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在自我偏執的世界裡,不自知的人,誰能幫她?

每週日晚上我有一個心理學讀書小團體,是開放式的,都是女士,已婚的離婚的在鬧離婚的,雖然婚姻狀態各異,但大家在一起讀讀書談談自己的心理模式,好幾位成員都進步很大。

昨晚團體成員帶來一個新成員,讓她來試聽。

其時某位離婚女郎正在訴說自己對男人的絕望,覺得這輩子自己再也不可能找到合適的男人了。其他成員都在試圖指出她認知中的偏差之處,讓她不要那麼絕對化。

新成員卻說:“你們為何要勸她?沒有男人一個人過,不也好好的嗎?”

滿座皆驚,於是個個洗耳恭聽高論。新成員就說了自己如何看書修禪如何種花養草,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的,有好男人就約,不合適就say byebye,很是瀟灑。

我反饋:“你可能覺得找不找都挺好,挺能接納自己狀態的,但是她(剛才那位)明顯還是想找,只是比較灰心……”

“既然灰心幹嘛要強迫自己?世界上最傻的事情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我:“能做到當然好,她不是做不到嘛。”

“知道怎麼會做不到呢?”她又是擲地有聲地反駁。我不由笑:“世上的事情難就難在我們很多事情知道而做不到啊!”

“怎麼可能有這樣的情況,我從來不會。”對方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看上去她的人生盡數掌握在她手上,真有這樣的人物?我根據心理學理論,覺得她肯定名不副實,多半是防禦太強,於是開始瞭解她的情況。

結果不說則已,該女士年近五十,於十年前離婚,兒子判給前夫,但是一直是帶在自己身邊,三年前兒子抑鬱症,逃回前夫家去了,現在前夫不待見她,兒子也不理她,通過朋友電話前夫,她還要搶過電話跟前夫大吵一架,因為對方唆使兒子不理她,實在言行可恥;上次見兒子還是大半年前,兒子卻只給了她一個字:“滾!”

當我說:“你兒子不得不用抑鬱症來逃離你,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她說:“他青春期啊,我沒有辦法。”

我又問:“為何離婚十年了,你還對前夫如此情緒強烈?”

“你不知道他那個人,實在……”一通滔滔不絕的數落。

團體裡有人指出:你沒有想過自己的問題嗎?

這位女士:“我沒有問題,都是他們的問題……”。

團體平日的氛圍完全變了,這位女士的強勢讓所有人開始針對她,但她以一敵眾,絲毫不亂。我忽然覺得自己肚子開始堵得慌,問了下團員的感受,有說堵的,有說悶的,有說暈的……我深深感受到她帶給身邊人的的巨大壓力。

當我把這些反饋給她:“我們第一次見面,就會對你感覺如此有壓力,這種可能也會代表你前夫和兒子在你相處時的感受……”

對方卻完全不能理解:怎麼可能?她表示她跟我們談的內容,無法進入一個頻道,她再也不會來了。

兒子已經被逼成抑鬱了,跟前夫離婚十來年還有強烈的憤怒、絲毫不能和平相處,對這樣一個在自己的主觀構建的世界裡,完全對自己所作所為不自知、也也不想反思的人,我能說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