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镇住猖獗的倭寇,堪称明朝的护国功臣,却终于牢狱

此人镇住猖獗的倭寇,堪称明朝的护国功臣,却终于牢狱

胡宗宪向上爬的路

大明嘉靖年间,皇帝一心修仙求长生不老之法,不顾底下官员贪污巨蠹搜刮民脂,导致东南边的倭寇乘虚而入,江浙一带的百姓深受倭寇的侵扰,家离子散。

贪臣严嵩底下都是些乌合之众,所以面对这个烂摊子,无计可施。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严嵩的困境。此人正是胡宗宪。

胡宗宪通过严嵩义子赵文华搭上了严嵩这层关系,拿下了直浙总督的位置,权利之大如何:大明朝东南地区的将军士兵,皆听之调用。

在当上直浙总督前的胡宗宪早已熟读兵法,亦在官场混了好些年,要论兵法,满腹都是,要论处世,也够圆滑。所以天时地利人和齐了,他大展拳脚的时间终于到了。

胡宗宪通过各种手段,终于向上爬到了权利的中心,或许这个位置是他原本不敢想的,亦或这从始至终都是他的目的,这些都不得而知,总之他要在这里留下流芳百世的战斗征程。

此人镇住猖獗的倭寇,堪称明朝的护国功臣,却终于牢狱

胡宗宪的权术格局

胡宗宪首先收揽任用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和军事徐渭,其次放权下沉,让手下自由去发挥。最著名的军事事件就是宪擒徐海、诱汪直。

汪直是有明一代以来势力最大的海盗,他统一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各大势力,他又得益于收拢日本浪人(武士),组建成了强大的武装集团,影响力之大直逼得朝廷默许其势力的存在(汪直的部下可以堂堂正正地出现在苏杭地区和百姓进行贸易)。

汪直的老母妻儿一直为明朝所囚,胡宗宪想利用汪直家人强迫汪直投降,后听从徐渭的意见,将汪直家人好生对待,对汪直表面招降的意思。实际上招降只是一时之策,隐藏在背后的谋略是“以敌制敌”,利用招降汪直来打击其他海盗势力。

后胡宗宪利用此法成功收服了汪直,并且借助汪直打击了好些海盗。但由于有一个叫做王本固的猪队友非要杀掉汪直,导致倭患又起。

此人镇住猖獗的倭寇,堪称明朝的护国功臣,却终于牢狱

另一个海盗徐海相比汪直更心狠手辣,并且更具组织才能,精于海上作战。胡宗宪和徐海久战无果,当地百姓都深受战争的折磨。

面对这个情况,徐渭再次献计谋。胡宗宪派遣徐海的同乡罗龙文去招抚徐海,一者是同乡情谊,二是徐海不敢与大明真的撕破脸皮,就接待了罗龙文。罗龙文接近徐海之后,使用反间计,挑拨徐海与其两个重要伙伴的关系,导致三人力量分散,随后胡宗宪再予以各个击破。

观察这两场计谋,成功的原因实在谋士徐渭身上,但是胡宗宪每次都能听取下属的建议,听之用之,能按照实际情况来采取最适合的手段,以最终目的为导向,不在乎手段如何,这就是胡宗宪的权术格局。

此人镇住猖獗的倭寇,堪称明朝的护国功臣,却终于牢狱

政治明星的急速陨落

可以说,胡宗宪是大明王朝的顶梁柱,要不是胡宗宪,海盗倭寇的骚扰何时能评定还不敢说,甚至可能会因此而改朝换代!

平定了为祸多年的倭寇,胡宗宪算得上人生巅峰。大明王朝1566剧中有段对话很有意思,就是严嵩曾说倭患不可根除,这样就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朝廷不可一日无严嵩。胡宗宪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上却毫不犹豫把倭寇清除。

而在倭寇除去之后,徐阶接过了严嵩的位置,一场浩浩荡荡的倒严行动拉开了序幕,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严嵩的庇护下的胡宗宪自然不能避免。

此人镇住猖獗的倭寇,堪称明朝的护国功臣,却终于牢狱

很快,在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被解除一切职务,被贬回乡。所有的辉煌一刹那成为飞烟。倒严就要除根,在不久之后,胡宗宪被判入狱,胡宗宪在牢狱里明白最终的命运,于是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