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不要忽視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是永不知疲倦的“勇敢”的探索者,他們對一切感興趣的東西都想去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用嘴嘗一嘗。對孩子來說,世界上到處都是有趣的新鮮事物。孩子正是通過好奇心去認識和了解世界的,而好奇心的萌發也是孩子產生求知慾的一個過程。

然而,許多父母卻往往從安全或其他方面考慮,對孩子的這些行為進行限制,這個不能動,那個也不能動。殊不知,在父母這種“不能動”的教育下,不僅會扼殺孩子好奇心的萌芽,也會讓孩子的求知探索熱情逐漸消失。更嚴重的是,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好奇、探索、研究、求知是錯誤的,對一切事物都不要問為什麼,按照父母的要求按部就班地生活就可以了。要知道,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的內在動力,沒有求知慾的孩子就像吃飯時沒有食慾一樣,肯定難以學得進去,這樣的孩子又何談成功、成才呢?

寒寒上小學一年級,很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可讓爸爸媽媽頭疼的是,他有一個“壞習慣”——拆東西。一天放學寫完作業後,寒寒一個人在客廳玩兒,玩著玩著,他對玩具車的構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想拆開來看個究竟。於是他從抽屜裡找出了一些工具,三下兩下便把玩具車拆開了。研究了半天,最後卻怎麼也裝不上了。這時候正好爸爸下班回來了,看到他把玩具車弄得七零八落十分生氣:“你也太能敗家了,這個玩具車是上個星期剛買的,還沒玩兒幾天呢,就讓你給拆了,看我怎麼收拾你!”寒寒見爸爸生氣,趕緊跑回自己房間。過了一會兒,他又對書桌上的鬧鐘產生了興趣,於是不一會兒工夫,鬧鐘也被他拆開了。吃晚飯時,媽媽來叫他去客廳吃飯,結果一到他房間,看見他正趴在桌子上研究那隻被拆開的鬧鐘呢。媽媽的火氣也上來了:“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要總是見什麼拆什麼,我看沒準哪天你得把咱家房子也拆了!”晚飯過後,寒寒被爸爸媽媽好好地教訓了一頓,爸爸還動手打了他兩下,希望他能夠長記性,再也別搞破壞了。

孩子為什麼喜歡損壞玩具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這是因為他想知道這件東西的構造”,“他在尋找玩具裡面是否有很有趣的東西,因為從外觀上玩具沒有一點兒使他感興趣的地方。”也就是說,喜歡損壞玩具的孩子,求知慾是十分旺盛的,他們喜歡自己去看待問題、研究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如果父母總是制止和斥責,往往會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試想一下,如果在愛迪生小時候因為拆開了一隻鐘錶而遭到父母斥責的話,那麼他還有可能成長為一名偉大的發明家嗎?如果達爾文在對小動物、小花小草產生興趣的時候,卻被爸爸媽媽關在屋子裡啃書本,那麼他還能成長為一名偉大的生物學家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人就不可能有創造發明,不可能有任何預見。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這樣才能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慾,也才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那麼具體來說,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多關心孩子,瞭解他在想些什麼。比如,父母可以在孩子動手拆物之前,與孩子商討“司機如何進入玩具汽車”的問題,這樣做,可以減少物品損壞,又不妨礙孩子的求知慾。當然,損壞東西總是難免的,所以,需要鼓勵孩子多與父母商討。

2.懂得換位思考。保持孩子好奇心的訣竅是父母要有童心,要換位思考。父母對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煩,是因為站在父母的角度,孩子間的問題父母早就知道了,沒什麼可問的。正如作家桑姆·金麗所說:“我們的眼睛變得只盯著追求的目標,以至於對眼前的玫瑰花也不驚奇。”

3.鼓勵孩子細心觀察生活,大膽地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新奇的事物吸引著孩子。父母可以培養孩子從小事、小細節中受到啟發,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並鼓勵孩子勇於發現問題。

4.尊重孩子的提問。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允許他提問,不要敷衍孩子,要給孩子的提問以滿意的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5時常和孩子討論問題,尊重孩子的觀點。討論的話題應該是孩子感興趣的。在討論時,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畢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方式。

6.尋找拓寬孩子好奇心的方法。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多去接觸大自然,比如去逛遊樂園、動物園,或者去郊遊,等等。這些戶外活動更容易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是培養孩子創造精神的好環境。

總之,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無須扮演命令、威脅、說教或斥責的角色,給孩子溫暖和安全感,然後發現問題並協助他們解決問題,讓好奇心一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孩子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是值得父母珍惜的。所以,當孩子對事物表現出好奇的時候,父母要加以引導,儘可能地讓他們自己尋找答案,以保護他們的好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