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 何为“东方主义”?“东方”这一概念从何而来?

萨义德“东方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提要:文化问题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异同及其未来走向却一直存在很大分歧。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曾经批判世界文化传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在东西方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旅美学者杨孝明教授曾经较早向国内评介此书,并一直关注国内文化建设。欧阳康教授到美国访学时曾经邀请杨孝明教授就此开展对话,这里刊发此文,以引出对东西方文化及其未来走向的深度探讨,以求在此基础上增强中华文化建设的自信和战略定力。

推荐阅读 | 何为“东方主义”?“东方”这一概念从何而来?

关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欧阳康: 非常高兴能够一起探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问题。您积极向国内学界介绍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并引出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能否请您首先介绍一下该书和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杨孝明: “东方主义”这一概念出自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注]Edward W.Said.Orientalism[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8.一书。《东方主义》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作,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该书彻底颠覆了西方学者在所谓“东方研究”方面的立场和观念,同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的学者提供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的契机。自从接触到这本书之后,“东方主义”这一概念便成为我看问题的出发点以及对事物和文学作品做出判断的依据,它使我在当前各种纷乱的思潮中捋出了头绪,并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找到了立足点。

欧阳康:

请您把他的主要观点概括一下。

杨孝明: 要了解“东方主义”是什么,首先要从“东方”的概念谈起。萨义德在全书首页对“东方”的概念做了解释:“东方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欧洲人的发明。”什么是“发明”? 发明是指创造出原本没有或不存在的东西。例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怀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等。但如埃及、印度和中国这些被西方人定位为“东方”的国家,其历史的久远超过任何欧洲国家,其存在早于欧洲近千年。但为什么欧洲人要“发明”这些“东方”国家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西方人要“发明”一个“东方”呢? 对此,萨义德做了明确的解答——是为了建立一个“他者”的形象或一个“对立面”,以便更好地界定他们自己。我的学生曾提出,西方地理位置在诸如印度或中国的西方,他们当然视这些国家为“东方”国家。此话没错。但这是 西方人的观点,不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在相当长的历史之中,中国人从不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东方,而是在世界的中心,因而我们自称为“中国”。当国人自豪地讲,“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是在用西方人的观点来描述我们自己。这便是萨义德所讲的“东方”的观点。

在解释了什么是“东方”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西方 人“发明”这一概念后,萨义德进一步论述了什么是西方人的“东方主义”:“‘东方主义’并非欧洲人对东方的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一个人为地创造出的实体。其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东方主义’是文化霸权实践的结果; 而文化霸权反过来给‘东方主义’注入力量,使之长久发展……‘东方主义’是欧洲人共享的一个概念,以此来显示‘我们欧洲人’与‘非欧洲人’的区别。而欧洲文化的主要成分在于显示其文化霸权……与非欧洲人群和文化相比,欧洲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注]Edward W.Said.Orientalism[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8:6-7.

首先,“东方主义”是“文化霸权”的产物。“文化霸权”的概念是前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 兰西(Gramsci)提出的。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全世界无产者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推翻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实现这一目标,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工人阶级必须跨越地理和文化的隔阂, 团结在同一理念下。但葛兰西发现,意大利本民族的工人阶级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推翻本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如果让意大利的工人与其他民族的工人,如俄国或墨西哥的工人联合在一起,共同推翻意大利的资产阶级政府,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为意大利的工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要远远高于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特别是那些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的人民,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要超过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因为他们屈从于一种“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的概念最初仅适用于具有同等文化的人们。但“东方主义”是将整个欧洲(主要是西欧)文化整合在一起而形成了另一种“文化霸权”。美国历史学教授罗文(Loewen)在其《老师告诉我的谎言》(Lies My Teacher Told Me)一书中指出,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并没有欧洲的概念。人们仅以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自称。是这些国家共同的殖民经历将他们撮合在一起。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美洲、非洲、亚洲及中东各国进行的疯狂掠夺中,建立起了一种共识:可以通过武力去践踏弱小的国家,其资源可以被掠夺,其人民可以被贩卖,其文化可以被消灭。而“东方主义”的观念就是在这一系列的殖民掠夺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反过来,“东方主义”从理论和道义上为所有西方国家的殖民行径正名,从而衍生出一个“欧洲”的概念。依据萨义德的观点,“东方主义”最核心的观念就是通过对东方文化的描述来界定“我们”欧洲人与“他们”非欧洲人的区别。随着各西方列强在全世界殖民统治的不断扩大,便产生了所谓“埃及学”“中东学”“印度学”和“汉学”等一系列“东方主义”的学科。这是一个异常庞大的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学艺术、语言学和人类学等。虽然 各学科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大不相同,但其核心观点却是一致的:即西方文化,无论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和语言,都大大的优于东方文化;西方人种也优于东方人种。这就是“东方主义”的精髓,也是《东方主义》一书最基本的观点。了解了这一基本观点便为理解全书的其他部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欧阳康: “东方主义”是如何运作的?

杨孝明: 在书中,萨义德用了大量的实例说明西方的“东方主义”是如何运作的。首先,作者指出了“东方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术界。任何教授,写作或研究东方的西方人都可以称为“东方主义者”。这些学者均沿袭了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欧洲殖民者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作家,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各个领域的作家。他们以东西方的根本 区别为出发点,通过诗歌、小说、政论及其他各种形式为西方人描述东方和东方人。第三个部分是一些 直接与东方打交道的权威机构,如殖民时期的殖民机构,西方各国派往东方各国的文化机构和常驻记者等。这些从事“东方主义”研究和活动的人是如何 运用“东方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