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结构、版本

古籍,中国图书分类中的一种,一般界定为1949年以前出版的图书都为古籍。

古籍是中国图书中特殊的一类,有固定的结构名称和版本之分。

古籍各部分有固定名称:书衣、书签、书脑、书脊、书头、书根、扉页等。

书衣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衣有布、纸两种,常见的有毛边纸和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料或绵绫多见于古籍善本。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书脑线装书订线的一边。

书脊线装书订线的侧面,相当于现代图书的书背。

书头古籍的上端,又叫书首。

书根,古籍的下端。往往用作题写书名、卷数。

扉页在书页之后,书名页之前的一页白纸。

古籍结构、版本

古籍根据写刻的不同,可分为写本、稿本、原刻本、重刻本、精刻本、修补本、百衲本等。

写本,早期的图书,依赖于抄写流传,雕版印刷术普及后,仍有不少读书人以抄写古籍为业,所以传世古籍中有相当数量是抄写本。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是写本。

古籍结构、版本

古籍结构、版本

稿本,已经写定尚未刊印的书稿,称为稿本。其中,由作者亲笔书写的为手告白呢,由书手抄写又经著者修改校定的为清稿本。

古籍结构、版本

原刻本,据原刻本重印的图书。其中凡版式、行款、字体依照原刻本摹刻的,称为仿刻本、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对原刻本内容进行增删校订或添加评注的,则称为增刻本、删刻本、评注本。

精刻本,指校勘严审、字体工整、纸墨优良的课本。

修补本,将旧存书版重新修整、补配之后印出的图书称为修补本或重修本。

百衲本,百纳即补缀很多的衣服,原指佛教徒的僧衣。利用零散不全的版本补全成一部完整的书,称为百衲本。近代有百衲本《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其中,商务印书馆与1930--1937年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最为著名。

古籍结构、版本

古籍根据流传状况和珍贵程度,又可分为足本、残本、孤本、珍本、善本等。

足本,保存完整无缺的图书。

残本,指内容残缺的图书。一般来说,残本较足本的价值要低很多。

孤本,世所仅见的古代图书,往往不见于诸家著录,如《永乐大典》。国内仅存一部的书称为“海内孤本”。

古籍结构、版本

珍本,写刻年代较早,流传很少,研究价值较高的古籍。常指宋元刻本、内府写本,有史料价值的稿本及名人批校本。

善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定义范围: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古籍结构、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