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飲料與血脂異常有關,12年隨訪研究再添心血管風險證據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甜飲料的“糖衣”已經被不少研究“揭開”。近期《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前瞻性數據,再次補充了其健康風險的證據:經常喝含糖飲料的人群,出現血脂異常的風險大幅增加。


美國心臟協會(AHA)健康指標與評估中心主任、疾病預防首席醫學官Eduardo Sanchez博士指出,“很多人認為,含糖飲料只會導致體重增加。而這項研究讓我們更瞭解,含糖飲料對血液膽固醇的潛在負面影響,進而增加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甜飲料與血脂異常有關,12年隨訪研究再添心血管風險證據

截圖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經常喝含糖飲料與心血管風險增加有關。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推測,血脂異常可能是背後的機制之一。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團隊分析了弗雷明漢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 FHS)中第二代和第三代共5,924名受試者在1991-2014年間的數據。FHS是美國第一個研究心血管疾病病因和防治措施的隊列,研究始於1948,且受試者覆蓋面逐漸擴充至原始隊列的後代,每2~7年隨訪一次,持續至今。


收集的飲料數據分為以下幾類:

  • 1份(12oz,約355ml)含糖飲料,如碳酸飲料、水果味飲料、運動飲料、額外加糖的咖啡和茶;

  • 1份(12oz,約355ml)低熱量甜飲料,包括含天然和人工代糖的“飲食”的飲料;

  • 1份(8oz,約236ml)100%果汁,從水果中榨取,不額外加糖。


根據受試者喝飲料的頻率,將其分為五類,從低攝入量(每月<1份)到高攝入量(每天> 1份)。


甜飲料與血脂異常有關,12年隨訪研究再添心血管風險證據

圖片來源:Pexels


研究人員分析了在大約四年的時間段裡,不同類型的飲料及其攝入水平與血脂變化的關聯。在調整混雜影響因素後,他們發現:

  • 與平均每月喝1份以下的人相比,每天喝超過1份含糖飲料的人群,甘油三酯升高風險增加5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偏低風險高98%。

  • 與最少喝的人相比,最頻繁喝低熱量代糖甜飲料的人群,非“好”膽固醇偏高的風險增加40%,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偏高風險增加27%。然而,當分析累計平均攝入量時,這一關聯不再明顯。研究團隊推測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即血脂異常的人可能更多把低熱量飲料作為替代選擇。

  • 經常每天喝1.5份以上100%果汁的人群,沒有觀察到明顯的血脂異常風險變化。


即使在第三代受試者,也就是約40歲左右的人群中,研究人員也觀察到了不利變化的趨勢,但這部分人可能由於相對年輕,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血脂異常。


通訊作者,塔夫茨大學營養流行病學家Nicola McKeown博士指出:“儘管這項研究暫未發現代糖飲料對血脂有負面影響,但喝這些飲料可能會對健康帶來其他影響。水仍然是首選且最健康的飲料。根據膳食指南,即便是100%果汁也應有所限制,最好直接吃水果。”


參考資料

[1] Danielle E. Haslam, et al., (2020).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s and Incident Dyslipidemia in US Adults: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DOI: https://doi.org/10.1161/JAHA.119.014083

[2] Sugary drinks negatively impact these two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isease. Retrieved Mar 18, 2020, from https://www.heart.org/en/news/2020/02/26/sugary-drinks-negatively-impact-these-two-risk-factors-for-heart-disease

[3] Sugary drinks a sour choice for adults trying to maintain normal cholesterol levels. Retrieved Mar 18, 2020,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2/tuhs-sda022420.php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