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斌: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專訪|馬永斌: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問題彙總


Q1:為什麼要開設馬永斌私塾課程?

Q2:課程安排為什麼是十天?

Q3:為什麼叫私塾課程?

Q4:在這個課程上還會做資源整合嗎?

Q5:這個課程招多少人?

Q6:課程具體講授哪些內容?

Q7:如何看待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

Q8:馬永斌資本私塾和別的課程有什麼區別?

Q9:馬老師十餘年研究裡有沒有遇到了什麼困難?


採訪內容


Question 1

為什麼要開設馬永斌資本私塾課程?

馬老師: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我內在自身需求,第二個方面是同學的要求。


從我內在自身需求來講,我希望能給大家呈現出一個系統性的公司金融課程,用我們團隊的研究成果幫助企業走上健康的資本之道。我在2005年以前就在清華開始研究組織理論了,2005年之後,研究轉入公司治理領域,而後又擴展到了公司金融,這段期間我在北京完成了《公司治理之道》這一資本之道系列叢書的奠基之作。2014年從清華本部調到清華深圳研究生院之後,我又陸續創作了《控制權安排與爭奪》、《市值管理與資本實踐》以及《公司併購重組與整合》。


當時為什麼會做這個拓展呢?其實對公司金融來說,從融資開始到融資過程中投融資雙方的博弈,到後面的股權結構設計、公司章程、股權激勵、IPO之前的股改、IPO之後的市值管理和併購重組與整合,這些環節單獨來看都是零散和割裂的。


研究要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些年我一直堅持研究和企業服務兩條腿並行。我從2002年開始教授面向企業家的EDP課程,2005年開始教授公司治理和公司金融方面的課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企業家們學到的是一些割裂的知識。因為在傳統的高校EDP培訓當中,每個板塊的知識是由不同老師來講的,他們相互之間的觀點都難免是有衝突的。學生聽完之後就會產生疑惑,不知道該聽誰的。


而且每個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對自己這一塊內容的重要性極其強調,這樣做是有問題的:有些時候我們刻意強調某一環節,必然忽略另外一個環節。公司金融是一個系統,各個環節是互相配合的;配適度很重要的,而不是說某一環節做的特別好就OK。並且有些時候沒必要做那麼好的,做得好一是成本太貴,二是還會影響到別的環節。


我的研究是把公司金融各領域各環節都打通了,我們團隊根據研究的結果,整理出來一套追求企業的健康成長的邏輯。基於以上基本邏輯,我們設計了資本私塾這一課程,希望能夠陪著同學們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另外開設私塾課程也是一些同學的要求,我這些年在各高校講課,筆耕不綴也出了一些書,有幸擁有了一批粉絲。因為大部分人聽的是我公司治理的課,有些人就會跟我說想聽股權激勵、併購或投資條款清單的課,或者說您出了那個“市值管理”書,我們挺想聽市值管理的相關課程。


這些課程其實在各個不同高校都有開設,但是講的內容不可能全講,所以很難在一個平臺上把我所有課程都聽完。私塾課程實際上是用我們團隊研究的四本書作為學術支撐,整理出來這樣一個公司金融的閉環。這個課程應該是非常系統的,再現了我們團隊對於資本、對於金融的一個態度和邏輯,希望能幫助想要產融結合的企業家和資本家掌握一種健康的方法論。


Question 2

課程安排為什麼是十天?

