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閱讀點擊關注“小胖梅”

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待了很長很長的時間,久到我都忘記是什麼時候買的。

當我再次拿起它的時候,看見書的前幾頁有些字眼下面劃了紅線。我回憶了一下,之前讀不下是因為覺得太枯燥了。譯者可能本著對原著的尊重,所以有些語句讀起來有些拗口,也有點囉嗦。

這一次我堅持了下來,不禁懊悔之前沒有看到後面再下定論。

不是因為後面是有趣的,而是後面知識乾貨很多,理清了我閱讀的思路和方法。

讀完以後我也已經寫了有關的兩個小主題的讀書筆記,最終還是想給自己給這本書做一個全面的交代。這一點倒是和譯者郝明義不謀而合。

譯者也是在看到這本書以後,被兩位作者對教育閱讀良苦用心而折服,遂而產生了出版和翻譯此書的念頭。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如何閱讀一本書》封面

一本為了增進理解力而寫的書籍

作者是這樣描述本書的目的的: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說的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了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的。

編輯者說:

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瞭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如何閱讀一本書》背面

作者生平

莫提默·J.艾德勒

艾德勒於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市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享年99歲。他14歲時從中學輟學,成為紐約太陽報的送稿人員,他當時立志想要成為一名記者。後來為了改善自己的寫作能力,就去上了大學的夜間課程。

接著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繼續學習,由於不喜歡上必修的游泳測驗,沒能獲得學士學位,但阿德勒還是留在了大學,最終得到了一個講師的位置,並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1983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了他一個榮譽學位以作為補償。

艾德勒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得出人們在閱讀時碰到的種種問題,寫出了第一版《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的優秀作品,此外還以主編《西方世界名著》以及在1974年第十五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上擔任編輯而聞名於世。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演講時的艾德勒

查爾斯·範多倫

在我瞭解後範多倫的人生經歷之後,我覺得他也是一個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典型代表。後來在教育事業和編輯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算是打了一個翻身仗。

範多倫於1926年出生在紐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是拿到過普立策文學獎的知名作家,都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教授,而他的母親則是桃樂絲 ·範多倫,也是一名作家。

1956年,當時範·多倫的正職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英語教師,他還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和英語博士學位,有著書香門第的出身背景,氣質翩翩的優雅風度,才氣過人。,按現在的話來說,當時的範多倫堪稱是一位國民男神。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國民男神”範多倫

當時他參加了一個名為《21點》的益智類節目,你可以理解為類似我們現在的《一站到底》的模式,範多倫蟬聯了兩個多月的擂主,守擂失敗依舊是電視熒屏上明星人物。

後來被人爆出,《21點》節目涉及作假,基本上所有的選手都是事先拿到題目,所謂的現場作答,其實都有事先演練。

1959年11月2日,範多倫在調查委員會上承認了自己參與作假。至此,這個天才擂主跌下神話,不僅和電視臺解約,也被哥倫比亞大學辭退。這整個故事後來還被拍成一部名為《益智遊戲》的電影,原型就是範多倫。

此後他承蒙艾德勒的收留就一直在出版社工作,倆人曾共同密切主持過很多經典著作的討論會,他就和範多倫一起重寫了這部為了閱讀而寫的書籍。

由此可見,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極有可能受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在付出代價之後如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並且為之改正,此乃珍貴的誠實人生,同樣可以獲得尊重。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電影《益智遊戲》海報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本什麼樣的書?

有人說,作者也許是一個很會讀書的人,但是肯定不會寫書。

有人說,書中有邏輯沒趣味,囉囉嗦嗦晦澀難懂。

也有人說,閱讀應該隨心,別讓條條框框束縛了你,沒有樂趣的閱讀特別沒勁,最好的閱讀方法就是打開一本書看十分鐘,能繼續就繼續,不能就扔一邊。

但也有很多人和我持一樣的觀點。本書作者在一開始說的明明白白,那些讀了幾頁就“扔在一邊”的讀者無疑就是典型“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我想你錯了,”作者所認為的重要內容你還沒有了然於胸,你怎麼敢輕易下評論?

