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想着甩锅,先让自己活下去,也许才是明智之举

​​

别总想着甩锅,先让自己活下去,也许才是明智之举

其实我要说的是崇祯和他的一众大臣们。但和当前疫情下某国针对中国的典型“甩锅”表现也不能说没有关联。

论起“甩锅”,明末应该算得上典型了。

关于大明王朝的灭亡,究竟该谁负责呢?崇祯生前对此多次发表高见,先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临死前还不忘吐槽:“皆诸臣误朕”。总之,都是你们这些大臣的错。对了,崇祯死于甲申年三月十八,即1644年4月25日,也就是376年前的昨天。

对于崇祯的甩锅,估计很多大臣不会乐意接。比如陈新甲,他与满清议和,无疑是得到了崇祯的私下授意,没有这个“尚方宝剑”,再给陈新甲几个胆子,他也不敢“里通外国”。尤其是东窗事发后,“言路哗然”,陈新甲也不觉得自己真有罪,反而以功劳自诩。

这下崇祯就不满意了,机事不密不说,还不愿意顶锅,甚至把皇帝都给推了出来,那只好杀他祭天了。

可问题是,经过这档子操蛋事,与满清议和甚至联合剿杀“闯军”的挽救危局的方案就成了禁区,相当于断了大明王朝的一条潜在的活路。这个历史责任要全怪到陈新甲头上,陈新甲当然也委屈,何况就算他愿意抗,又真的抗得起这个“锅”么?

有了陈新甲以及众多先重用而后被杀的大臣们的“前车之鉴”,没人再愿为崇祯“分忧”,似乎也并非难以理解。

恶性循环之下,崇祯当然也想不通,为什么所有的大臣都不顶用,而重点要做的事情,又总是陷入无限扯皮和内耗之中,毫无进展不说,反而白白浪费时间、错失机遇。

比如牵扯到大明朝和他本人生死存亡的南迁一事。崇祯的确早有南迁之心,他也故技重施,又安排李明睿运作此事,这次李明睿倒是没泄露,然而一旦到公开讨论环节,立马就有人怒发冲冠地以各种理由反驳;退而求其次,让太子等人南迁呗,同样通不过;好吧,都不走,那怎么办呢,这次全所有人倒都默然了。

可是当时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不南迁就是死路一条,也难怪崇祯说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狠话以及“诸臣尽为亡国之臣”的气话,大不了大家一起死呗。应该正是内心的灰心和绝望,才让崇祯最终选择吊死煤山。

关于明亡的责任争论,崇祯和大臣们各有各的理,也许直到今天都争不出具体结果。实际上也不可能有结果,甚至于说,就算有结果又怎么样?历史早已注定。

真正值得借鉴的,或许是“甩锅”注定无用,就算真的都怪大臣们,明朝就不灭亡了么?生死存亡的时刻,却陷入意气之争,于事何补?

更现实的是,相比甩锅,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该做。比如崇祯,他是吊死煤山一了百了了,但身后留下的烂摊子呢?退一万步讲,只要他能坚持活着,局面也不会崩坏到后续各种不堪的地步吧?不能真正顾全大局的锅,崇祯怕是怎么都甩不出去的。

同样的道理,说说当前的疫情,新冠病毒显然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这次危机也是全球共同的危机,就算有些国家不能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但至少应顾全大局,支持并联合所有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危机,这也是全世界有识之士的真正共识。在笔者看来,这才是某国号称“灯塔国”却真正不顾大局、不负责任的地方,暂停世卫组织赞助、盲目自信与傲慢、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槽点可谓满满。

其它都是白扯,数据最有说服力,截止4月26日21:09,该国累计确诊93.9万例,累计死亡5.3万,两项数据都遥遥领先。

“每天变化的不是数字,是生命。”在数据如此“风骚”的危险局面下,不致力于国内疫情的防控,反而趁机大肆“甩锅”,将责任都一股脑地朝外推,这在敌人——新冠病毒的眼中无疑是耽于内斗,这肯定新冠病毒乐于见到的。要知道,过去几个月中,这个敌人早已经证明它的狡猾程度和打脸能力。再不彻底重视,搞清真正矛盾和危机,反而借机“甩锅”、扯皮、内耗,也许更大的惩罚还在前面。

人在做,天在看。明末的老百姓摊上崇祯那群玩意是他们的运气太差,而当今的世界,如果“灯塔国”继续顽固地不着调,也许格局真的要变变了。

※幻宇小说《太古灭世记》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敬请收藏阅读。

※敬请关注公众号【微存在】,获取更多文章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