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病人

我对医院的记忆其实不多,但是对急诊室的记忆很深,毕竟在得抑郁症的那一年多的时间里跑了4-5趟。

从小,我就不喜欢去医院,因为自己的亲人一直都很健康,自己也算是有惊无险地活到现在,所以每次去医院都有一种天然的紧张感。

去年老爹脑梗,从乡镇医院到徐州的三甲医院,我也基本没陪,都是哥哥陪护的。

其实,现在想来,恐惧什么?

恐惧的不是医院,恐惧的都是疾病罢了!

恐惧的是对生老病死的未知,是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我有几个做医生的朋友,偶尔会聚在一起聊天。

他们对待疾病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我们觉得无法忍受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就是职业,就是工作,乃至于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次某个朋友被投诉,因为在做手术的时候还和同事聊那家的肥肠豆腐好吃,被病人听到了,觉得他们对自己治疗不上心。

朋友也觉得委屈,为什么?因为全程不说话太难,很多时候也要调节紧张的情绪。

医生和老师是最容易被赋予光环的,但是他们也都是普通人,是人就有情绪。

这几个医生朋友平时劝病人戒烟戒酒,自己却大烟大酒,有次我问其中一个,他说戒不掉。

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这次的疫情,看到医护人员的努力,其实我也是蛮感动的。

毕竟,我们待在家里,他们却没有退路,需要面对所有的危重病情和随时的传染。

但是,他们无愧自己的职业,他们迎难而上。

这是每个人心中光辉的一面,是对职业和使命的认同感。


最近追剧“良医”,从一个自闭症的医生角度去看不同的病例,以及病例背后不同的人生故事。

每一个病人都是虚弱的,无论是外生的伤病还是内生的疾病。

医生总是给与很多形形色色的治病的方案,努力帮助病人做到康复。

但是,这个世界还有一些疾病很难治疗,甚至有的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在疾病的状态,比如心理疾病。


卡梅伦·韦斯特在《24重人格》这本书里说过,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倾向,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

我见过一位阳光灿烂的男孩子,曾经尝试多次自杀,手上留下永远消不掉的疤痕。

我也了解过一位慈祥的母亲,最后受不了抑郁症的折磨,投河自尽。

他们在外人面前,掩饰的非常好,但一直在和自己内心的世界做抗争。

很多时候,他们极力让自己融入进来所谓正常人中来,显得特别努力,甚至是用力过度。

但是,在一群所谓正常人的眼里,一旦得知你病了,尤其是精神疾病,大家都无法理解。

他们不理解你的突然紧张,你的害怕,你的失眠,你的焦虑与沮丧。

我得病的时候,我身边没有人认为我应该得这种病,甚至认为我在装病。

其实,所有的病人都不希望自己得病,都渴望自己能从这样的状态中跳脱出来。

因为那种虚弱感和挣扎的无力感真的很恐怖。


其实,还有一种病,我们每个人也都有。

那就是,人的阅历、学识、经历、理解能力的不足导致的视野的狭隘。

我们究其一生纠结在一些自以为的心理中,无法自拔。

有太多的悲剧是在这样的狭隘的思想下发生的。

这样狭隘可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可以是地域的歧视或者人种的歧视。

但是更多的是对更深邃的思想和对远方的高度戒备。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病人,我们一直在与自己的狭隘抗争。

有的人逐渐减轻,他们成了佛陀、成了圣人。

有的人逐渐加重,他们成了老顽固、老混蛋。

所谓明心见性,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但是,坚持追逐更遥远的世界与思想,尊重人与人的不同,我们却可以过的更洒脱一些。

2020年,做个自我疗愈的病人。

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