馬老師:我其實本來是想做一個幾天幾夜的課程,但是後面我發現幾天幾夜還是隻能解決一個點的問題,解決不了更加深入的系統性的問題。現在市面上幾天幾夜的集訓營,大家主打的都是方案班,但其實最後的方案在課堂上是形成不了的。


同學們最主要的在課堂上學的就是知識,真正的要形成落地的解決方案,一定是課程上完後對於知識的應用。這個應用是以企業為主導的,而不是以諮詢公司和教授為主導,我們僅僅是顧問而已。所以我就想把這課程做成一種“培訓+顧問+諮詢”的模式,歷時五個月的十天課程可以更好的達到我想要的教學效果。


根據第一期班的經驗我們發現,深度學習的情況下時間其實很快就過去了。所以為了增強同學們之間的黏度,也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特意安排了預習環節。在同學們完成報名之後,將會提前將教材——《資本指導系列叢書》寄給大家,隨書附贈的還有閱讀指南,幫助大家提前熟悉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正式上課前我將會組織三次網絡互動交流分享,主題分別是《2020年的投資機會與風險》、《廣義公司治理與健康的政商關係》以及《資本之道與領導智慧》。這三次分享的內容不包含在十天的正式課程裡面,屬於增值服務的部分,希望能讓大家早早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讓同學們之間有個初步的交流。


Question 3

為什麼叫私塾課程?

馬老師:在別的一些培訓班上,我和同學的關係就是師生關係。如果叫私塾的話,那就弟子和師傅的關係,這是我想要建立的一種關係。


我印象非常深刻是廣東鄉村振興基金的總裁毛傑同學,他在一期班上講到,自己從小到大念過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研究生乃至博士,但是真的沒有讀過私塾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中山大學的圖書館中讀到了我的《公司治理之道》,因為這本書很厚所以初拿到手的時候他以為是一本類似於詞典的工具書,細細翻閱後才發現居然有人可以把枯燥的資本市場原理講的如此生動,不知不覺讀完了整本書,最後他決心要來見一見這位有趣的作者。


不少人表示之前也念過其他的EMBA培訓項目,最大的感受就是聽不懂。既然是私塾班,那我也不願意搞故弄玄虛那一套,儘量避免了講晦澀難懂的經濟學原理,多用實際的案例去深入淺出的詮釋資本市場運作的最底層邏輯。一期班很多同學聽完課後說馬老師講課接地氣,認為不虛此行。


現在市面上好多一些以老師個人IP為主導的課程,實際上最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募資,號召同學們共同投一些項目,我不做這個事。私塾就是一個純粹的學習平臺,我們謝絕以混圈子混人脈為主要目的的同學。


Question 4

在這個課程上還會做資源整合嗎?

馬老師:資源整合我希望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舉個例子,培訓班一般是週末上課,星期六晚上肯定要吃飯喝酒的,在第一期的課堂上我們約定了吃飯可以,但是不能喝酒,要喝酒得到星期天晚上,課程學習之後才可以。


在第一期報名的時候,有個我之前的學生是會計師,專門到辦公室諮詢了很久這個課程,他特別關心的實際上不是學習內容,而是從這個平臺上能得到什麼資源,最後我謝絕了他的報名。會計師和律師其實非常喜歡報這個項目的,因為這是很好的一個機會,過來學習可能會產生很多業務。但是我們的私塾課程每期只會給這些專業人士留一個席位。因為我們希望在課堂討論中,有會計師和律師的一些專業意見參與進來,但是又不希望這部分人比例太大,上課都在推銷業務了。所以每期我會親自的對會計師、律師進行邀約,把一些聽過我課的,跟我有互動的,比較認可我理念的專業人士邀請過來,最終希望的就是能打造一個純粹的學習平臺。


第一期的課堂上同學們之間結識下了深刻友誼,這些交流不是說純粹的混圈子,而是基於價值觀相互認可基礎上的良性互動。比如預備在A股上市的順美醫療創始人塗真金今年會率領自己的管理團隊,去班上樊彬同學名下的上市公司揚帆新材進行交流學習;做實體企業的何敏、劉惠青同學組隊去林孟軒同學的玄甲金融討教經驗;白茹同學的至秦儀器和高啟龍同學的中瑞電子由於同屬行業的上下游,促成了業務上的合作;經驗豐富的視立美公司董事長餘俊毅答應教劉惠青同學的民族品牌化橘紅如何做營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同學們之間的故事還在繼續。


Question 5

這個課程招多少人?

