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老黃牛”,如何來一場“鹹魚翻身”?

在前公司,我就像老黃牛一樣,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的員工,一開始,我自己認為我的角色定位在公司裡算是比較重要的成員,哪裡有問題就第一時間頂上去解決問題。


因此,公司大大小小的項目或工作決策我都有參加,甚至有些工作細節我達到了比其他普遍成員更熟悉的地步,但我發現我卻依然得不到領導的重視。


那麼這裡有朋友會說,既然在現公司已無法成長、看不到發展,那麼跳槽去另外的公司不也是條路嗎?

但問題在於:因為這些零碎不完整的工作經歷,我拼湊不出有代表性且有價值的工作履歷放在我的簡歷上,因為別人看不到你的工作價值。

其實,上述職場困境,也是不少職場人現階段的真實寫照,但這種角色,對於職場人來講,百害而無一利。


職場“老黃牛”,如何來一場“鹹魚翻身”?


那麼我在經歷了上述困境開始覆盤後,我發現,在成為公司的“老黃牛”之前,大多數都會有以下徵兆與工作特性:


比如,在工作中容易陷入:做得好、做得多,且做的更好、做的更多的心理活動;沒有工作的平衡點,或者是付出和回報極其不均衡的特性。


所以,這裡若我們一旦發現自身有這些行為的傾向,那麼我們就要做出高度警惕和預防,以免讓自己陷入角色循環中。

首先,作為職場人,不要輕易相信能鑽“老黃牛”的角色誤區,以為自己的工作也有可觀和長遠的發展空間或價值。


如何分辨?一般兩種情況:1、老闆忽悠你,掛個頭銜,到最後該拋棄還是照樣拋棄;2、老闆在考驗你,看你能不能勝任新的位置;


區分重點在於:你做的越來越多的工作,是往上走的管理方向,還是平行線上的雜事。這樣一對比開來,就能知曉是其一還是其二。


而想要避免成為公司“老黃牛”,或者是在過程中進行補救和改善,那麼我有以下兩點建議:

第一: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職場後,觀察崗位的前景發展和職位的價值性;先從部門入手:這就好比“靠著大樹好乘涼”是同等意思。


比如,觀察現階段身處的部門,是否是企業的核心力量,可從接收的項目任務、和部門佔的比例程度來分析。而一般身處於企業的核心部門,其發展前景就已經超過了其他部門70%的員工;

再者,從個人崗位入手:比如,在你接收負責的眾多工作中,含有高價值的工作是否高於繁瑣單一無營養的工作?又或者也可以從領導是否對你重視有加,有意培養的角度,來觀察你在部門的價值。


職場“老黃牛”,如何來一場“鹹魚翻身”?


而上述這些觀察之後的結果,若都與你為之相反,那麼大多數幾率都會步入“老黃牛”的角色,或是成為企業的“邊緣人”,這時,我們可以參考第二條建議:

其二:必須讓自己有0到1的參與經歷或經驗;就像我們上述所講,被固化為公司的“老黃牛”,即使工作時間再長,我們沒有一個完整的項目經歷或經驗,是及其容易成為公司的炮灰,同理,對自己的履歷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所以,建議先觀察、找到自己的不可代替性,或者退一步,找到自己擅長和有價值的工作領域,並與領導溝通,想辦法去管理一個部門或者是進入一個全新的項目,使得自己從0開始再做到1;


這樣的結果,我們就能有一個透明重要的參考指標,即使項目成效不突出,但你起碼有個經歷和經驗在,最後也不至於淪為被動的一方。

但若領導不同意你的建議,那麼為了考慮到自己的職業發展和價值,且沒有多餘的外界因素擾亂你離職的話,建議,儘量為自己找好下家進入新的環境,從頭開始,為自己的價值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