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八

行同狗豨


“行同狗豨”中的“行”指行為;“豨”(xī,指巨大的野豬)。這一成語的意思是行為醜惡,如同豬狗一樣。形容有的人的行為卑鄙惡劣到了極點。

典故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人墨翟的著作《墨子·耕柱》。“耕柱”,人名,即耕柱子,墨子的門徒。墨子很看重耕柱子。有一天,墨子向弟子授課時,一隻小鳥停在教室窗外的柳樹上婉轉鳴啼,聲音很大且非常好聽,弟子們紛紛向外張望,耕柱子也隨之向外瞅了一眼。事後,墨子對其他弟子沒有責罵,卻單獨嚴厲地責罵了耕柱子。耕柱子感到很難過,覺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說:“我犯的錯誤並不比別人多,卻遭到老師這樣嚴厲的責難。”墨子聽到之後,沒有發怒,只是心平氣和地打比方向他解釋,問:“假如你要駕馭馬和牛上太行山,你會選擇鞭打馬還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當然要鞭打馬。”耕柱子蕩然地望著墨子,不知墨子問這話的用意是什麼。墨子不動聲色,接著又問:“你為什麼要鞭打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馬兒跑得快,才值得鞭打,這種能力是牛不具備的。”墨子淡淡一笑,告訴他說:“我之所以責罵你,正因為你像馬而不像牛,你值得責罵呀!”這段文字說明墨子對耕柱子的格外器重。耕柱子理解了老師的用意,從此以後,他在課堂上十分專注,課下刻苦用功,經過長時間的磨鍊,最終也成了一代偉人。因為本篇一開頭便說的是耕柱子這件事,所以以“耕柱”為篇名。

本篇記載了墨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不少對話,是出於墨家弟子的記載。各段之意沒有必然的聯繫。其中一段記載:“子夏(孔子的學生)之徒問於子墨子曰:‘君子有鬥乎?’子墨子曰:‘君子無鬥。’子夏之徒曰:‘狗豨猶有鬥,惡有士而無鬥矣?’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傷矣哉!’”

墨子所生的年代晚於孔子。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子夏的學生向墨子先生求教說:“君子有爭鬥嗎?”墨子先生回答說:“君子沒有爭鬥。”子夏的學生說:“狗豨尚且有爭鬥,哪有士人卻沒有爭鬥的呢?”墨子先生聽了,嘆息說:“讓人痛心啊!言論是必稱商湯和周文王,而行為卻總拿狗豬作譬喻,這太可悲了啊!”

據說,子夏的徒弟還曾問墨子先生:“君子有標準沒有?”墨子說君子沒有固定的標準。子夏的徒弟說:“豬狗都有標準,君子怎麼會沒有標準呢?”墨子說:“那些口頭上說得好聽而行動卻比豬狗還不如的人,怎能稱為君子呢?”

墨子反對言行不一的人,他主張為天下人謀利,說到就應該做到。在墨子看來,是否利人不僅是行為善惡的標準,而且是判斷任何理論真善與假惡的尺度。不能利人的理論,再美妙也不過是一句空談,“若無所利而必言,是盪口也”。墨子求天下之利的功利觀具有強烈的實踐色彩,反對空談而重實際,要求動機和行為的一致性。他在《墨子·貴義》篇中以商人求利為例,說明求天下之利的大義不是空談,而應付諸實踐:“商人之四方,市賈倍徙,雖有關梁之難,盜賊之危,必為之。今士坐而言義,無關梁之難,盜賊之危,此為倍徙,不可勝計,然而不為。則士之計利,不若商人之察也。”意思是:墨子說,“商人到四方去,買賣的價錢相差一倍或數倍,即使有通過關卡那種艱難,碰見盜賊那種危險,也一定去做買賣。現在士坐著道說義,沒有關卡的艱難,沒有盜賊的危險,即使這樣還不實行。那麼士人計算利益,不如商人明察了。”

由於墨子對道義注重實踐而反對空談,“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傷矣哉!’”“行則譬於狗豨”便被提煉為“行同狗豨”這一成語,亦作“行如禽獸”“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例句:“故此一豫讓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西漢賈誼《論治安策》) (3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