馬老師:好多報名我私塾課程的同學問打算招多少個人。實際上他們擔心的不是人少,是怕人多,因為他們和我一樣,希望是小班教學。


二期班預計招收42人左右,因為我們中間有些私董會教學環節(討論環節),將會把同學分為6個組,科學表明每組超過8個人溝通效率會大大降低,所以我們會把人數控制在合理範圍之類。


今年是第2期,以後我每年會做一期,打算做十年,十年當中偶爾會在上海與北京穿插一兩個班,最後有可能十年會做12到13期班。明年的1月9日我會舉辦一個年會,邀請所有私塾的同學一起回來,給大家再講一天課,內容主要是與當年發生的時事相關,課後大家聚一聚,形成一個良好的傳承與沉澱。


第一期私塾班的學員中,有2位A股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兼大股東,1位A股上市公司的二股東,1位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業的創始人兼大股東,1位即將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業的創始人兼大股東,1位即將在A股上市的企業的聯合創始人,1位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總監,4位投資機構的專業投資人,會計師和律師各1位,2位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剩下的均為處於A、B輪投資的高成長型企業的創始人。這個學員構成與我們招生之初的設想一樣,經過實踐檢測效果也十分不錯。


所以在第二期的招生中我們將延續這個比例構成,預計招收3/5的創業成長型企業(那些想要借力資本企業)的創始人和董秘;1/5的金融機構的相關從業人員(以投行為主),以及上市公司的創始人、董秘、投資併購總監;2-3位想要成為投資人的實業家(自己的企業不想上市或被併購,但每年手裡有大幾百萬的資金可以對外投資,想要通過學習學會如何對企業估值即保證自己投出資金的安全);至於會計師、律師只會分別邀請一個經驗豐富、能力強的。


那麼按照這樣的結構來講,十年之後能這個私塾課堂上能沉澱下5-600位左右的學員。這些人中已經是上市公司的,希望他們能掌握健康的產融結合方法,通過市值管理和併購,成功的進行產業整合;創業型企業中,希望最後能走出30到40家上市公司。有這個願望不是說為了發現諮詢、顧問和投資機會,主要是為了一種自我實現感,也是身為教師的一種社會責任感。


Question 6

課程具體講授哪些內容?

馬老師:從教數十年我也做了不少的企業服務,前幾年主要是幫忙做股權激勵和IPO上市前的一些指導,這兩年做的比較多的是市值管理和併購重組的顧問。在這個過程我發現其實好多上市公司現在面臨的問題,都是在股改的時候就埋下禍根的,或者融資時候就已經埋下禍根。所以我們的課程選擇從頭進行梳理,最終形成一個邏輯閉環。


五個學習模塊,一個模塊兩天,一個月上一次課。


第一個模塊講的是股權融資當中的兩個關鍵問題——估值和投資條款清單。


估值強調的是定性定量結合,會講一些企業設計和商業模式,會引導著學員去尋找一種合理的估值定價方法。


另外就是投資條款清單,這是很多企業出問題的地方。好多企業就是從一開始的股權融資就對後面控制權安排埋下了禍根,主要原因就在於投資條款沒搞明白,或者當時稀裡糊塗就簽了。


第二次課程主要講控制權的安排,包括公司章程和股權結構設計,還有出資協議等等。很多企業對這塊不夠重視,覺得找了券商律師這些專業人士就可以萬事大吉了。但是對於券商律師來說,這只是一份工作,幹完活後他就拿錢走人的,他不會陪你一輩子,只有你可以陪你的企業一輩子。所以還是需要企業家自己搞明白這其中的基本邏輯才行。


