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让朱德一举成名,吴玉章说,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

原创作品,搬运必究

护国战争期间,朱德指挥部队取得了棉花坡战役的胜利。虽然这场战役的规模并不大,但其历史意义重大。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胜利,从军事上扭转了护国战争的被动局面,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政治上,掀起全国反袁护国的高潮,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对朱德本人来说,他在此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一跃成为滇军名将、护国名将。电影《建党伟业》中,棉花坡战役是唯一的一段战争戏。朱德的孙子朱和平指出,“爷爷的军事思想成型于纳溪棉花坡战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04年前的那场战争。

此战让朱德一举成名,吴玉章说,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

1.临危受命,千里驰援棉花坡

1916年元旦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袁世凯启用“中华帝国”国号,改用“洪宪”纪元。这一天,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在昆明举行护国军誓师大会,发布讨袁檄文。随即,护国军挥师北伐。护国军第一军在蔡锷、罗佩金的指挥下,取叙州(今四川宜宾),克叙永(今四川永宁),准备会攻泸州。

泸州,地处四川省东南部,位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东南接贵州,西边靠云南,北面通重庆,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袁世凯对此战非常重视,派麾下劲旅曹锟的第3师,张敬尧的第7师,李长泰的第8师,驰援泸州。泸州成为北洋军和护国军争夺的焦点,泸州城的天空战云密布。

1916年2月,护国军会攻泸州的战役打响。护国军向北洋军发起猛烈进攻,双方打得不可开交。2月9日,由于护国军团长陈礼门麻痹大意,致使北洋军偷渡长江成功,陈礼门部猝不及防,纷纷溃逃,陈本人自杀,护国军第三支队队长董鸿勋被迫撤退,本来处于攻势的护国军陷入被动。北洋军抓住战机,调集重兵追击,双方在纳溪城东的棉花坡一带形成对峙。

此时,纳溪的护国军前沿阵地的朝阳观、九川山等据点已经沦陷,北洋军已对护国军形成包围之势,再加上北洋军数量、武器占明显优势,护国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形势万分危急,朱德的第三梯团1月20日才离开昆明,29日抵达宣威。朱德接到蔡锷军令后,下令部队日夜兼程,每天急行军一百余里,火速驰援纳溪。

2.攻势防御,血战到底显威名

棉花坡位于纳溪城东约五公里处,是纳溪城重要屏障。北洋军张敬尧、熊祥生部凭借优势火力,向棉花坡阵地发起疯狂进攻。护国军顽强抵抗,但因实力悬殊,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阵地随时都有丧失的危险。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2月17日,朱德率部赶到,立即投入战斗,并接任第三支队指挥任务。朱德一个冲锋,击退敌军两三公里,北洋军退守红庙高地,与棉花坡上的护国军再次形成对峙。


此战让朱德一举成名,吴玉章说,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

任护国军支队长时的朱德


此时的护国军,士气低落,不少士兵对战争的结果没有信心,有的乘机逃跑。朱德鼓舞大家,“北洋军不经打,他们师出无名,最终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朱德利用间隙,仔细观察了地形,详细了解了北洋军情况。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想守住棉花坡,不能靠被动的打阵地战死守,要实行“攻势防御”,寻找战机,主动出击。

为贯彻“攻势防御”策略,朱德组织部队实施夜战、白刃战,不断地在夜间打击疲惫敌人,给北洋军以重大杀伤。

随后,朱德组织部队实行三路反攻。朱德采取“侧攻”战术以一个营从正面组织火力牵制敌军,将大部分兵力迂回到敌人侧面,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北洋军没想到护国军还有能力组织反攻,对侧攻更是没有防备,一下子被打蒙了,损失惨重。朱德乘机扩大战果,收复了以前失去的部分阵地。

2月28日,部队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再次向北洋军发起了反攻。双方你来我往,在棉花坡区域激战了三天三夜,北洋军左右两侧部分阵地已被摧毁,但北洋军坚守待援,护国军损失也很大,双方对峙局面一时之间无法改变。

随着战争胶着状态的持续,战争形势对护国军越来越不利。北洋军第8师李长泰部进至合江,计划取赤水直抄永宁,如果这个计划实现,则护国军将会遭到前后夹击。而护国军已无多余的兵力可调,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伤员激增,弹药告急。鉴于这种局面,3月7日,部队按照蔡锷的命令,撤出了纳溪,在大洲驿一线休整。


此战让朱德一举成名,吴玉章说,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

护国军重要成员合影 后排右一为朱德


全国政治形势迅速发展,袁世凯越来越孤立,于6月6日在众叛亲离中死去。6月7日,朱德支队进驻泸州,护国战争宣告结束。

棉花坡战役是整个纳溪保卫战的核心,事关护国战争的成败,是护国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此战极大地打击了北洋军精锐,使护国军声威大震,有力支持了全国人民的反袁斗争,朱德因此一战成名,成为独当一面滇军名将、护国名将。

朱德在此役之后写到:“中华灵气在仑山,威势飞扬镇远关,史秽推翻光史册,人权再铸重人间。”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朱德六十大寿时曾说:“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终将袁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

3.功勋不朽,风范长存启后人

朱德自2月19日参战至3月7日撤出战斗,进行了1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在极端苦难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在一线,灵活运用夜袭、白刃战、侧攻等战术,稳住了阵脚,这种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作战能力,深深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无论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包括解放战争时期,擅长夜袭、打运动战、打游击战,一直我军的优势和特点。

朱德元帅在战争中一直注重发挥人民的作用,争取群众的支持,在棉花坡战役中也是如此。他军纪严明,明确规定不得“乱入民家”,要“购买公平,不得依势压迫”。他与棉花坡附近群众相处融洽,连放牛娃都主动为他提供信息,帮助护国军找到敌人炮兵阵地位置,实现了成功夜袭。

他与当地大户人家陶家大院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部队转移时,陶开泰父子故意引开敌人,掩护朱德从后门转移。最终,陶开泰父子被敌人杀害。此后,朱德元帅与陶家一直保持长久的友谊。

纵观朱德元帅的一生,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稳定中军,在棉花坡战役如此,在南昌起义后向赣南转移时亦如此,在红军历次“反围剿”中更是如此,他带领人民的军队从南昌首义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是名副其实的三军统帅,他的军事思想、军事素养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原创作品,搬运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