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學生閱讀素養而教

閱讀素養是指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思想情感、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的綜合評價。近年來,我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為抓手,在閱讀教學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實踐。

基於學生立場進行閱讀設計

在閱讀教學中,我把閱讀有方法、閱讀有深度、閱讀有分享作為閱讀教學的目標,從思想情感、語文素養、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將閱讀教學目標細化到每一篇文章、每一個章節甚至每一本書。

有方法地閱讀。範讀是教師的基本功,給學生閱讀做示範,聲情並茂的範讀會激發學生的模仿興趣。背誦是深度閱讀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採用整篇背誦和分段背誦的方法,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教學生學會“初讀—細讀—深讀—熟讀”四步讀書法,還可以指導學生掌握“速讀—回讀—精讀—背誦”的技巧。課外,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背誦、詩歌朗誦和讀報比賽等活動,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有深度地閱讀。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文本和學情提出高質量、高層次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思維、發展思維;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不懂就問、疑惑會問、懷疑敢問的思辨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分享地閱讀。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享閱讀成果,使人人都嘗試“為分享而讀書”,以平等的姿態分享學習心得,在不知不覺中促進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

基於學生實際開展進階閱讀

基於閱讀能力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我圍繞學生閱讀能力進階式培養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進階由低到高分為檢索信息、理解內容、鞏固運用、評價鑑賞、質疑生成5個梯度。我將這5個梯度作為A級指標,並進一步細化成20個B級指標,以方便教、學、評的操作。

檢索信息是指找到如人物、情節、事件、論點、論據、概念、定義、說明方法等顯性信息的能力,可以歸納為找到自己要的信息、找到指定的信息兩項能力。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中有哪些人物?發生在什麼時間?等等。

理解內容是指從書面信息中建構意義的能力,可以將其細分為用自己的話概括和探究重點詞語、重點語句的含義等能力。例如,“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中“值年”指什麼?“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四角的天空”是什麼意思?等等。

鞏固運用是指在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可以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復述、仿作、編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等等。例如,學習了《詹天佑》一文後,你最想跟詹天佑說什麼?讓學生寫一段話或者寫一篇作文。

評價鑑賞是指根據自己的學識、閱歷和對文本的解讀作出判斷的能力,可以評價文本的人物、事件、觀點等思想內容,也可以評價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等寫作技巧。例如:學習《珍珠鳥》,賞析“人之愛”和“鳥之愛”,評析“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質疑生成是進階式閱讀的最高梯級,指在閱讀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生成新成果。例如《窮人》一課第11自然段連續用了5個省略號,根據文本內容說明為何這樣用。

基於學生成長開展閱讀評價

閱讀能力測試是閱讀評價的有效手段。測試題是改進閱讀教學和測試的“牛鼻子”,一套好的閱讀能力測試題,能使不會閱讀、不善思考的學生變得會閱讀、善思考。

近年來,我圍繞進階式閱讀能力培養開展閱讀測試命題,指導教學改進,倒逼閱讀教學高質量實施,取得不錯的效果。在命制試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選取適合的閱讀材料。選取的依據是文質兼美、篇幅短小、有思維的挑戰性,文學類與信息類按1∶2的比例選材。二是依據進階式能力培養的需要,按照1∶3∶4∶1∶1的比例設計5個層級的試題量,指向高層級能力訓練。三是精心設計題型。客觀題與主觀題合理搭配。主觀題側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等。四是合理設置試題區分度,讓能力強的學生能得高分,能力差的學生得低分。

多年的實踐表明,基於進階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試題,能較為客觀地測出學生的閱讀能力。

基於素養提升構建閱讀生態

師生共讀。在日常教學中,我喜歡跟學生“共讀一本書”。一方面讀學生喜歡讀的書,通過讀書而瞭解學生、親近學生;另一方面讀老師喜歡讀的書,不但融洽了師生關係,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品位。

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既見證了進階式能力培養的閱讀教學策略,又幫助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門徑,享受語文學習之樂。近年來,我將《稻草人》《一千零一夜》《草房子》《小英雄雨來》《魯濱遜漂流記》《愛麗絲漫遊奇境》《三車同到之謎》等書,擺在教室裡供學生取閱。

成果展示。近年來,我組織學生開展讀書筆記、故事梗概、演講會、好書推介會、課本劇表演等活動,提升了學生閱讀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單位:山東省泗水縣楊柳鎮西里仁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17日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