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回村靠什麼?(一線行走)--時政--首頁

要讓回鄉的人才有事可做,能夠成事,引進一位、用好一位、成就一位,為鄉村注入“新鮮血液”

走進四川德陽羅江區調元鎮順河村,田野裡萬畝青花椒抽枝而發,滿眼新綠。作為當地主導產業,青花椒種植已經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而兩年前,這裡還是個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程良松上任時,村裡沒個像樣的產業,自然條件不錯,也沒能好好用起來。

繞著村子走上一圈,程良松明白了:年輕人都進了城,村裡老人、孩子多。短期來看,有幫扶,村民脫貧不愁,但要想穩脫貧真致富,必須得給村子注入“新鮮血液”。

和村幹部交談時程良松得知,許多村裡出去的年輕人在外都小有成就。“要是他們能回鄉就好了。”程良松有了想法。

入戶走訪、電話聯繫,沒多久,程良鬆手上就多了一本順河村在外務工人員臺賬。細細梳理發現:村民楊洪軍在外跑項目、做工程,見識多、思路廣;陳和雲熟悉養殖;蘇德平擅長種菜……都是脫貧路上合適的帶頭人。

程良松滿心期待打通了楊洪軍的電話。楊洪軍說:“我在外面幹活掙錢好好的,為啥要回來跟你幹?”程良松一時語塞。這些天來,他多次去楊洪軍家,與楊家人熟絡起來,心想著以情動人,沒成想還是無功而返。

“是呀,人家憑什麼要回來?”閒下來時,程良松也問自己。沒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沒有清晰明朗的發展規劃,空口“引才”自然沒有成效。

於是,程良鬆開始梳理人才支持政策,編制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有了這些,再次聯繫楊洪軍,對方有了轉變。“程書記有誠意,更重要的是對順河發展有想法。”楊洪軍說。

楊洪軍回鄉了,程良松又一對一制定方案,接下來幾個月,他與楊洪軍一道,尋資金、找專家、學技術,在順河村發展起了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都很好的青花椒種植。

如今產業園已有萬畝規模,成為德陽最大的青花椒基地。“能人”返鄉,有了示範效應,更多年輕人也選擇回村發展。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從哪來?光有願望不行,空喊口號沒用,只憑鄉情也難成。要引才,最重要的是要讓回鄉的人才有事可做,能夠成事、實現價值。為此,基層幹部需要做好政策、資金等生產要素支持,厚植沃土,搭建舞臺;精準識別優勢,做好發展規劃,提供實打實保障,開拓更多發展空間。其中,示範作用很重要,引進一位、用好一位、成就一位,在外的能人自然會對家鄉的發展上心,回村的想法也會產生。

(作者為本報四川分社記者)

欄目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8日 1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