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小則續說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奉朱棣的聖旨,帶了百餘艘朦艟大船,三萬多人,越海渡洋,往南洋群島廣求珠寶,通商貿易,史書上稱為“下西洋”。

鄭和前後共計七次下西洋(就是現在的南洋一一過去稱為西洋),福建東南沿海一帶隨行的不少。至今,不管是在閩南僑鄉,還是在南洋的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各地,都廣泛流傳著三寶公鄭和的故事。

鄭和下西洋小則續說

三寶公的來歷

這一年,三寶公鄭和帶領著許多船隻,來到澎湖海面,忽然發現一種怪魚在船隊間穿來串去,興風作浪。船上的人從來沒見過這種怪物,加上船在茫茫大海中顛簸漂盪,把那些從來沒見過海的隨從和士兵弄得心驚膽戰,昏昏沉沉。幾個熟悉水性、膽子比較大的後生家,拿了刀槍、船槳想對付,沒砍上三刀兩棍,刀棍就被那怪魚的尾巴捲走了。

突然間,打來一個很大的浪頭,船來不及轉舵,人來不及躲閃,只聽到“刷”的一聲,一股巨浪衝到船上來,一個舵手來不及迴避,被那閃電般的浪尾巴捲進海里去了。船隊的人都很慌亂,接二連三來向鄭和報告傷亡事故。鄭和沒奈何,只好下令船隊返航,停泊泉州港。一方面整頓隊伍,修理撞漏的船隻,一方面差人晝夜趕入京都上奏皇帝。

原來,那海上的怪物就是兇惡成性的鱷魚。

泉州知府聽鄭和說在海上遇到了這種怪物,想起早在唐代時,大學土韓愈因為進諫勸阻迎佛骨,被唐皇貶到廣南做刺史,曾經看到這種鱷魚為害作惡,那時他作了一篇祭魚文,據說趕走了這怪東西,因此建議鄭和也試試。

鄭和聽了覺得好笑,那祭文如果頂用,此怪還會出現嗎?他正在躊躇,拿不出好主意,京都聖旨到來,御賜他三件寶貝:

第一件是珠冠。這珠冠不比尋常太監戴的那宮冠,中間有一粒寶珠,毫光四射,照著眼睛都張不開呢!

第二件是麝尾。鄭和本來就有一把麝尾,只是這把麝尾很特別,他拿到手上就知道它是真正的尾製造的。說起麝尾這種寶貝,世間很軍見,俗稱“四不像”,可見它貴重到什麼程度了!

第三件是蟒甲。蟒甲上除了一個護心寶鏡外,還繡上許多貴重的珠子。

鄭和將御賜三寶穿戴起來,滿堂毫光燦爛,非常威武。以後他就穿“三寶”渡洋到了目的地。大家都認定他是借皇帝的“天威洪福”才把那怪魚趕跑的一一這就是“三寶”的來歷。

至今,馬來西亞還保留著三寶洞和三寶井,菲律賓有三寶顏市,泰國有三寶祠,印尼有三寶壠市,合裡島邦的格利縣有三寶灶婆公廟等等。由於天朝賜給鄭和三件寶貝,人們才稱呼他為“三寶公”。

三寶井通泉州城

鄭和下西洋小則續說

印尼中爪畦三寶壠市附近的望安山下,有一座三寶廟。廟前有一口小小的古井,井水清甜,那裡的華僑稱它為“聖水”。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鄭和下西洋,率領船隊來到三寶壠的時候,為了提防當地個別土番在河溪上放毒,便下令兵士鑿井取飲水,以保證安全。

這一天,副使王景弘帶了通事和幾個隨行兵丁從外面回來,因天氣炎熱,趕路口渴,等不得伙伕燒開水,便有的拿桶有的提壺,在他們開鑿的那口小井上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起來,涼水沁熱腸,說不出有多爽快哩!

王景弘是鄭和的副手,他喝著這涼絲絲的井水,覺得十分痛快,樂哈哈地說,“這水和家鄉泉州的水一樣甜美呀!”

王景弘這話不說還罷,一說出口,便像起了曲頭,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同聲附和起來。有的說:“說不定這口井與咱泉州是同條龍脈的,所以井水才和咱家鄉的一樣清洌哩!”有的說:“說不定下面的泉水就是通到泉州的,所以井水和泉州的水一樣甘甜呢!”

俗語說:老爺揮旗,鼓吹就大聲。王景弘沒提到泉州還沒一個人敢開口,一提起泉州二字,來自閩南各地的隨從、通事、舵工和水手們,都談起家鄉的山山水水來,更加思念離別已久的親人。鄭和看見這種情勢,每回都很體貼,完成天朝使命後,很快就帶領大家回唐山了。

後來,海路漸通,到三寶壠謀生的華僑也越來越多。他們每當有什麼辛苦病痛,都要到三寶祠來行香,向三寶公鄭和乞求這口古井裡的水回去煎飲,說是飲了這口直通唐山的井水,便會平安無事。

從此,普普通通的這口井水,便被華僑稱為“聖水”;遠隔幹裡萬里的泉脈,也被連為一體了。

建塔鎮風

鄭和來到菲律賓的時候,當地的土人知道三寶公帶來很多天朝的靈丹妙藥,所以互相通報,同來求討。沒多久,一船的靈藥被討去了很多。三寶公鄭和發覺這些人不全是有病才來求討的,便下了命令,沒經過驗明真正有病,不準隨便贈送。

鄭和很注意對風土民情的考察,發現菲律賓這個地方有十大怪異:第一,雞亂啼,狗亂吠,無分更次;第二,所有江河盡是東水反西流,山脈逆轉;第三,雖然樹木繁茂,樹根中卻都沒有向下生長的主根;第四,飛鳥成群,卻沒看見有留宿在樹林裡的;第五,山無山君(老虎),野獸沒有頭領;第六,厝內無主糧,不懂得囤積;第七,男女之間,喜歡的時候在一起,不喜歡就各走各的路;第八,沒有大片石山;第九,地無深厚的紅土層;第十,奸臣山(在菲島境內)不分陰陽,四面形狀都相同。

三寶公召集隨從和謀士來商討,大家認為這個地方的山川、地理和禽獸等都一反常態,不是紮營落足的地方,紛紛催促三寶公快快轉航,另找好的島國。王景弘很不服氣,說:“異邦有異邦的樣。就說穿衣吃飯,不是很多地方和咱們不一樣嗎?像你們這等說法,天下的語言也只能是一種了……”

原來王景弘勘察到菲律賓這個島國所有的水都是藍湛湛的,非常清洌,心中暗想:水是養活萬物之本,水好便是最大的寶!不過,他覺得馬尼拉這個地方,有一種“歹風”每每清早起來,常常有一股西風冷氣、使人受不了。他建議按中國的習慣,造塔鎮風。三寶公很贊同這個看法,為了溝通兩國情誼,他叫王景弘派人幫助在菲律賓洲仔岸建造了一座塔。

自從這座塔建好後,先前來開發菲律賓的“大順”“二順”“三順”至“七順”和“順流”等船隊留下的人丁,逐漸習慣了當地的風土,並且慢慢發展起來了。後來他們傳下的後裔也以“大順”“二順”“三順”等船號為族名,沿用到現在。再後來,這一帶地方由於晉江人王彬帶領華僑建設,變得繁榮,成為今日眾人周知的“洲仔岸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