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學生們,都經常與父母通話嗎?都談些啥呢?

南橋布衣


經常打電話啊,也不要說什麼,就是嘮嘮家常。也說說大家的打算。

很多人和家長們不能在一起溝通,說實話我也有,畢竟年齡差在那,但我時常會反省,我媽以前也幫過我,為什麼我現在不能幫她等等。

我也會給我爸洗腳,撓癢癢,洗頭。我爸還不算老。他本來也不願意。我對他說以前幫我洗過腳嗎,剪過指甲嗎,教我寫字嗎?他說有啊,我說這不就對了嗎。你幫了我,我現在來幫你不就可以了。

有時候也不是這麼完美,我和老媽也會吵架,一會給對方個臺階。還可以一起買衣服買菜。這就是相愛相殺吧


愛思考的貓


我兒子就常常與我和我愛人通話。孩子與我倆的溝通一直沒有障礙,他願意聽取我倆的建議。

談話涉及很多內容。有學校見聞,比如班級活動、社團活動、遇到的新鮮事;有學業情況,比如上課總聽不懂老師講粵語(我們是北方人,一段時間後,這種情況已經改善)、班級排名、獎學金、考研保研等等;有與老師和同學的相處與溝通;有心態調整;有今後的就業方向;有擇偶方向;等等,等等。

感謝孩子對我倆的信任,能夠陪伴他成長是我倆的幸福。聽他說話越來越有見地,看他越來越成熟,我倆很欣慰。


善感的伊甸園


我想我是有發言權的,因為兒子正處在上大學的階段。我也聽到過不少家長的抱怨,孩子除了要生活費時,平時基本不打電話,我想說這個問題首先的前題是,家庭關係和諧,平時交流順暢。

我家的情況是,兒子沒上大學時,母子關係、父子關係就很融洽,高中學習緊張,所以週六、日的午餐和晚餐時間是最愉快的家庭交流時間,內容包括最近的時事新聞,熱點話題,有時候我也會八卦同學們的戀愛情況,完全是平等身份的交流。

基於早期的基礎打的好,所以兒子上大學後應該說交流的更密切了,內容也更豐富了,因為大學的生活比起高中沒有那麼緊張,更加註重全方位的培養,也更加多樣性,更加豐富多彩。

大一剛入學,可能擔心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同學的相處情況,基本每天晚上都會視頻電話,主要是孩子講的多,家長更多的是傾聽者,他會告訴我們同學們相處的都很好,學校有很多社團,他選擇了自已感興趣的報了名,因為是理工科,班上女生很少,體育課足球項目沒搶上,只剩下太極了,有點小失落,等等等等,看著孩子神彩飛揚的笑臉,我也彷彿又重新置身大學校園。

隨著他的學習步入正軌,交流時間變成了每週一次,時間大約半小時,學校的情況我都大致清楚了,所以現在更多的是對熱點問題的看法,體育,時事都有,當然我也會分享生活,工作中的趣事等等,半個小時的時間很短暫,每次都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交流。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也在不斷的成長,知識面也在不斷的拓寬,每一次的假期都能感覺到他的變化,稚嫩的小男生逐步的變成了一個小男子漢,所以現在的交流中角色有了一些互換,他的叮囑變多了,讓你好好吃飯,保重身體,同時也會指引你嘗試一些新的鄰域,比如自媒體,希望我們不要落伍,不要放棄學習,要永遠跟上社會的腳步。

和孩子的定期交流我覺得是完全必要的,首先加深親子關係,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我們一直和孩子保持好的溝通,將來的某一天孩子就不會莫名的和我們生疏。同時感受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會跟上他的腳步,我不希望和孩子的交流僅限於吃飽點,穿暖點,能夠儘可能的跟上孩子的思想,當然孩子終將羽翼豐滿,追求他自己的世界,我們也必將離他漸行漸遠,那我仍然希望將來不管是相聚,還是默默陪伴,心裡的距離都不會遠。

寫的有點多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