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總是做得很老?下鍋前多了這兩步,你在看看如何

青菜總是飯桌上不能少的一道風景,充滿了魚肉的一頓飯總是讓人看了就飽了,這時候一盤翠綠的炒青菜就成了提起胃口的關鍵。青菜不僅顏色好看,還有很多肉類不具備的纖維類營養,一個人要想保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每餐必須吃青菜。

青菜總是做得很老?下鍋前多了這兩步,你在看看如何

現在有很多人顯然對青菜不感興趣,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人,自己做飯的時候很少炒青菜,有時候甚至只吃一根黃瓜就湊合了。後來我去朋友家吃飯,他上了一道炒韭菜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不愛吃菜了,朋友做的韭菜顏色青青綠綠的,讓人看了就想嘗一口,而我自己做的菜往往葉子炒的比較黑,而且咬起來很老。我相信很多小夥伴之所以不愛吃青菜也是這個原因,後來我問了問朋友,自己回家之後又嘗試了一下他的方法,終於掌握了正好的火候,炒出來的菜也是翠綠的了!

青菜總是做得很老?下鍋前多了這兩步,你在看看如何

以前我們在家做青菜時,往往在水池裡洗一洗,覺得差不多了就直接進鍋爆,出鍋之後的效果就很不好。實際上這麼做菜是不完整的,在下鍋之前還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有了這兩步,炒出的菜才能好看:

青菜總是做得很老?下鍋前多了這兩步,你在看看如何

  1. 泡青菜的水裡要加點鹽。一般我們洗菜的時候都直接把菜放到盆子裡泡著,正確的泡法是在自來水裡再加一勺鹽。菜葉子裡含有很高量的金屬元素,它們在接觸空氣之後很容易發生反應使葉子變暗,加入了鹽水後就能在葉子表皮組成一道薄膜,可以將裡面的元素和空氣隔離開。不過鹽也不要加得太多,否則會把葉子弄壞。
  2. 炒前焯一遍水。焯水的意思就是在做菜之前先把它煮到半熟左右,這樣處理之後只需要繼續微微加熱一下就可以出鍋了。為什麼要焯水呢?因為我們在做一些需要長時間炒的菜時,即便已經用鹽水泡過,在油的長時間加熱下那層膜還是會被破壞。比如炒蓮藕就很需要事先過水,否則做出來的藕就會很軟。
青菜總是做得很老?下鍋前多了這兩步,你在看看如何

以上的這些辦法可以保證菜葉的色澤。但還有些小夥伴表示自己做的菜很容易出水,一盤菜總是做得軟塌塌的,這種情況在韭菜或白菜上尤其常見。那麼出水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是因為炒得時間太長了。青菜儲存水的器官是很薄弱的,稍加溫度就會使葉子中的水流出。

青菜總是做得很老?下鍋前多了這兩步,你在看看如何

在做菜的時候應該儘量用大火,如果頻繁的用小火,就會延長加熱時間,最後很容易就導致出水。同樣的,如果過早的加入鹽,也會使鹽分滲入青菜,導致出水,我們應該等到菜快熟的時候再加調料。這裡給出炒韭菜的具體方法:要把韭菜分成兩部分——頭尾,先給韭菜上加一勺油,再撒上一勺鹽,先炒頭部,等它變得較軟之後才加入尾巴,同時加大火炒一會迅速關火。一般飯店的廚師都會告訴你少炒一會,但是家裡的爐子是不如飯店的,我也嘗試過不同的時間,最後得出以家裡的火力炒二十秒左右是最合適的。白菜和韭菜是一樣的,要點都是分開炒,不過白菜就不用加油了,可以直接下鍋,鹽還是要加的。

青菜總是做得很老?下鍋前多了這兩步,你在看看如何

還有一個就是不要用刀切菜,刀切之後的斷口也是很容易變黑的,儘量還是用手處理。其實青菜本來就很好吃,只是我們沒有掌握方法,只有看上去好看的菜才能讓人有品嚐的想法,大家學了以後也可以自己嘗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