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封閉的自然經濟,列強環視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大清國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列強輪番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這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

在此前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中國歷史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王朝興衰更替的循環裡原地打轉,生產力發展緩慢,科技進步速度放緩並逐漸被西方超越,社會制度完全沒有發展。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是被列強一腳接一腳“踹”進現代文明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周圍形勢

重溫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封閉的自然經濟,列強環視

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它在亞洲下一個主要的侵略目標就是中國。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機器工業逐漸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

重溫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封閉的自然經濟,列強環視

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資本主義國家,到鴉片戰爭前夕,法國工業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在鴉片戰爭前夕資本主義工業並不發達,但它正處於上升階段。19世紀3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歐洲資本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勢力,全面控制市場,因此,美國在19世紀中葉沒有足夠的力量侵犯中國。 美國充當了英國侵略者的幫手,追隨英國侵入中國。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俄國從北面虎視眈眈注視著中國,隨時準備奪取中國的領土。

鴉片戰爭前中國現狀

鴉片戰爭前,清朝的封建統治已腐朽衰落,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機重重。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重溫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封閉的自然經濟,列強環視

經濟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給自足的經濟,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清朝時期,土地兼併更加激烈。乾隆、嘉慶時期,大學士和珅佔地8000餘頃;道光年間,直隸總督琦善佔地25 00餘頃。至於佔地幾千、幾萬畝的地主,則數不勝數。清朝統治者用武力強行圈佔土地;並強行佔了約為全國十分之一的土地分封給皇親貴族、八旗首領。地主和官僚們拼命進行土地兼併,迅速聚斂財富,廣大農民失去土地,只能成為地主豪紳的佃耕戶,交納極其高額的地租。乾隆時,湖南巡撫楊錫紱說:“近日田之歸於富戶者,大約十之五六,舊時有田之人,今俱為佃耕之戶。”清朝的地租率一般都在50%人上,有的甚至高達60%-70%,除地租以外,清王朝還有很重的賦稅。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難以計數的徭役,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使農業生產極度萎縮,廣大農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又進一步造成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緊密結合。廣大農民單靠農業生產已難以維持起瑪的生存,必須同時從事家庭手工業“以織助耕”。這種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結合,生產規模小,生產條件惡劣,生產技術低下,使我國生產力與世界發展水平差距日益增大,而且還阻礙了在封建社會內部早已萌芽幾百年的新的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整個社會生產處於停滯不前狀況。

政治上,封建社會末期的清王朝統治腐敗,危機四伏。一者,清王朝統治者變本加厲推行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專制統治更加殘暴,成為中國封建專制統治的最高峰。二者,吏治日益腐敗。上上下下的官吏,貪贓枉法,賄賂盛行,追逐利祿:搜刮錢財,無所不用其極。

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使階級矛盾日趨尖銳,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農民起義此起彼伏。1796年爆發的白蓮教大起義, 遍及鄂、川豫、陝、甘等五個省,參加群眾數十萬,綿延近十年;1813年爆發的天理會起義,波及豫、魯、冀等省。戰亂持續不斷,社會動盪不安,清王朝搖搖欲墜。

重溫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封閉的自然經濟,列強環視

軍事上,清王朝軍備廢弛,戰力日益衰弱。鴉方戰爭前,清朝擁有22萬八旗兵和66萬綠營兵。綠營兵只知搶掠百姓,八旗兵過看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軍隊中甚至出現了騎兵沒有馬,水兵不習水,武器生鏽,炮臺失修的嚴重現象;若遇檢閱訓練,騎兵臨時僱尋馬匹,水兵則僱尋漁戶冒名頂替。而沿海水師,也大都老弱無用,戰船多半是薄板舊釘釘成,遇擊即破。這樣的軍隊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思想文化上,清王朝文化的極端專制程度,超過了歷代封建王朝。封建統治者推行文化專制政策,一方面極力宣揚和推崇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程朱理學,禁錮人民的思想,並以科舉制度引誘知識階層鑽進四書五經,揣摩八股程式,心志受到極大的束縛;另-方面大興文字獄,羅織罪名,對流露不滿情緒者、評議時政者,大肆殺戮和株連,製造極端恐怖氣氛,造成思想學術界萬馬齊暗、死氣沉沉的局面。

對外關係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控制和限制中國商人的進出口貿易,阻礙中外經濟交往和民族經濟的發展。這種政策,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拒絕借鑑一切外來的先進制度,拒絕學習外來的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表現出封建統治者極端的頑固、愚昧和腐朽。

鴉片戰爭前的清王朝已是氣息奄奄,處於全面崩潰的前夜。腐朽黑喑的封建統治、國家的貧窮落後使得中國在外敵的侵略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只有任人欺凌。

19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歐美列強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國家,自然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選擇的最佳對象。

中英貿易順差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 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工業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直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資產階級採取外交途徑強力交涉,未能達到目的,就採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滅人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滿足他們追逐利潤的無限慾望。

林則徐虎門銷煙

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重溫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封閉的自然經濟,列強環視

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氾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鴉片貿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廣大人民的重視。清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1821-1834年頒佈禁令八次;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目睹社會危機,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國嚴禁鴉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菸。

派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並於6月3日-6月25日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燬。英國人把中國人的禁菸行動看成侵犯私人財產,覺得不可容忍,促成戰爭的爆發。

重溫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封閉的自然經濟,列強環視

1839年3月,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廣州籌劃禁菸。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菸弊端;4、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汙吏之名單。在林則徐的主持下,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全部銷燬。在現場觀看的廣州城鄉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歡迎閱讀第二節:1840年廣州,英國發動侵華通商戰爭:中國近代史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