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失的教派,若說到它另一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

如果說摩尼教,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但是如果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明教",那可真是如雷貫耳了。這個名字能讓大家如此熟知,離不開偉大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名作《倚天屠龍記》。文中有一段明教的經文,讀來蕩氣迴腸,讓人對這個教派心生嚮往。"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那麼現實中的明教真的是像金庸先生筆下那樣的嗎?如果不是的話又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正式名稱是摩尼教呢?

一個消失的教派,若說到它另一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

首先來說說名字的問題。之所以叫摩尼教是因為它的創始人是波斯帝國安息王朝的巴比倫人,名字叫做摩尼。他說自己從教就受到神的指引,是來到塵世間的"光明使者",同時整個教派崇尚光明,所以後來就有了明教這個名字。

創始者摩尼生於公元216年,公元242年開始在巴比倫傳教,公元277年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目標是要創建一個世界性的宗教,能夠超越現有的一切宗教的傳統。他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並說自己是最後一位先知,而且接受了比前面幾位更為全面的啟示。

一個消失的教派,若說到它另一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

其實從摩尼自己的說辭上就可以看出,他對其他幾種宗教並不排斥,他要做的是更全面的宗教。所以摩尼教的內涵是非常多元化的,它受到了瑣羅亞斯德教和基督教、佛教的影響,包括了佛教的輪迴轉世說和敘利亞的天使說。它的教義也受了諾斯底主義即靈智神秘主義的影響,讓靈魂擺脫肉體的束縛,追尋真正的自由解脫。

在摩尼教的經典中,在世界的一開始,就有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並存著且是對立的,在摩尼教體系下唯一反對的宗教猶太教,就是黑暗神的創造物,是黑暗王國的臣民。

摩尼教的教義是二宗三際論,"二宗"就是前面提到的世界的兩個本源,光明和黑暗,即善與惡;"三際"則是同樣在佛教中非常常見的世界發展的三個過程,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個消失的教派,若說到它另一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

摩尼教的經典中描寫,光明佔據北、東、西三方,在光明王國裡,永遠是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潔淨的,光明王國的統治者,波斯稱為意為永恆的察宛,東土也叫明父、大明尊。黑暗佔據南方,到處充斥著惡劣的煙火、悶氣、颶風、汙泥、毒水,統治者是黑暗魔王,除此外住著五類魔,整個黑暗王國每天都沉溺在情慾、爭吵之中。

光明與黑暗之間爆發了數次大戰,黑暗無法戰勝光明,統治者黑暗魔王就讓惡魔生下了人類的祖先,擴張自己,削弱光明。人類雖然是黑暗之魔的子孫,但是光明的統治者大明尊無法看著人類掙扎在苦難中,於是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來拯救人類的靈魂。

一個消失的教派,若說到它另一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

摩尼教創立於公元三世紀,也就是中國的魏晉時期,在唐代傳入中國,之後逐漸發展起來。在中國古代,明教發展又混合了道教、中國佛教、白蓮教等成分。到了五代十國、宋、元、明,摩尼教經常成為農民起義的組織工具,他們將張角尊為教祖,將摩尼視為光明之神,崇拜日月。

除了同樣堅持素食、戒酒等教禮外,還提倡裸葬,服飾尚白,倡導團結互助,同為一家,認為世上光明終將戰勝黑暗。五代梁貞明六年(920)母乙曾以此發動起義。兩宋時期流行於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等地,藉著這個教派的名頭不斷出現農民起義,最著名的是方臘起義和王唸經起義。

一個消失的教派,若說到它另一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

唐高宗、武則天的二聖時期,摩尼教主要是在安西都護府傳播。武后延載元年(694),波斯人拂多誕將摩尼教帶入中國,大曆三年(768)於長安建起了著名的明教寺廟,即大雲光明寺。

在唐朝,摩尼教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既有被玄宗下旨嚴禁眾人參與的時候,也有元和八年(813)宴歸國受令至中書見宰相,得到唐皇室禮待。但是最大的一次打擊也在漸漸醞釀,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回紇吃了敗仗,國勢衰落,唐廷對回紇和摩尼教的態度立刻改變。恰逢此時唐武宗推行一系列"滅佛"政策,引發著名的會昌法難,摩尼教也和佛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兩者相加,摩尼教因此迎來一場浩劫。

此後的摩尼教長久下行於百姓之中,逐漸成為了農民起義的主要旗幟。

一個消失的教派,若說到它另一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

明太祖朱元璋身份低微起事,但是最終打下江山,執掌天下,很有傳奇色彩。再加上建國號"明",這個名稱十分的有趣能引起人們的聯想,所以也就有了朱元璋和明教有莫大關係的民間傳說。到了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中,更是將這種傳說進行了一番細化。但是不論如何,摩尼教能夠長久存在而且得到發展,與其自身的包容性是分不開的,因地制宜,到了中國就吸收中華文化,吸引不少信徒。由此可見,一種文化想要長久發展就離不開包容與改變,只有跟上時代,才能永葆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