再者,即便最優秀的作者寫出來的書也是不完美的。因為時代在變化,科技在進步,很多當時寫的事實或者觀點是需要在未來去證實的。作者所寫都是自己本身認為重要的觀點,我們本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來看待才是明智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01 全書的骨架

全書分為四個篇章去論述如何閱讀的四個層次問題,以及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更是在開頭和結尾都告訴讀者閱讀的活力和藝術,以及這項藝術可以為我們帶來心智的成長。

作者在第一篇論述了前兩個階段: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第二篇全篇都在講述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由此可見分析閱讀在全書中佔據的重要地位。

第三篇講述的是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由我對通書的理解,以及結合自己的實際,淺陋地認為只要學會了作者提到的前三個層次的閱讀規則,不同讀物的技巧也不會再是問題。

第四篇寫的是閱讀的最終目標:主題閱讀。作者並沒有用很大的篇章來寫作,我個人認為,因為這是最高的閱讀目標,但也是不怎麼符合我們一般人的閱讀方式,這個更適合是做主題研究的專業研究者。

因為這個主題閱讀我沒有實踐過,所以本文就不作談論,只給大家分享最重要也比較容易學習的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第二篇的目錄

02 何為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

基礎閱讀不用多說,只要我們認識字知道怎麼讀就達到這個層次的要求。

檢視閱讀直接理解為有系統的略讀就不會偏離航線,唯一的重點就是需要把握好時間。也就是說在有限的時間內用粗讀的方式去了解整本書的大概內容。

作者也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建議,比如一定要看前面的序言和目錄,很多時候我看完目錄和序言我就可以大概瞭解到作者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書的整體內容是什麼,作者分了多少個部分來寫就,不要放過這個作者向我們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

接著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全書粗讀一遍,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要停下來,因為停下來容易讓我們的思路斷層,可能等到我們查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忘記前面讀的是什麼內容了。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我以前就常會如此,不得不又倒退回去,吃力不討好。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我在看村上春樹的《1Q84》時就是不敢停下來。整套書總共有三本,第一本前大部分內容是按照男主人公“天吾”和女主人公“青豆”兩條人物路線在走,你好像覺得是兩個獨立的故事,但是排版又是交叉的來,一開始都是懵逼的。

讀到第一本後半部分的時候你才明瞭兩者之間的聯繫,等你讀完第二本你就不會對第三本書中的出現的第三條人物路線“牛河”感到困惑。

這裡以《1Q84》的結構作說明就是再次強調第一次略讀不要半途停下來查資料的重要性。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1Q84》的封面

03 進階階段:分析閱讀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

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和消化的。

我們日常閱讀的大部分書籍中,只要運用檢視閱讀就可以了,只有少數優秀的書籍需要運用這個進階版的閱讀方式。

第一,列出全書的大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全書的結構列個思維導圖出來,這樣你對全書的架構或者說骨架就有了一個全面的認知。

第二,找出書中的關鍵字或者重要語句,排列組合複述整本書的大概內容。於此同時你也可以瞭解到作者的主旨,知道了作者論述的是什麼。

第三,提出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在哪裡,或者是有沒有答案,作者把這個問題解決得怎麼樣了。

第四,深入思考,作者寫的這些觀點有沒有道理,是全部還是部分有道理,這些和我們有沒有關係?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有人說這些分析閱讀就像讀書時做閱讀理解,我認為一樣又不太一樣。

一樣是我們確實也需要去找出文章的結構和中心思想,找出作者的論證來。

不一樣之處在於閱讀理解的題目已經是編者幫我們提出來的,而分析閱讀這一步需要我們親自去做。還更重要的就是要去思考作者認為重要的觀點是否帶給我們啟發,能不能應用到實踐中去。

它也和最近網上很火的蘋果閱讀法有相似之處,區別在於蘋果閱讀的要求是要我們最終能夠複述書中的重要觀點和看法,而分析閱讀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而不是照單接受作者的觀點。

另外作者也提到,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去寫下來。

只有把你腦海中理解的知識轉為文字記錄下來,才能真正算做完了分析閱讀。如果你寫不出來,那極有可能你其實不知道你腦海裡的想法是什麼。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蘋果閱讀法”的步驟

04總結

如果我們只是為了獲得資訊或者娛樂,那隨你開開心心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好了,但如果想從優秀的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增進理解能力,大家不妨認認真真去做一下分析閱讀,得到的收穫會超乎你的想象。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好的書籍會在你讀完的時候讓你感覺你好像和這本書一起成長了,同時我們的頭腦也無限地成長和發展下去,伴隨著我們心智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