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有的新青年不喜歡讀古書?

漂石


古書,專業的稱謂叫古籍,中國古籍按經史子集分類,從先秦竹簡到明清刻本,歷史久遠,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寶庫,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現代的一切智識,都能在古籍中發現可靠起源。

中國古籍一般是古代文言所寫,對廣大的年輕讀者來說,較為生澀,不易廣泛閱讀。另外,現代年輕人,被現代科技的聲光畫電深深吸引,對這一類陳舊的古籍更是不會感興趣。

古籍有智慧,但需要人挖掘,年輕一代應該自覺養成讀書習慣,逐漸培養閱讀古代經典的技能和興趣,這在全面現代化的今天,是難能可貴的。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古籍閱讀是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古籍。


小紅豆兒


我是梅落肩香,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一、年輕人為何不喜歡讀古書。

1、受文化層面的影響,古書生僻字彙多,晦澀難懂。

2、感覺讀不讀古書對自己的人生影響不大。

二、古書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讀古書的益處。

1、讀古書可以瞭解歷史,借鑑古人經歷過成功和失敗後總結出的經驗,供我們學習運用。

2、讀古書可以立君子之品,明德曉禮,行仁義之事。讀古書可以學習古人們,處世的曠達和智慧。

3、讀古書可以體會到,撐起華夏曆史天空的那種民族氣節。

讀古書書就像欣賞古陶。古陶與如今的陶瓷工藝相比,它算不上雍容華貴,但它獨具一種拙樸的氣質美,使人很想親近它。它渾身散發著一種古韻生香的煙火氣,凝聚著一種血乳交融的精神,從而衍生出一種身為華夏兒女的豪情壯志。這便是古書的魅力所在。

【三】我們讀古書並非是讀死書,並非所有的古書都適合我們讀,要有目的性、有選擇性的去讀,讀適合自己,對自己人生有幫助的古書,取其精華,摒棄糟粕。


梅落肩香


古書的魅力

讀書使人明智,讀古書能讓我們不忘本。古書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也是現代人進行研究寫作的參考素材。

品讀優質古書,一方面,能教會我們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吸取前人教訓,揚長避短,少走彎路。

1. 古書中的修辭手法,敘事方法,以及思想精華,具備一定的文化價值,對我們現在的寫作者來說,是一種現成的素材,可以參考和借鑑。

小新的火熱漫畫《狐妖小紅娘》中有一篇伐木工胡尾生和樹妖月啼暇的愛情故事,裡面有一章講述了二人的前世淵源,“尾生抱柱,至死方休。”其實,這個故事也是有典故可以查的。

《莊子·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盜蹠,古人名字,蹠讀音(zhí)。

上面講述的都是因門戶之見不能在一起的男女,私定終身之後決定一起私奔,可是私奔那天,男方到了約會地點等待,女方還沒到,中途突然下起了史無前例的大暴雨,男的傻乎乎地一直抱著柱子等待,結果最後就被淹死了。

只不過莊子描寫下的尾生,淹死的時候還緊緊抱著樑柱,而小新漫畫裡的胡尾生是抱著一棵大樹,一直在等樹妖族的月啼暇,直到淹死也沒放手,真可謂痴情至死不休。

2. 歷史上的成語典故,講述歷史人物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從中學到知識和道理。

我比較喜歡精衛填海這個成語典故,炎帝的女兒女娃,千百年來化作精衛鳥一直在銜石填海,她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

還有許多典故,比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些都是指導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有了前人的經驗教訓,我們就不會重蹈覆轍,沿用前人好的方法,我們做事情就能事半功倍。

你們知道的成語典故都有哪些?歡迎留言。

3. 詩詞從古延續至今,是現代人的精神文化家園,是我們身心疲憊時詩意的棲居地。

古往今來的勵志古詩名句:

4. 古代的人物傳記史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比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冠居“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對於我們瞭解遠古歷史文化很有幫助,且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一定要牢記初心,不忘根本。

《史記》文言文的版本,我也去看了,完全是懵的。字也不認識,拗口的語句更讓人有棄書的衝動。

不過後面找到一個文白對照本,見圖:

5. 明清小說,元雜劇,唐傳奇,這些古代文學作品,能讓現代人間接地瞭解到古代風俗民情。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至今為止,大家都對書中的人物津津樂道,不僅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等深入人心,就連書中不為人知的小配角,都成為大眾茶餘飯後探討的對象。

還有榮國府的園林描寫,府內佈局設計也極盡細緻,對我們學習古代園林藝術和建築學的研究者也頗有幫助。

曹雪芹刻畫人物有血有肉,像他這樣的古代知名優秀作家還有很多,寫鬼寫妖控訴封思想的蒲松齡,寫《三俠五義》的石玉昆,寫《竇娥冤》、《單刀會》的關漢卿,實在是數不勝數。

為什麼新青年不喜歡讀古書?

古書生僻字,繁體字居多,讓人望而卻步。

文言文的詞句晦澀難懂,通篇知乎者也,讓人看了立馬就想睡覺。

古書中的歷史事件離我們太遙遠,和現代社會的快餐文化潮流格格不入。

然而,現在大多數網絡小說,基本上是供人閒暇娛樂,曇花一現後就失去了研究價值。

而中國古書中的智慧,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洗盡鉛華流傳延續下來的,為我們探討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想研究古書,卻看不懂?漫言阿玥來給你支個招。

1. 找古書的白話譯本,而且最好是

文白對照的那種。

2.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詞典,也可以上網查。

3. 找你身邊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同學朋友,幫你做翻譯指導,不過前提你跟人家必須熟,怎麼說你也得請人吃一星期的大餐啊。

4.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去報個漢語言自考,或者說漢語言類的研究生,你可以邊學邊研究,不僅解決你看古書看不懂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學歷和檔次。

總而言之,讀古書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囫圇吞棗,什麼書都讀。要讀好書,活學活用。

比方我現寫東西之前都要看書找資料,然後總結利用。因為百度來的從來都不算原創。

除了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大家有什麼好書推薦給我嗎?萬分感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敬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