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看到袁世凯,我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大概就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人。教科书上面对他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当然,我很幸运的是我的历史老师没有和我们简单的说袁世凯就是窃取果实的人,而是和我们说现在史学界对袁世凯的行为有所存疑,这个说法不对,所以你们以后在考卷上也不要这么写了。

当然,就算老师这么说,袁世凯也没有什么正面形象留在我们心中。

当然,这本书就探讨了袁世凯的正面形象。对于袁世凯,更像是被命运光顾后又抛弃的人。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这本书内容很多,基本讲述了袁世凯的一生,从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到年老后被世人所抛弃的苦闷,让人唏嘘不已。

袁世凯出身在河南项城的大户人家。他的二叔袁甲三和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童年,并且交情很好。袁家最鼎盛的时期,袁甲三任钦差大臣、河道总督;袁保恒任头品顶戴的部院 侍郎,并先后任李鸿章淮军的翼长即参谋长、左宗棠湘军的会办;袁保庆任一 个实缺的盐法 道员;袁保龄也官至四品候补道;袁凤三也为陈留县训导。总而言之,他们家是一个大户人家。

然而自袁耀东到袁世凯这一代,四代袁家男性,几乎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岁。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袁世凯因为屡考不中,加之他也不喜欢应试的文章,于是就将中心放在了研究兵书上。他后来在朝鲜初次显露他的才华。

帮助朝鲜训练新兵,遏制住日本和俄国的势力。以比较强硬的态度让日本侵略朝鲜的计划搁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后来日本憎恨袁世凯的原因之一。

袁世凯起家与小站练兵,吸纳了英美和德式操练法,有了自己的高水准的军队。

当然人们对袁世凯争议很大的就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拿出光绪帝的“密令”,要求袁世凯举兵,先杀直隶总督荣禄,然后带兵围攻颐和园,清除后党。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根据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的记录,发现袁世凯虽然站在光绪帝这一边,但是提出一个重要前提,皇帝必须到自己的营中亲自下令。但是据袁世凯自己记载,当时他强调了两点,一是杀荣禄容易,但是要奉旨行事。二是营中枪弹均被荣禄控制,必须先储备弹药,再举事。而且自己只有7000人,董、聂各君四五万人,怎么能办成这件事?

那么他是否告密了呢?

谭嗣同是18日深夜告诉此事。20号早晨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并未说此事。那么9月19号袁世凯有没有向慈禧或荣禄告发?没有证据表明他告密,且若是荣禄急电给慈禧,那么慈禧绝对不会等到21号才动手。

那如果是袁世凯20号告密,荣禄夜报呢?当时晚上不能做火车,只能做马车,所以这个时间也是被证明不可能的。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还有二十一条的签订,当时袁世凯并没有签订二十一条,签订的是中日条约,也仅剩下13条。在签订过程中,袁世凯一直拖住日本,还亲自修改协议,并且将这件事告诉西方列强,希望通过他们制约日本。

可惜的是希望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精力,且不愿意得罪这个新兴的列强。但是这本来是私密的谈判,被中国传了出去,暴露了日本想要吞并中国的野心,所以日本憎恨袁世凯。

袁世凯也将这个条约秘密透露出去,所以很多学生和爱国人士都知道了,表示强烈反抗。

当然在日本的一再逼迫下,袁世凯不得不签订了13条。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相信詹天佑修铁路,大家并不陌生。这个铁路就是袁世凯像外国借款命令修建的。

袁世凯还是废除科举的人,这也使他得罪了这些人。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也是他创办了中国警察。当时八国联军攻占天津之后迟迟不肯归还,在清政府和袁世凯的一再催促下,他们才同意归还天津。但是提出天津周围10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否则不予归还。于是袁世凯就提出巡警制,将2000名警察调入天津,让八国联军吃了个哑巴亏。

但是,最令人诟病并且不能洗白的就是袁世凯的称帝行为。

但是神奇的是,当时所有地方的司令都在劝他当皇帝,蔡锷也是其中一个,也就是小凤仙帮忙逃跑的那个军官。当时有很多人写劝书,日本人和英国人都表示了赞同。

每周一书——晚清有个袁世凯

但是当他真称帝的时候,蔡锷第一个独立表示反对,这个很令人深思。

而且袁世凯死前留下的继承者的提名,只见上面亲笔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前任总统所推荐的三人,将作为总统的候选人,从三人中选出一人为总统——袁世凯如果将他三个儿子的名字同时列出的话,那么,最终担任总统的,也将是他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从这一点看,袁世凯还算是有良心的,他没有继续自己的皇帝梦,没有把这个尴尬的问题,抛给后人。

虽然我觉得这本书有点的没有说清袁世凯令人误解的地方(比如网传袁世凯选举时派人强制选举他,不然不让走,也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历史终究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有一团迷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书不同的观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全面的了解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