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近日石油市場發生兩大不可思議的事件:

第一,石油資產價格跌破歷史記錄,美國05原油期貨一度跌為負值。

第二,有客戶在銀行購買了原油產品出現鉅虧。面對再次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不少人重新開始深刻反思。


歷史上還有三次石油暴跌

其實除了本次創造歷史的暴跌之外,上世紀80年代以來,還有3次值得關注的原油暴跌時期,原油分別在1986年4月、2009年2月、2016年2月觸底。

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圖 美國WTI原油期貨結算價(連續)數據來源:WIND

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圖 全球GDP實際同比增長 數據來源:WIND

第一次原油暴跌發生在1985年4季度到1986年1季度,油價從31美元/桶一路狂跌至10美元/桶附近,跌幅達69%,也是本次油價暴跌至負值之前的歷史低點。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需求下降,是第一次油價暴跌的基本面因素,全球GDP實際同比增速由1984年的4.87%下降至1985年的3.90%和1986年的3.42%。

而導火索則可能是沙特在1985年9月開始逆勢增加產量,而同年12月OPEC成員國決定,將政策重心從價格轉移到市場份額,從而加深了油價下跌的幅度。


第二次原油暴跌則發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石油從2008年7月的高點開始暴跌,從145美元/桶附近下跌至2009年2月的30美元/桶左右,跌幅接近80%。

全球經濟增速從2007年的5.67%的高點“跳崖式”回落,先是到2008年的3.04%,然後在2009年觸底至-0.01%(IMF數據,聯合國的數據是-1.28%),是導致油價下跌的基本面因素,而導火索自然就是全球金融危機。


第三次原油暴跌的時期相對特殊,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從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油價從107美元/桶下跌至45美元/桶附近,15年6月小幅反彈至60美元/桶後又延續大跌,於2016年初止跌於27美元/桶附近,跌幅將近75%。

第一個階段原油暴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頁岩油革命漸入佳境,到2014年,美國已經從一個石油淨進口國變成了一個石油出口國,導致原油市場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這個階段主要是因為技術革命導致原油供給增加引發的供需失衡。

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而第二個階段,則除了技術衝擊的餘波影響之外,還有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基本面影響

,2016年經濟增速是次貸危機後增長最低的一年(不包括剛過去的2019年)。

綜上來看,歷史上每次原油暴跌都是供需失衡引發的,進一步區分的話,則多數(3次)是由週期性或危機性需求衰減引發,少數(1次)是由技術革命導致的供給增加引發。

而值得關注的是,每次油價大跌之前,原油庫存均處於較高位置(與彼時的高點相比)。所以從經驗來看,庫存水平往往會成為原油暴跌的助推劑。


石油種類那麼多,大家討論的是哪一種?

北京時間4月21日凌晨2點前後,國際油價持續下挫,紐交所5月輕質原油(WTI)期貨價格下跌55.90美元,收於每桶-37.63美元,跌幅為305.97%,史無前例。

最終05合約交割242萬桶,交割清算價格10.01美元。

這和一直以來的石油價格認知是不是不太一樣?

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石油種類非常繁多,衍生資產更是多種多樣,石油類資產除了我們近日關注的各種報道中的石油期貨,市場還有石油基金、石油相關公司股票等等與石油資產相關的衍生產品。

本次跌為負值的是WTI(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期貨,除此之外,目前主要石油期貨交易品種還有: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輕油,天然氣,無鉛汽油,熱油,布蘭特原油;新加坡交易所的中東原油;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汽油,煤油,柴油,原油;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柴油等等。


石油的價格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首先,從供給角度來看,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石油市場是一個多方博弈的市場,目前石油市場被分割成了遵循截然不同規則的兩個部分:

一個部分是以歐佩克或“歐佩克+”為代表的國家壟斷的價格托拉斯體系,另一個部分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市場體系。

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數據來源: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每當歐佩克或“歐佩克+”體系以國家行政力量達成壟斷協議,通過限制產量推動石油價格逐步走高,自由市場體系中的美國企業就必然會在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下生產更多石油,從而推動國際市場上的石油供應大幅增加。

而這又一定會對國際油價造成下行壓力,反過來誘使歐佩克體系再度發動不計成本和自我損害的價格戰,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迫使美國企業退出市場。

這種國家與市場之間的博弈如今已經成為一種無解的週期性戰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目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及其合作伙伴就“有史以來最大的減產協議”達成共識,雖然最終結果和實際減產力度目前仍不可知,但能確定的是本次減產無法解決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困境。


第二,受疫情影響全球需求萎縮,產業鏈與供應鏈生產性等用油、交通運輸等服務型用油需求大幅收縮。

國際能源署(IEA)不斷調整石油需求預測:在今年2月份經濟社會因疫情而限於停頓的最嚴重的時候,僅中國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就減少300萬桶以上。

最新的更為悲觀的預計是,2020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將會比2019年驟降1/4-1/3。以2019年的每天1億桶石油需求來計算,疫情導致的需求萎縮規模達到2500萬-3500萬桶/日,這差不多已經接近歐佩克總產量或者整個北美地區的總消費量。


第三,從技術層面看,石油倉儲成本高企,交易商割肉現金交割也會影響價格。期貨的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交收一定數量的商品,這種商品可以是石油,也可以是黃金、大豆、玉米等等。在這個投機市場,大部分期貨交易者會選擇在到期之前平掉本期合同,以避免收到實物商品。

受疫情影響航空、煉油廠等石油主要消耗者需求猛降,石油儲備無從消耗。整體來看,全球範圍內管道、倉庫、船舶等倉儲負荷越來越大,尋找新的存儲空間越發困難,石油現貨商品運輸和存儲成本高企,成了燙手的山芋。

很多交易者甚至沒有進行石油實物商品收取、運輸、倉儲的能力,這也導致他們無論多低的價格都必須割肉現金交割,以免收到一桶桶的石油。於是,此次原油史上罕見的“負數油價”一幕就這樣出現了。

屢屢飛出黑天鵝如何應對?石油市場暴跌後的投資覆盤!

只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

1.投資前充分了解風險

受地緣政治、短期經濟衝擊等因素綜合影響,石油資產的波動風險大。疫情以來經濟和金融環境高速變化,黑天鵝事件頻現,還需要繼續提高風險意識保持高度警覺。


操作應對:

單一資產也是有風險的,不妨多元投資,組合投資,通過分散投資的方式降低組合波動,爭取更好的收益風險比。


2.充分了解市場瞭解產品

購買具體產品前一定要了解產品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投資範圍,投資策略,產品設計,風險等級等等。比如石油資產種類繁多,交易方式各異,在21日出現負值之前,05WTI原油期貨已然下挫至10美元附近,與年初相比跌去大半。


操作應對:

投資前看看產品和自己適不適合,投資前看看自己風險承擔能力如何,是否適合特定的金融產品,對資金的流動性有怎麼樣的要求,能承擔的最大損失限度在哪。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提升市場認知,強化投資能力。

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整理自網絡,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秒懂你財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