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稱始於明天啟年間,境內積澱深厚、風光秀麗、民族風情多姿

敘永古稱永寧,以敘州府之敘,永寧之永為“敘永”得名,始於明天啟三年(1623)。據清康熙《敘永廳志》載:“改土歸流,以敘(州府)郡丞駐永(寧)治之號敘永廳。”清代置敘永直隸廳,民國2年(1913)始改為敘永縣,迄今未變。

永寧,永遠安寧之意。因永寧在四、五千年新石器時期,百濮先民即生活在這片土地。夏商周以來形成村寨集市,秦漢時聚居境內眾部族附入夜郎國及犍為郡版圖。唐宋為羈縻藺州與羅氏鬼國轄地,元初置西南番總管府,後改設永寧路。明洪武年間先後設置永寧宣撫司及永寧、赤水、普市諸衛所,築東西雙城。清置直隸廳,是明狀元楊升庵譽為“黔蜀分疆第一關”的好地方。

這個名稱始於明天啟年間,境內積澱深厚、風光秀麗、民族風情多姿

這片多民族雜居之地,東南面毗鄰貴州,西面連接雲南,是四川進入雲貴的南大門,邊境重鎮。由於三省土地相連,一雞鳴叫三省聽聞,所以有了“雞鳴三省”的美稱。永寧山川雄奇,民族風情旖旎,歷史遺存眾多,人文景觀、歷史掌故、詩文佳話,無一不在這片土地上閃爍,是歷代文人墨客心儀遊歷之地。這裡溫潤的山風帶著清溪、秀樹、青草的味道到處遊走,清鮮的空氣飄散著各民族多彩多姿風情,大片山坡、田園、民居傍著秀樹翠竹成圖。清流幽谷與紅砂赤崖為伴,山泉流淌、瀑布萬千,詩意般暢笑在山林中,蜿蜒在山谷裡。伸入山中條條古道,陪伴邊城人簡樸的生活。古老的城牆、土牆和瓦屋,見證了永寧各族民眾勤勞善良,書寫著自明洪武年壘城、疏治永寧河以來的熱鬧繁華。

這個依山傍水的家園,邊貿重鎮,在新石器時期形成村寨和集市以來,在彝、苗、漢、滿、蒙、藏、回、壯及仡佬、土家、納西、布依、景頗等三十六個民族的辛勞下,縣域二千九百多平方米的土地欣欣向榮。歷史上許多名人、雅士、偉人都曾涉足這裡,縣域中具文化含量和歷史來歷、意義的地名就有數百上千個,全縣25個鄉鎮接壤雲貴兩省的跨省地界自然地理實體之鄉或鎮就有8個之多。東面大石、水尾與貴州毗鄰;南面石廂子彝鄉與貴州跨界;東南面赤水鎮與貴州一橋相通;西面白臘苗鄉、黃泥鎮、分水鎮等與雲南聯接;西南面水潦彝族鄉接壤雲南、貴州兩省。三省人同處一片山,共飲一河水,共同生活在烏蒙大山的這片熱土,世代交好,親密往來,留下許多動人傳說和故事。

這個名稱始於明天啟年間,境內積澱深厚、風光秀麗、民族風情多姿

由於地處三省通衢特殊位置,這兒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彝族土司“大明王”奢崇明父子反明,曾在此起兵攻佔重慶、成都,兵敗退守永寧,在天台山彝族聖地抗拒明軍朱虁元圍剿,歷時9年,至崇禎二年(1629年)敗亡。清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軍在此激戰,義妹王姑戰死永寧,留下壯烈王姑墳;雲南王吳三桂也率軍在此紮營,留有營盤等地名遺址。民袁世凱稱帝,蔡鍔將軍高舉義旗,大軍由永寧雪山關入川,設司令部於此,指揮護國軍戰鬥;紅軍長征時期,著名的“四渡赤水”讓這片土地成為紅色熱土。還有遺存的古廟、古牌坊、古街、古巷、古橋、古墓等遺址遺蹟眾多,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遍佈這片土地,鱗次櫛比。

這兒彝家村落、苗家古寨景觀可人,傳承著民族古風,展現著原生態風貌,古風古韻濃郁。這裡有浩瀚林海,疊翠山峰,青石小路和鄉村清幽院落。小木屋在峰巒幽谷中星羅棋佈,棧道古徑在密林中蜿蜓穿行,自然地理實體鄉鎮美若畫圖。苗族踩山節、苗場節風光旖旎,彝族火把節、牛王節熱鬧神秘。還有苗家神奇蠟染、苗繡、構樹皮造紙,彝家咪蘇嗩吶、祭火婚喪嫁娶等民風習俗別具一格。

這個名稱始於明天啟年間,境內積澱深厚、風光秀麗、民族風情多姿

這些引人入勝、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習俗讓人心曠神怡。奇秀的山水和多彩的民風習俗豐富了永寧“雞雞三省”的美稱,使永寧有了更深切的內涵和更切實的意義。這片曾隸屬彝蠻地區的土地、夜郎古國轄地、狀元楊升庵流放多次走過的地方、鹽馬古道重要集鎮、雲貴川三省通衢,讓人們充滿了無限好奇,吸引眾多遊客來此探奇覓寶,來這裡感受她獨具的秀姿和風采,斑斕的人文地理景觀,多姿溢彩的民族風情,厚重歷史的文化與歷史遺存。讓人們流連其間,沉醉其間,為她而歌,為她而唱,為她的過去和現在心儀。

歷史文化璀璨的永寧,三省通衢秀美的永寧,“雞雞三省”結合部的永寧,你像明珠光芒四射,閃耀川南邊地敘永,讓眾多人為你陶醉,為你喝彩,為這片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土地增加一道道亮色,為這片奇山秀水、四季如畫的土地增加一道道亮色,以其獨具的魅力,吸引八方來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