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維,幫你說話更有水平!

最近開始學習演講,在線下課的學習中,收穫頗多,在此分享感受最深的一點——結構化思維!

何為結構化思維呢?結構化思維即以橫向或縱向的方式,把問題拆解成一個個能解決的部分。如果把我們腦子裡的想法和觀點比喻成一團毛線,結構化思維就是能幫我們理清毛線的工具。

結構化思維比較常見的有金字塔結構,以表達某一個論點舉例,金字塔塔尖即我們要表達的中心論點,金字塔下一層級是支撐中心論點的分論點,再下一層級為各個分論點的子論點,各個子論點則是有第四層級的論據支撐。中心論點-分論點-子論點-論據組成了結構化思維的金字塔結構。

結構化思維,幫你說話更有水平!

回想曾經,大二參加一次社團面試時,我作為面試官,向大一的面試者提問問題,自己就某一個問題進行了提問,自己囉裡八嗦說了很多,但面試者不知所云,不能get到我問題的點;最後老師當著全體同學的面說:“下一次有問題想要問出來之前,提問的同學自己先想清楚自己要問的問題是什麼再提問。”自己聽到後臉“唰”的一下就紅透了,感覺十分羞愧,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因為這件小事一度很自卑,至今都記得被人當眾否定的難堪和羞恥的感覺!

這件事過去很久,自己很久都不敢去揭開難堪的遮羞布去尋找問題所在,只是一直存在內心某個角落,時不時出來讓自己再體會一把曾經的難堪。直到今天,薇安老師分享了結構化思維,我才意識到為什麼曾經的自己一個問題都問不明白,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嗚理嗚啦說了一大堆,自己覺得自己說的挺好,別人卻心不在焉跑神了?

結構化思維,幫你說話更有水平!

因為說話時並沒有結構化思維,話很多卻重點不突出,沒有表達清楚本次交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如果我們在交談時有結構化思維呢?交談之前先想明白自己此次交談的重點是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自己應該持有什麼觀點?那些論點可以支撐這個觀點?哪些故事可以支撐這些論據呢?

如果我們大腦中擁有了結構化思維,將金字塔模型運用到交談中,講話過程中他人是不是很容易就抓住我們說話的重點?是不是能夠感受到我們言之有理?是不是更容易被我們說服、達到我們的目的呢?

結構化思維,幫你說話更有水平!

結構化思維不僅能應用到我們的日常交流中,在學習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

當我們看一本書時,可以運用金字塔模型拆解本書,書名一般是中心論點,目錄中各章節大標題為分論點,各章節中小標題為子論點,每小章節中幫助理解的小故事就是論據。

當在工作中,老闆交給你一個任務-研究某一新領域的課題。看到這個任務,第一反應多為不知道如何下手,壓力山大。如果我們有結構化思維呢?利用金字塔結構拆解一下試試呢?塔尖是任務目的-新領域的研究課題;下一層級為了解新領域研究概況;第三層級為找出該領域工作模式和套路;第四層級為找出工作模式中具體工作內容和形式;第五層級為找出做好工作內容的具體方法,最後一步行動!

學習工作生活中處處都可應用結構化思維解決我們的日常問題,幫助我們梳理想法,使其條理清晰;在之後的生活中,我們前期應該刻意練習結構化思維的應用。比如聽到一篇演講,有意識的按金字塔模型拆解此次演講內容,找出論點和論據;看到一個觀點,分析支持它的子論點有哪些,又有哪些可以作為論據呢?

前期刻意練習,等練習一段時間後,大腦就會形成這樣一個思維迴路,結構化思維一旦形成,目前可能看不出收益,但帶來的思維方式的改變是巨大的。思維方式的鍛鍊是很難得的,通過鍛鍊,我們可以從一個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的聽眾成長為主動分析語言背後的邏輯、思維縝密的人,或許某天,它就讓你的貴人看到你了呢?

結構化思維,幫你說話更有水平!

老師毫無保留的講解和付出,我記了滿滿三頁紙的乾貨,除了讓我學到與演講有關的技巧,更是學到了演講的心法,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自己從一個懶得動腦的人變成一個積極主動思考的人,這些隱形的東西對於之後我的發展幫助巨大!不要排斥學習新東西,他人的某一句話可能就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