很多公司在IPO之後被搶控制權,比如說前兩年寶萬之爭的萬科,如果王石當年提前在公司章程中做一些預防,姚振華就不會搶他的,真的要搶成本也會很高不划算。


第三個模塊是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是公司治理的一種重要手段,但股權激勵的課程現在已經爛大街了,實際上很多講師自己都沒搞清楚股權激勵是怎麼回事。我們要做的是讓同學掌握其基本邏輯,包括為什麼要做股權激勵?股權激勵的正確方法是怎麼樣的?上市之後怎麼做股權激勵等等。而且伴隨著未來的發展,股權激勵會演變出越來越多種應用,比如在併購當中,它會成為整合的一種重要手段。股權激勵這種工具我們會從多維的角度來給大家介紹。


前三次課程基本上講述了,從一個企業股權融資到IPO前所有公司金融的關鍵知識點,那麼這三次課聽完,基本上股改就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


第四次課程是關於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是在IPO成功後,企業開始進入產融結合第二階段。


產融結合第一階段,融資就是為了擴大再生產;第二階段就不能單純關注擴大生產了,要內生式增長和外延式增長結合。


外延式增長最重要的兩個途徑是併購和市值管理,國內的市值管理前兩年被誤讀為了操縱股價,去年我們團隊出版了《市值管理與資本實踐》一書,宣揚的是一種基於股東價值的正確的市值管理觀念,這本書被深交所推薦為上市公司董秘繼續教育的指定教材,對於我們團隊來說也是一種肯定吧。


對於那些暫時還沒有到上市階段的同學,提前做市值管理方面的準備沒有任何壞處的,它會幫助你更加理解現在的股權模式應該怎麼設計,要為未來留出什麼樣的空間。


第五個模塊課程講併購,併購會從兩個視角講,第一個是從買家角度出發,上市公司如何通過併購來進行產業整合,想要進行外延式增長併購應該怎麼做?第二個是從賣家角度出發,如果企業引入風投但最後沒能上市,創始人想要資本退出,賣給上市公司也是一個選擇,那麼應該怎麼賣?

我們會從買賣雙方的角度出發把併購的決策、盡職調查、估值、交易結構設計、整合各個關鍵環節,在課堂上進行一個完整的呈現。


五次課結束後我們的課程就上完了,但是既然叫私塾,當然不僅僅是上課這麼簡單,我們還有兩個互動環節。第一個互動是課堂上的私董會。第一次完整的兩天課是由我講,從第二次課到第五次開始,我只講一天半,最後半天的時間是拿出來做私董會的,會找幾個同學的案例,主要是他們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點與困惑,由我帶大家來尋找答案。


第二個互動是顧問式諮詢。我希望每個同學一開始就帶著問題來,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就確定問題方向。課程結束之後,時間不限,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按照寫論文的方式,結合其公司的實際,以及在我們課堂上講述的任何一個知識點,寫出一個解決方案,我會在收到方案之後的一個月之內給出建議,實際上就是帶著同學幫他自己的企業做了一個諮詢。


顧問式諮詢的環節做完之後,我們這個課程就暫時結束了,但是某種意義上私塾是永不閉幕的。既然叫私塾,同門師兄弟師姐妹之間未來肯定是會有一些互動的。我們會固定組織的就是每年年初的聚會,在這個聚會上我會講一天課,這一天課會包含一些我其他領域的研究,以及時事熱點方面的內容,晚上會有一個聚餐。這就相當於一次家庭聚會,一個大party,當然這個party的主旨還是倡導學習。


Question 7

如何看待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

馬老師:目前看來,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穩定下來了。就併購市場而言,我們在2019年的時候就已經做過預測,在註冊制來臨之後,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會迎來一批併購的浪潮。目前看來,新冠疫情加快這一進程,許多中小企業由於現金流的問題,在此次疫情中的情況不容樂觀。體量大的公司及上市公司因為融資渠道和空間更加廣闊,所以抗風險能力會比較強,並且由於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併購標的,下半年將是一個資產置換的絕佳機會。


