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領讀2:我該怎麼主動,閱讀才有效

今天領讀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章,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導讀:

“閱讀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的瞭解的人。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在這個互聯網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研究如何閱讀還有必要麼?或者另外一種問法,在這個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瞭解?

書中說:

這種機構沒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讓觀眾、聽眾或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相反的,他們直接將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就像錄影機願意接受錄影帶一樣自然。他只要按一個“倒帶”的鈕,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適當言論。他們根部不需要思考。

這種不需要思考就能獲得的信息,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就像你開車時一直都在用手機導航或車載導航儀,聽語音提示你該怎麼走,前面哪有路口,哪有紅綠燈,你自己根本不需要看路牌,路標啥的,但當你突然沒有手機或導航儀的時候,你卻發現,自己平時開車走了很久的路,居然還不熟悉,甚至有時還會迷路。因為我們平時都沒想過這條路該怎麼走,都沒思考過前面有啥路標,路口,只要按照語音的提示走就行了,而我們自己卻失去了自己理解路牌,標識的能力。

《如何閱讀一本書》領讀2:我該怎麼主動,閱讀才有效

一、精華領讀

1、主動閱讀

讀書的時候我們不是接收器,只是被動的“接受”對方很賣力的在“給與”、“發送”的資訊,就像我們被人打了一拳或者接受了一筆遺產一樣。恰恰相反,作為讀者應該像棒球賽裡的捕手一樣。

2、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還是獲得理解而讀

第一種意義,我們自己在閱讀報紙、雜誌,或其他的東西時,憑我們的閱讀技巧與聰明才智,一下子變呢個融會貫通了。這樣的讀物能增加我們的資訊,卻不能增進我們的理解力,因為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們的理解力就已經與他們完全相當了。否則,我們一路讀下來早就應該被困住或嚇住了。

第二種意義,一個人試著讀某樣他一開始並不怎麼了解的東西。這個東西的水平就是比閱讀的人高上一截。這個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能增進閱讀者的理解力。這種雙方水準不齊之下的溝通,肯定是會發生的,否則,無論是透過演講或書本,誰都永遠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東西了。這裡的“學習”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記住更多的資訊和你已經知道的資訊在同一水平的資訊。

《如何閱讀一本書》領讀2:我該怎麼主動,閱讀才有效

當我們並不太理解這本書的內容的時候,我們怎麼辦呢?

請別人替你解釋看不懂的地方還是隻理解你能理解的,其他的放棄。

此乃下下策也。

作者在本書中試圖告訴我們,這兩種方式都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有一種方式才是:

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實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發起挑戰。

3、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學習與自我發現型學習

吸收資訊是一種學習,同樣地,對你以前不瞭解的事開始理解了,也是一種學習。但是在這兩種學習當中,卻有很重要的差異。

我們常說的“書呆子”,說的就是雖然書雖然讀了很多,但只是獲取了書中的諮詢,但是卻並沒有轉化為自己的智慧。

《如何閱讀一本書》領讀2:我該怎麼主動,閱讀才有效

二、今日評論話題

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你覺得我們要怎麼才能做到將資訊變成自己的理解呢?光靠思考就夠了麼?還需要做其他什麼麼?

討論的同時也期待你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找到答案。

我是席墨生,只會讀書,寫文章,夢想著帶著喜愛的書一起看遍全世界,寫遍全世界。關注我,每天陪你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