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垮掉的一代”,感現代啟示

我經常要對別人說“很高興見到你”,儘管我見到他們根本不高興。

——霍爾頓

導讀

《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問世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的美國,彼時美國剛取得二戰的勝利不久,成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國,國民們感到無比驕傲自豪。但同時,其國內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與國人極度匱乏的精神文明形成巨大落差,從而滋生出各種社會矛盾,比如著名的“垮掉的一代”、“披頭族”就產生於這個時期......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垮掉的一代”,感現代啟示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16歲的主人公霍爾頓從潘西中學退學後跑到紐約鬼混,最後幡然醒悟,回到家裡的一段經歷。16歲的他年少、叛逆、暴躁,他厭煩著這虛偽的一切,他最常掛在嘴邊的詞語是“混賬、假模假式”。他一邊“頹喪而勇敢”地對抗著這在他看來虛假的社會:私自提前退學、未成年就喝酒、和女人調情、試圖嫖一個娼婦等等,一邊又膽小如鼠:有人偷了他的手套,他在腦子裡會把那人胖揍一頓,但實際只會說一些尖酸刻薄的話來激怒那人,甚至連最直白的責罵都不敢說出口。

從前有人說霍爾頓是那個特殊時期眾多充滿迷茫、矛盾、反叛心理的美國青年的代表,這個不置可否,但時過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再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很慶幸能夠不再處於時代的侷限性下思考問題,可以隨心的從多個方面解讀故事並獲得人生啟示。

現實中的霍爾頓:無力對抗時代的洪流,便“隨波逐流”吧

主人公霍爾頓年僅16歲,但已經換了四次學校,而且仍舊劣跡斑斑。他痛恨學校、痛恨讀書學知識,認為“讀書的目的不過是以後有錢買輛混賬凱迪拉克”;他痛恨著大人的虛偽,他罵綏摩校長是“勢利眼”、他打心眼裡看不起那些只會參加弟弟葬禮的煩人親戚;他痛恨同齡人、室友老斯特拉德萊塔的“渣男行徑”——花心,騙不同的女孩約會,其中就包括霍爾頓的心上人。

他一直在同社會里各種各樣的墮落腐朽做著抵抗,但與此同時,他也在不斷“腐敗消沉”。他逃離學校後總在酒吧裡假裝成年人,以便能買到酒喝;他在酒店的音樂大廳里約三個素不相識的醜陋女子跳舞來放縱自己;叫了一個娼婦想滿足自己無處發洩的性慾,但最後卻被訛詐加暴打。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垮掉的一代”,感現代啟示


在我看來,霍爾頓的不斷沉淪,並不是對黑暗社會的無奈妥協,而是一種無聲的、“消極”的抗爭。他只是一個孩子,但他面對的卻是整個社會的渾渾噩噩,他痛恨、他謾罵,都毫無作用,他明白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與其這樣痛苦的苟活,倒不如“以墮落對抗墮落”,還能換得些許快意。不過他依舊心懷理想,那是一片淨土,是他心中的純淨“麥田”,他幻想去成為那“麥田裡的守望者”,守護他的美好世界。

霍爾頓的心境轉變:愛讓理想變得更現實

霍爾頓並不是冷酷無情的人,他心中自有一坨評人的秤桿,雖然大部分人被他分到了要遭受唾棄的領域,其中可能還包括他的老爸,但他也有深愛的人:他那已故的弟弟艾裡和可愛的妹妹菲芘

妹妹菲芘是霍爾頓在世界上唯一的精神寄託,當他從學校剛回紐約的時候就想著給她買唱片禮物;晚上冒著被發現的危險偷偷回家看望菲芘,和她徹夜長談;準備離開紐約前往西部的那天,特意去學校找菲芘,希望能夠見妹妹最後一面。

如果說這本書的前部分全是充斥著墮落、腐朽、冷血、對抗的主題思想的話,那麼後一部分則恰恰表現了相反的情感主題:溫情、細膩、愛意等等。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垮掉的一代”,感現代啟示


故事的最後一幕是菲芘在大雨中坐著旋轉木馬,開心地和霍爾頓揮手,霍爾頓也在雨中向妹妹菲芘揮手回應。作者塞林格甚至都沒有過多描寫兩人的內心情感,就以霍爾頓開心極了為結尾來宣告這個故事的完結。突兀嗎?可能有人這樣認為吧!他們或許還認為霍爾頓是抵抗不住壓力了才選擇老老實實回家,向真實社會妥協。但只要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那樣。

霍爾頓對妹妹是真摯的愛,他要離去是為了追尋純淨的理想勝地。兩者放在大環境下乍一看並不矛盾:親情與理想可以並存。但實際對霍爾頓來說,卻是個大大的悖論:如果他選擇呵護妹妹一生,就註定不能遠離她,而他如果選擇追求理想之地,也就註定要放棄妹妹。

霍爾頓是矛盾糾結的,但是當他看到即使下著大雨,在自己陪伴下也能開心玩耍的菲芘時,他突然明白了理想的真正意義:理想並不是遙不可及,理想也不是非要“一人昇天,全家不寧”(主人公離家出走),可能生活中最平凡的那些瞬間才是自己苦苦追尋的理想,能留住那些幸福的瞬間就是理想的真諦。

“愛能讓人更成熟”這句話沒錯,正是對菲芘的愛讓霍爾頓明白了他所追尋理想的真實內涵:能讓人最終感到幸福的才是理想,否則就算實現了理想也是捨本逐末、毫無意義

結尾

雖然作者在書的後半截著力描寫了霍爾頓和妹妹的情感交流,凸顯出正面、積極的主題,但我在第一次讀罷此書後,還是覺得甚是沉悶,猜想可能是和整本書的基調以及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設定有關,所以過了好久才理清楚思路,總結出了三點啟示。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垮掉的一代”,感現代啟示


一、社會異化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社會發展不均衡問題,而主要是指人類的生活水平和思想上的不平衡。近兩百年來,隨著工業革命、電氣革命、信息革命的相繼出現,人類文明快速進步,發展週期大大縮短,但人類的精神思想卻沒有普遍提升到相應的高度,因此就會產生一些社會性的矛盾問題。

除去政府應對措施不提,我們作為個體公民可以做的是:多讀書、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實現自我價值、從容應對問題。

二、青少年問題。青少年一般是指13歲到19歲年紀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多動、叛逆、不服管教,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隨波逐流,“不是成仙,就是成魔”。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們對他們多加關心照顧,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困難,“少年的肩,應該擔起草長鶯飛和清風明月”!

三、愛與理想問題。愛與理想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兩者看似不相干,但實卻“榮辱與共”,沒有了愛,理想將毫無意義;沒有了理想,再多愛也不能彌補一個人的精神需求。所以,正確認識並協調好兩者關係將會有助於我們今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