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年間,大詩人大宰相也是房奴

現在到大城市比如北上廣深,買套自己的房子,安放漂泊的靈魂,是很多年輕人的高端的夢想。

不只是今天,自從屈原那時候起有了房地產交易之後,房子從來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而又接近人間煙火的人生目標


漢朝的長安是首都,就如剛剛改革開放的北京,房地產交易才處於懵懂的狀態,不紅火也不變態。

等到幾百年過去,長安再次成為唐朝這樣強盛王朝的首都之後,它一躍成為國際大都市,猶如今天的紐約,地價、房價急速飆升,買房置地成了很多人難以企及的幻想

被稱作“詩聖”的老杜杜甫吧,他沒有做過大官,但是祖父和父親都是官員,他不算官二代也算官三代。他有一句著名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自己在京城買不上房子,流浪到成都蓋了一座草堂,其實就是幾間茅屋。他關心的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只是寒士,沒錢的士人、讀書人。

唐宋年間,大詩人大宰相也是房奴

(圖)杜甫草堂景區

今天的杜甫草堂已經成為景區,彷彿世外桃源般的別墅,當年應該沒有這種清雅的環境,雖然杜甫賦詩“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可是茅屋經常被秋風所破,屋頂的茅草又被調皮的孩子抱著跑來跑去,生活還是比較悽苦的

白居易比杜甫運氣好,最大的官職做到兵部尚書。他剛到長安的時候,顧況拿他的名字取笑:京城貴,居不易啊,白居更不易呢。等到他拿出“離離原上草”的詩句,顧先生驚歎,如此便可居易。

會寫詩、做了官,就意味著有房子了嗎?這並不是正相關關係。市中心白居易絕對買不起,只好在一個叫長樂坊的地方租了四間茅屋,兵部(國防部)部長沒有官邸,離朝堂太遠,也不配專車,只好買了一匹馬代步。

他無奈地寫了一首《卜居》的詩: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廬心便足,敢辭湫隘與囂塵。

在長安官場混了20年,白居易最後終於在50歲的時候買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唐宋年間,大詩人大宰相也是房奴

(圖)唐朝官員買套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貴為宰相也不行

不只是白居易一個當官的混得不好。唐玄宗時的副宰相盧懷慎,住的地方簡直有失盛唐的國格:器用屋宇,皆極儉陋。有一次他生病,同事去他家看望,只見他“臥於弊簀單席,門無簾箔,每風雨至,則以席蔽焉”。下雨天,只好掛一床草蓆遮擋,可憐不?

副宰相如此,宰相也好不到哪裡去。宰相姚崇是享譽千古的名相,他家也是“第賒僻,因近舍客廬”,因為自家房子偏遠,只好在朝堂附近租房子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一首《示兒》的詩中感嘆: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他有房子,比白居易還多用十年,言辭中有一種多年艱辛之後的感傷和滿足。


到宋朝時,首都先是汴京,也就是今天的開封;後是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它們都是當時及其繁榮的大都市。據說汴京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比得上紐約。

汴京繁華超過此前任何一個朝代的大都市,房價也蹭蹭蹭地飆升,它的高密度人口就是它旺盛的需求。

唐宋年間,大詩人大宰相也是房奴

(圖)汴京城市繁華,商業發達,是個國際大都市

當時有一個大將軍田欽在汴京買房花了5000兩銀子。有人換算了一下,一個熟練紡織女工每月的工資是2貫,工薪階層要想買房得等上261年。誰有這麼長的命?這得學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堅持不懈,把它當作幾代人的夢想

田大將軍可能是家底殷實,單靠公務員工資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在開封買了一所豪宅,花了9400貫,摺合白銀9400兩。按普通農民工一個月賺1貫錢計算,買一套豪宅,需要不吃不喝783年。高級白領也要花150多年才能買到。

蘇轍是不是就不吃力了呢?他也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他寫的詩中說道:我年七十無住宅。又說: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蘇轍是御史中丞,當是朝中高官,卻直到70歲還沒有自己的房子,因此兒子對他老有意見。

蘇軾、蘇轍在京城的引薦之人歐陽修也是“庇身無弊廬”。沒有自有的房子,只好租。朱熹時已是南宋,情況毫無改觀,“百官都無屋住,雖宰執亦是賃屋”。當時的情形是,“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以致滿大街都是“裝宅牙人”,也就是房屋中介。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在陽穀縣住著一棟兩層樓。武大郎是個賣炊餅的遊商,連個固定攤位或門店都沒有,還是從清河縣搬來的外來戶,怎麼能住上這麼好的臨街房子?如不是臨街小樓,潘金蓮的那根棍子就不會打中樓下走過的西門慶,就不會有後來一系列好戲。

其實武大的房子是租的,他的租金應該是把潘金蓮強嫁給他的張大戶配送的嫁妝。潘金蓮有次罵武大怎麼不去買套房子,他回答說,我哪裡有典房之錢。他確實沒有。

唐宋年間,大詩人大宰相也是房奴

(圖)武大郎的兩層小樓是租的,他買不起

五線的小縣城都有了房屋租賃,京城租房市場當更為火爆。

比較奇怪的是,蘇轍等人住房緊張,想房子如久旱盼甘霖,還是有些官員或者大戶人家有房出租。

比如司馬光“日掠房錢十五貫,足供日用”,房屋租金可以維持日常支持,就是吃瓦片的意思。這個“掠”字用得有意思,就是搶奪無房戶的錢。宋徽宗時有個宰相何執中,“日掠百二十貫房錢”,月收入3600貫,是宰相月工資的好幾倍。到了南宋,“有房廊者,少者日掠錢三二千”,儼然一個房屋中介,日進斗金。


到了明清時期,北京成為首都。但是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卻是下行的,1949年前再也沒有趕上北宋汴京的繁華。

據史料記載,明朝時在北京南城買上5間瓦房,大概花320兩白銀,摺合今天大概3.5萬元。可能內城會貴一些。

清朝北京新街口一帶,是今天寸土寸金的二環以內,連同地皮帶房子買七間半房屋,只需要85兩白銀。按購買力來比較,這相當於今天的9200元。當時的七品官每月拿雙俸共180兩,可以輕鬆搞定一套房子。

到民國的時候,不說官員,知識分子要買套房子也不算難事。魯迅是北洋政府教育部僉事,還在女師大教書,閒暇時間寫幾篇罵政府的文章,就能在八道灣買一座宅院,讓母親、沒離婚的前妻、沒辦手續的現妻、兄弟周作人一家住下。

唐宋年間,大詩人大宰相也是房奴

(圖)魯迅當年在北京靠工資和稿費就買下了八道灣這個院落

順著看下來,歷朝歷代首都的房價都貴得嚇人。唯一不同的是,古代沒有額外收入的官員也買不起房,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為房子發愁

唐宋年間,房價高企,是因為人口多,商業發達,宋朝是唯一不控制商業發展的朝代,需求大,自然推高了房價。

房子,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心頭的痛。


<code>文中圖片都來自網絡  
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