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國度相比,美國已經被政治極化撕裂,各個社區與團體的意識形態高度閉鎖,拒斥與其世界觀不合的事實信息,在它們的宇宙裡容不得異己者的存在。
在保守派人士的政治觀點裡,全球變暖或是個騙局,或是個不值得回應的問題——因為它充滿不確定性;在很多社區文化中,疫苗、氟化水和轉基因食品是危險之物;右翼媒體們則詳細描繪了特朗普是怎樣成為人為陰謀的受害者的……
但這些自說自話真的對嗎?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的是個實打實的科學問題;接種疫苗會導致自閉症的謠言早已被揭得一條底褲不剩;人們也很容易發現特朗普陷入的烏克蘭“電話門”事件(特朗普曾以“軍援”為由,敦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調查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和他的兒子)證據確鑿,並非陰謀……
然而,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偏見者往往立足於切實證據之上,卻又發自肺腑地否認這些事實。
從理論上講,解決事實糾紛應該相對容易——只需提供強有力的、得到專家共識的證據即可,可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像求解氫原子量那樣純粹到極致的科學問題才能得到清晰明確的回答。
當某個科學方面的共識威脅到某些意識形態世界觀時,科學問題就無法去清晰明確地回答了。實際上,我們可以基於某個人的政治立場、宗教信仰以及種族身份,非常有效地預測其對就任意一個政治問題給出的專業知識的接受意願。
社會科學家們給出了一個“動機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們會根據自己喜歡的結論,來決定接受哪些關於這個結論的事實證據。正如我在《拒絕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Denial)一書中所解釋的,這種非常符合人性的理念適用於有關物質世界、經濟歷史以及時事的各種事實。
相信不同事實的人們會對相同的事實有不同的解讀
拒絕並非源於無知
而是利益相關和心存偏見
在過去的6~7年間,對動機推理這類現象的跨學科研究激增。有一件事已經變得很清楚:像氣候變化這樣的事實,很多人不承認它的原因並非在於缺乏科學信息。而在於他們的政治傾向。
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隨著對政治、科學和能源政策的瞭解加深,人們對氣候變化這一事實的態度呈現出兩極化態勢,且不斷加劇。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保守派大概率會認為氣候變化這個問題根本就算不上問題。實際上,在認知技巧(cognitive sophistication)或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技能方面的測試中表現最出色的右派人士,最容易在氣候問題上出現動機推理的情況。
這不單單是保守派的問題。正如研究人員丹·卡漢(Dan Kahan)所表達的,專家們在核廢料安全儲存的可能性問題,或是隱匿持槍法律的影響方面達成的共識,對於自由主義者來說不大容易接受。
無意識的情感防禦
我們的祖先以小群落的形式發展,在這些小群體的生存繁衍過程中,合作與說服,有著跟持有對世界的準確認知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作用。同化一個部落,就要同化該團體成員的思想信仰體系。人們本能地偏向於支持“群內”(in-group)的世界觀,這在人類心理學中已根深蒂固。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與其身份群體的地位和信仰緊密相關。因此,一點也不奇怪人類會對威脅自己世界觀的信息自動做出防禦性反應。作為回應,我們會對看到的這些信息證據進行合理化以及選擇性的評估,即“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對於那些自己認同的專家共識給予讚賞,並找到拒絕其餘自己不喜歡的信息證據的理由。
“
政治科學家查爾斯·泰伯(Charles Taber)和米爾頓·洛奇(Milton Lodge)通過實驗證實了這種確認偏見的存在。他們發現,不同黨派人士在看到不同政客的照片時會無意識地產生“喜歡/不喜歡”的情感反應,在這種反應之後,他們才會開始對照片上的人進行有意識的事實評估。
在存有意識形態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偏見最終會影響他對某些事實持有的信念。例如,有關工業生產對環境負面影響的信息可能會威脅你身為製造業發展堅定支持者的認同感;而對於那些堅信不自然的事物即不健康的人士來說,有關疫苗或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學共識就會如同刺刀般扎心。
不受歡迎的信息也可能以其他方式產生威脅。心理學家約翰·喬斯特(John Jost)等人提出了一個“系統辯護”(system justification)理論。該理論闡述了對已建立的系統構成威脅的情況是如何引發系統內成員的思維僵化以及閉關自鎖傾向的。
喬斯特及其同事通過廣泛調查發現,遭受經濟危機或外部威脅的人裡頭往往會出來專制的、傾向於等級制度的、承諾安全與穩定的領袖。
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身份和信仰從一個或多個黨派的視角看待世界
拒絕無處不在
否認主義現象多種多樣,但其背後的邏輯卻很簡單。人類的認知與隨之而來的無意識情感反應密不可分,而如前文所述的,這種無意識情感充滿主觀色彩,但又優先於有意識的理性考量,它往往會主導一個團體內成員們對事實信息的態度。
這些情感,例如群體內偏愛(in-group favoritism),存在性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以及對穩定與控制的渴望,是人類普遍的特徵,它們會共同構成一個維護群體利益、排斥威脅信息的系統——哪怕那些信息是專家們達成了共識的毫無疑問的事實,只要觸及團體的利益、信條或宗旨,就只能吃閉門羹。
而不幸的是,人類的情感與外來的事實之間的博弈,是可以被政治操縱的,例如不斷地提起“中國病毒”,又例如不斷地強調人權問題,亦或是在把16歲的環保少女推到臺前奮力吶喊。
-本文作者:阿德里安•巴頓(Adrian Bardon) 維克森林大學哲學系教授-
資料來源:
Humansare hardwired to dismiss facts that don’t fit their worldview
“零號病人”的誘人謊言
天然的無毒,合成的就有毒?我們為什麼對化學物質如此擔憂和恐懼?
流行病危機:在集體恐慌中,很多問題都會被放大……
你愛巧克力味的粑粑嗎?"自欺"這味藥物,療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