的貓人看到迷葉就兩眼發光,為了得到迷葉可以用命相搏。迷葉最初我理解為鴉片,後來感覺不單指鴉片。這東西好吃,但吃多了人會麻醉,不愛做事。但又能讓人飽,讓人爽。

外國人在貓國是有特權的,掌權的貓人需要外國人,有外國人在身邊,別的外國人就不會隨便搶你的迷葉和女人。而且有外國人朋友感覺很有面子。

進入貓城,城市髒亂差不說,人活著更難受。下場雨,牆便能倒下一片隨便就能壓死幾個人。學生不讀書、教員有的餓死、商人工農不幹活,政客瞎幾巴扯蛋。我也算生而為人,有幾分同情心,但是真的不知道貓人為什麼而活著?我們說沒有人格和知識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而在貓人的世界,沒人知道什麼是人格,而他們所謂的知識也只是從國外學到點皮毛,或是些莫名奇妙的玩藝。

老舍把自己變為書中的“我”,以一名觀察者的身份看世界。在貓人的世界裡雖然我也找不到出路在哪,在那樣的時代,不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我都看不到救國的希望,我只知道是人就要吃飯,不然會餓死。但客觀地記錄觀察結果是有價值的,至少可以留給後來者一些線索,為他們探索救國這路貢獻自己的力量。

《貓城記》在國內爭議不斷,有褒有貶。但在國外卻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級別的鉅作。而今日本書得以再版,且儘量保持原作的本意,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進步,起碼我們的社會敢於正視我們的歷史,敢於承認那個黑暗時代的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