至於二級市場,由於沙特掀起原油價格戰,疊加市場對歐美國家公眾衛生的擔憂情緒升溫,全球金融市場一片動盪。恐慌情緒蔓延至下,全球資金快速從股市流出,尋找避險資產,A股成為不少投資機構一致看好的方向。日前橋水基金對歐洲37家公司建立了超過105億歐元的空頭寸頭,這種大手筆做空在對沖基金中實屬罕見。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A股市場現在整體的估值是偏低的,加上國內控制住了疫情,意味著有更多的精力拼經濟。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直接調高A股評級至增持,這也代表一種風向。


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一段。註冊制的實施、投融資的自由開放,是不可逆轉的大勢,這意味著市場將會對踏實做企業、認真負責任的公司更為友好,對遵循基本原理的投資人更為有利。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我希望經過這個課程的學習和錘鍊後,班上的同學能夠成為知識儲備比較完整,而且價值觀比較正確的企業家或投資人;而這樣的人在未來中國一定是非常受歡迎。


Question 8

馬永斌資本私塾與別的課程有什麼不同?

馬老師: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公司金融和資本運作的技巧,是“術”的層面,只能取得短暫的成功。如果想要保證企業在產融結合下的長足發展,更重要的是“道”的本源——創始人的價值觀。私塾班與其他課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除了知識層面的學習外,我們課程還提倡一種“正能量”,遵守法律法規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希望企業家能以家國情懷的信念來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從“利他”做到“利己”,在實現價值最大化的同時,最終取得股東利益和公司長期價值最大化。


2020年3月1日修訂後的《證券法》正式實施,中國資本市場新一輪的深度改革已經開始。市場打假機制(集體訴訟、舉證倒置、對個股的做空)正式建立,註冊制也將從科創板全面推廣到其他板塊,這意味著以前那個劍走偏鋒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資本運作的技巧都是用之正則正,用之邪則邪。我想做的就是傳導正確的價值觀幫助企業走上健康的資本之道,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全面的迎接這次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制度紅利,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我們課程與其他課程最大的不同,也是我開設資本私塾的初衷。


Question 9

馬老師十餘年研究裡有沒有遇到了什麼困難?

馬老師:在公司治理這個領域,目前唯一市場化比較成功的模塊就是股權激勵。我是中國最早講股權激勵的三個人之一,北京的郭凡生、上海的薛中行他們兩個人都是培訓師,應該說都獲得了不菲的經濟回報。我作為一個大學老師追求的東西當然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曾經也想像他們一樣就股權激勵做一個幾天幾夜課程,但是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我覺得這幾天幾夜課程解決不了系統的問題。


現在市面上股權激勵的課程,都把股權激勵給神化,好像每個企業都能做,做完之後企業就能立馬起死回生。我是比較反感這種說法的,我想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系統化的、健康的公司治理體系。


資本私塾的課程準備了十餘年,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其實就是寂寞,其實我覺得做任何一件事,超過三年時間後,決定是否能成功的關鍵點就是看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當一個人堅持不懈、精益求精,不達目標不罷休時,他們就會有一種耐得住寂寞的毅力與堅強,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追尋的匠人精神。


在第一期私塾班開課之後,與其說我又多了數十位學生,不如說是我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因為相同的價值觀聚集在一起,建立起了深刻的友誼。其中有幾個小細節讓我影響非常深刻,在課堂上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創始人願意對剛剛起步的初創企業後生傾囊相授,在課下林孟軒、劉惠青同學分別給班上的每個人送去了自己夫人親手做的糕點、預防新冠肺炎的化橘紅作為新年禮物。這一切的一切,讓我感到私塾班不僅僅是學習的平臺,更成為了一個“有溫度”的家庭。追尋健康資本之道的路上有你們,我也就不再寂寞了。


尾聲

看完這篇訪談之後不知道小夥伴們對課程是否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呢?


如果有報名意向的可以再後臺私信就行諮詢。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馬永斌資本私塾,願成為你的朋友與你攜手共進,一同走上健康的資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