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頜面外科看病是怎麼個流程

到頜面外科看病是怎麼個流程

在知乎上面看到一個提問“到醫院看病到底是怎麼個流程”,想想很有必要來侃一侃這個問題。

在頜面外科一般是這麼個流程,病人來了,“醫生,我牙痛,你給我看看。”

“哪個牙?上面還是下面?左邊還是右邊?前牙還是後牙?”

“左邊下面後牙。”

“痛了有多久啦?”

“3天了。”

“是自己痛還是吃東西才痛?”

“不吃東西自己就會痛。”

於是我們把“左下後牙自發性疼痛三日餘”作為主訴,也就是患者來看病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但是要注意,這個牙痛只是一個症狀,也就是說只是疾病的一個可能的表現,並不是根本的病因,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尋找引起牙痛的原因(往往有可能由牙痛開始檢查發現了一個大的疾病,比如頜骨腫瘤)。所以我們還要繼續追問和這個主訴症狀相關的其他症狀,包括口腔的症狀以及身體其他方面的症狀。

然後根據詢問患者收集來的信息(我們叫做病史,包括現病史、既往病史等等)得出一個大致的判斷,可能有哪些原因導致牙痛這個問題,比如智齒冠周炎、牙髓炎、牙周炎、腫瘤等等,然後再對患者的口腔情況進行檢查,進一步縮小可能疾病的範圍。這些檢查包括臨床檢查(視觸扣聽等檢查手段)以及輔助檢查(比如拍片子、查血等等)。

然後根據患者提供的病史信息結合檢查所得結果,得出最可能的一個或者幾個診斷,然後決定下一步處理措施,比如是觀察,還是藥物治療等非手術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或者還比如活檢等方式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如果決定採取觀察或者非手術治療進行處理,那麼通過觀察或者治療一段時間後的複診反饋,再次分析病情,比如,是與最初的診斷相符,然後繼續觀察或者治療呢,還是考慮和初次診斷不同的其他疾病,需要採取進一步檢查或者更改治療方式?

如果初次評估以後,決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那麼就需要進一步評估患者的身體能否承受手術和麻醉的打擊,如果需要調整以後才能承受,那麼就進行相應治療以後再次評估,如果無法通過調整來改善身體狀態,那麼就退而採取其他非手術治療方式;如果初次評估以後或者調整後再次評估以後認為患者可以承受,那麼就準備進行手術。這個評估以及調整的目的在於儘量讓患者的身體狀態處於最佳水平,以儘量減少手術風險的發生,避免影響手術以及影響手術後癒合的情況的發生。

準備進行手術時,醫生會向患者交代目前可採取的治療方式、手術治療的術式,各種治療方式的利弊以及手術治療可能的併發症以及手術風險,然後再由患者根據自身的情況進一步決定是否採取手術治療,以及是否能夠接受手術治療的風險及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如果患者不願意手術或者無法接受手術風險及併發症的發生,那麼就退而採取其他非手術治療方式;如果患者決定採取手術治療,並能接受手術併發症及風險的發生,願意在併發症和風險發生後積極配合進行併發症和風險的處理,那麼就進入下一步手術準備階段。

在這一階段醫生會:

  • 採取措施並交代患者調整好身體、精神以及心理狀態,積極準備迎接手術;
  • 和醫院相關科室溝通,共同準備手術,並通知相關科室人員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評估和交流溝通;
  • 和護理人員進行溝通,進行手術前後的護理工作準備。

這一階段的術前準備的目的在於讓醫生、患者及家屬、護理人員及其他科室相關人員積極配合、團結一心準備好進行手術,以盡力取得預期的效果。

隨著手術結束,便進入了手術康復過程,在這一過程主要是促進手術損傷的康復,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以及處理已經發生了併發症,隨著患者的康復以及療效的顯現,醫生會通過必要的隨訪來觀察治療的效果,通過對治療的效果進行評估,決定後續處理措施,如果治療有效,那麼後續通過簡單的複查以及隨訪來觀察原來疾病的恢復情況、併發症的恢復情況以及有無復發即可;如果並不是完全有效,那麼則需要對治療後的病情進行進一步評估,其過程和最初的過程相似,但是將大為簡化。

整個流程可以總結如下圖,這個流程在其他科室看病的時候也是可以借鑑​。

到頜面外科看病是怎麼個流程

醫生看病的流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閒侃口腔”,歡迎關注瞭解口腔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